北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历史定位曾发生过根本性偏移。从秦汉到两宋,那里都是中原文明抵抗胡人南下的前沿重镇,也是蛮族集团向内陆传播域外文化的桥头堡。但到蒙元统治时迎来剧变,稳坐全国政治与军事中心的头把交易,至高地位到今日都相当稳固。
商业手册里的大市场14世纪的佛罗伦萨商人 已想着如何到北京经商
公元14世纪,佛罗伦萨的商人佩戈洛蒂编写过名为《市场实践》的指南。其内容主要为欧洲同行们描述如何去中国做买卖。例如南北两条前进线路:
1 从俄罗斯南部的港口城市亚速出发,经过高加索以北的阿斯特拉罕,转进中亚的希瓦、奥特拉尔和库尔贾,最后抵达北京。
2 从土耳其东南部的奇里乞亚海岸,经过内陆城市锡瓦斯、埃尔津甘和埃尔泽鲁姆,抵达伊朗北部的波斯大不里士,最后抵达北京。
《市场实践》中提到的两条去往北京路线
由于是介绍性质的小册子,所以在具体描述方面非常简短,倒是对涉及交易的内容更加上心:
契丹是一个包含众多城镇的省份。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首都,这里是商人的聚集地,贸易量很大。这座城市叫做汗八里。该城方圆百里,城内挤满了人和车辆、居民。
商人所携带的银子,契丹之主都会从他们身上夺走,放入他的国库。对于带来白银的商人,他们用他们的纸币作为交换。这是黄纸,盖有上述领主的印章。而这个钱,就叫八厘石。用这些钱你可以很容易地购买丝绸和所有其他你想买的商品。全国人民都必须接受它。然而,你不应该为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你的钱是纸质的。上述纸币分为三种,根据领主为每种纸币确定的价值,一种比另一种更有价值。
曾因过度滥伐而导致贬值的蒙元纸钞
马可波罗笔下的天堂北京在汗八里时代的最详细描述 基本都来自马可波罗
当然,关于北京在汗八里时代的最详细描述,还是来自12世纪末的马可波罗。由于曾担任官职,他不仅长期滞留当地,还有幸见识过忽必烈汗的王宫布局。
在此城中有其大宫殿,其式如下:
周围有一大方墙,宽广各有一哩。质言之,周围共有四哩。此墙广大,高有十步,周围白色,有女墙。此墙四角各有大宫一所,甚富丽,贮藏君主之战具于其中,如弓菔弦、鞍、辔及一切军中必需之物是已。四角四宫之间,复各有一宫,其形相类。由是围墙共有八宫甚大,其中满贮大汗战具。但每宫仅贮战具一种,此宫满贮战弓,彼宫则满贮马辔,由是每宫各贮战具一种。
元朝皇宫的CG复原图
此墙南面辟五门,中间一门除战时兵马甲仗由此而出外,从来不开。中门两旁各辟二门,共为五门。中门最大,行人皆由两旁较小之四门出入。此四门并不相接,两门在墙之两角,面南向,余二门在大门之两侧。如是布置,确使此大门居南墙之中。此墙之内,围墙南部中,广延一哩,别有一墙,其长度逾于宽度。此墙周围亦有八宫,与外墙八宫相类,其中亦贮君主战具。南面亦辟五门,与外墙同,亦于每角各辟一门。
此二墙之中央,为君主大宫所在,君等应知此宫之大,向所未见。宫上无楼,建于平地。惟台基高出地面十掌。宫顶甚高,宫墙及房壁满涂金银,并绘龙、兽、鸟、骑士、形像及其他数物于其上。屋顶之天花板,亦除金银及绘画外别无他物。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
元朝皇宫遗址 就深埋在后来的紫禁城之下
当然,马可波罗也没有忘记描绘北京城本身:
