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我家是个很普通的人家,60年代,在当地也算是中上等的家庭,可以说是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我们家很正常,反正我不觉得有什