其宫殿所在之契丹大城,及其营建之原因而已,此城名曰汗八里。于旧城之旁,建筑此汗八里城。中间仅隔一水。新城营建以后,命旧城之人徙居新城之中。此城之广袤,周围有二十四哩,其形正方,由是每方各有六哩。环以土墙,墙根厚十步,然愈高愈削,墙头仅厚三步,遍筑女墙,女墙色白,墙高十步。全城有十二门,各门之上有一大宫,颇壮丽。四面各有三门五宫,盖每角亦各有一宫,壮丽相等。街道甚直,以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
城中有壮丽宫殿,复有美丽邸舍甚多。城之中央有一极大宫殿,中悬大钟一口,夜间若鸣钟三下,则禁止人行。鸣钟以后,除为育儿之妇女或病人之需要外,无人敢通行道中。纵许行者,亦须携灯火而出。每城门命千人执兵把守。把守者,非有所畏也,盖因君主驻跸于此,礼应如是,且不欲盗贼损害城中一物也。
元朝汗八里城街道的现代复原
值得一提的是,马可波罗还注意到北京城的周围情况:
应知汗八里城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应知城内不许埋葬遗骸。脱死者是一偶像教徒,则移尸于城郭外,曾经指定一较远之处焚之。脱死者所信仰者为别教,则视其为基督教徒、回教徒或他教之人,亦运尸于郭外,曾经指定之远地殡葬。由是城内最适宜于卫生。
尚应知者,凡卖笑妇女,不居城内,皆居附郭。因附郭之中外国人甚众,所以此辈娼妓为数亦夥,计有二万有余,皆能以缠头自给,可以想见居民之众。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附近之地无有亚麻质良于丝者,固有若干地域出产棉麻,然其数不足,而其价不及丝之多而贱,且亚麻及棉之质亦不如丝也。此汗八里大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蒙元帝国的汗八里大都布局
鄂多立克眼中的花花世界由于蒙元的偏世界性 汗八里时代的北京商业相当繁荣
相比于商人,14世纪的基督教传教士的鄂多立克则更加中立。一方面对汗八里的宏大感到赞叹,却碍于自身定位而不给给出过于溢美之词:
最后,我到达那座高贵的城市汗八里,著名契丹省内的一座古城。鞑靼人攻占了该城,然后在半里之遥另建一城,他们称之为大都。
鄂多立克实际上走运河水路抵达汗八里
这后一城有十二门,两门之间的距离是两英里。两城之间也有大量居民,二者的四周加起来超过四十英里。大汗在这里有他的驻地,并有一座大宫殿,城墙周长约四英里。其中尚有很多其他的壮丽宫殿。因为在大宫殿的墙内,有第二层围墙,其间的距离约为一箭之遥,而在两墙之间则有着他的库藏和他所有的奴隶;同时大汗及他的家人住在内层,他们极多,有许多子女、女婿、孙儿孙女;以及众多的妻妾、参谋、书记和仆人,使四英里范围内的整个宫殿都住满了人。
大宫墙内堆起一座小山,其上筑有另一宫殿,系全世界之最美者。此山遍植树,故此名为绿山。山旁凿有一池方圆超过一英里,上跨一极美之桥。池上有无数野鹅、鸭子和天鹅,使人惊叹;所以君王想游乐时无需离家。宫墙内还有布满各种野兽的丛林;因之他能随意行猎,再不要离开该地。总之他居住的宫殿雄伟壮丽。
鄂多立克提及的宫殿山 被认为就是后来的煤山
其殿基离地约两步,其内有二十四根金柱;墙上均悬挂着红色皮革,据称系世上最佳者。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叫做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致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以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
此瓮尚有下垂的以大珠缀成的网燧,而这些燧宽为一拃。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宫殿中尚有很多金孔雀。当鞑靼人想使他们的君主高兴时,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去拍手;孔雀随之振翅,状若舞蹈。那么这必定系由魔法驱动,或在地下有机关。
鄂多立克笔下 元朝皇宫无疑是实际上最奢侈的地方
伊本-白图泰所见的草木皆兵伊本-白图泰抵达时 蒙元帝国已岌岌可危
由于蒙元帝国的迅速衰败,仅仅到14世纪中期已暴露危局。因此,在这个关口抵达的伊本-白图泰并未停留多久,一旦察觉到风吹草动就迅速踏上返乡之路。因此,我们可以在他笔下察觉出异样。既有世界级大都会的繁荣底子,也不乏草木皆兵式的严阵以待:
至汗八里时,船须照例在离京约十米里的地方下碇。报告水师提督,经允许进港停泊,我们才得进港。不久我们下船进京,这是世界上最大京都之一。但其布局并不象中国地区那样花园散布全城,而是象其他地区一样花园尽在城外。素丹城位于全城中央,形如首邑一般。
伊本-白图泰眼里的北京 非常像是一座大花园
可汗的宫殿位于城的中央,专供可汗居住,其建筑多为精工雕刻的木质结构,布局独具风格,有门七座。第一座门内,由守门提督坐守,门内左右两旁都设有高台,台上是守门奴隶,其数为五百人。有人告诉我说,他们原是一千人。第二座门内坐守者为弓箭手,其数为五百人。第三座门内坐守者为长矛手,其数为五百人。第四座门内坐守者为刀盾手。第五门内为宰样官衙,内设许多拱篷,最大拱篷内设一极高极大的坐垫,供岁相坐憩,他面前摆设着一大金墨盆。相对这一拱篷的是秘书的拱篷,其右侧是信函秘书的拱篷。宰相拱篷的右侧,是事务书记拱篷。
与此四座拱篷相对的是四座拱篷。其一是管理官衙,总管坐守其中。其二是税收官衙,其长官是一大长官,这里的税收是指官吏、长官采邑以外的余额。其三为申诉官衙,由一位大长官及几位法学家和录事坐守。凡有冤屈者,可向他们鸣冤申诉。其四是邮驿官衙,汇报长官坐守其中。皇帝的第六门由御林军在总长官统帅下坐守。其七门,则由青年男仆坐守,他们共有拱篷三座,其一是阿比西尼亚人拱篷,其二为印度人拱篷,其三为中国人拱篷,每队都有一名中国人任队长。
由于局势变迁 伊本-白图泰笔下的汗八里更草木皆兵
沙哈鲁巧遇百废待兴蒙元灭亡不过50年 北京再次成为帝都
虽然北京躲过元末明初的一系列混乱,却在15世纪初成为靖难之役的重要战场。加之明成祖朱棣选择迁都,便在城市内外大兴土木。
此时,作为帖木儿汗国使者的沙哈鲁恰好抵达,看到了一座尚未完工的宏大城市。其中也包括更为重要的紫禁城:
北京是一座很雄伟的城市,城池四边各长一法儿珊,共长四法儿珊。在城池周围,由于实际上仍在兴建,有用十万根各长五十腕尺的竹竿搭成的架子。因为天尚早,城门还没有打开,使臣被允许从正在兴修的城楼入城,并在皇城门前停留。在通往内城的入口处,铺有一条用整齐石头砌成的长七百步的道路。当使臣们来到路边时,他们被要求下马。他们徒步走到路的另一头,抵达宫门。
天还没有大亮时,皇宫门前已有大约十万人。他们从第一道门进入后,立即来到一个院子,长三百腕尺,宽两百五十腕尺。在那个院子的前部,筑有一座三腕尺高的台基,上立高五十腕尺的柱子,其中是一座长六十腕尺,宽四十腕尺的大殿。在它后面有三座门,中门大些,左右两门小些。中门供皇帝进出之用,别人不许通过。左右两门放着一面大鼓和一个海螺,挂在墙上。有两个人等候着皇帝驾临和登上御座。约摸三十万男女聚集在那个广场中,同时将近两千乐人,用中国话,按他们的节拍,站着齐声歌唱,向皇帝致颂词。
沙哈鲁抵达时 北京与紫禁城都在施工中
不过,沙哈鲁笔下的民众似乎生活并不如意。他们既被要求参与庆典,又由于各类困苦而死于冬季严寒:
三道门打开,百姓涌入。他们的风俗是:百姓为看皇帝而奔走。穿过第一个院子后,他们到了第二个院子,长约三百步。在院子的另一端,有一座大殿,比头一座殿大得多,而且更开阔。殿内放着一个(每边各为)四腕尺的御座。
据记载说,他们碰巧在那个严寒的日子到皇宫去。住在那里的许多中国人,以及来自遥远城镇的犯人,冻死在皇宫门前。他们的尸体躺在路口,让经过的马蹄践踏。一个人说,这仅仅是在城内并且有守护,而城外从昨天以来冻死了约一万人。
完成后的明朝紫禁城
利玛窦见证尘土飞扬抵达北京前 利玛窦已是一个中国通
那么,彻底完工并正常运营后帝都表现如何?公元17世纪初的利玛窦,可以给我们呈现相当直观的感受。
在此之前,他曾生活、游历过广州、南昌、南京等城市,也对明朝的政治制度有过充分了解。因而忍不住以陪都南京为参照物,对北方的真正都城做一番评头论足:
城市的规模、房屋的规划、公共建筑物的结构以及防御都远不如南京,但人口,军队,政府官员的数目则超过南京。它在南面由两层高而厚的城墙所包围,城墙上面的宽度可供十二匹马并行而不觉阻碍。这些城墙主要是砖建筑。
17世纪的北京城市结构复原
墙基全用巨石支撑,墙内填满调合好的泥土。它们不比在欧洲所见的城墙更高,在北面则只有一道城墙保护。夜晚,所有这些城墙上都由大批军队警卫着,数量之多有如在进行战争。白天,城门由宫中的太监把守,或者至少人们认为是他们在守卫着的,但是这些太监都忙于收通行税,这是其它城市从来没有的事。皇宫建筑在南墙之内,象是城市的一个入口,它一直延伸到北墙,长度贯穿整个的城市并且一直穿过城市的中心。城市的其余部分则分布在皇宫的两侧。这个皇帝的居处不如南京皇宫宽阔,但它建筑的雅致和优美却由于它的细长的线条而显得突出。由于皇帝不在那里,南京已逐渐衰微,象是一个没有精神的躯壳,而北京则由于有皇帝在而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北京很少有街道是用砖或石铺路的,也很难说一年之中哪个季节走起路来最令人讨厌。冬季的泥和夏季的灰尘同样使人厌烦和疲倦。由于这个地区很少下雨,地面上分离出一层灰尘,只要起一点微风,就会刮入室内,覆盖和弄脏几乎每样东西。
北京冬季的尘土飞扬 让利玛窦感觉很不舒服
由于有灰尘的缘故,别的城市几乎很少有这样普遍乘马或乘其它乘坐工具旅行的。它们到处都是等候受雇,在十字街头、在城墙门口、在御河桥和人们常去的牌楼,雇一辆车一整天也花费不了多少钱。除去骑马旅行而外,到处都是抬官员们和要人们的轿子。北京的这种乘坐工具要比南京或者中国其它地方的花费大得多。
我们曾说过北京样样物资丰富,大部分是由外面运进来的。尽管如此,北京的生活还是困难的,除了那些富有而无需节约的人以外。这里经常缺乏薪火,但这种匮乏可由一种沥青物质补充,它缺乏一个更好的名称,我们称它为沥青或矿物胶脂。这是一种从地下挖出来的化石焦,象列日附近的比利时人所用的那种一样。中国人用它来烧饭和在几乎达到北极区域温度的冬季最寒冷时候室内取暖。
利玛窦对北京的整体评价不如前人高
总结13世纪至今 北京的权力中心身份相当稳固
一座城市的兴衰交替,总绕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悲欢交织。只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变化本身都过于缓慢,很难被寿命有限的人类所轻易察觉。北京无疑就是其中典型。正因为面朝华北平原、背靠茫茫草原的地缘便利,才会在最近700年内呈现出井喷式爆发。
除眼里只有贸易佩戈洛蒂外,其他几位记录者虽身份、目的各不相同,却都有着近乎类似的记录侧重点--皇宫。这恰恰是针对权力中心做观察的必然结果,稳定性无疑比薛定谔的猫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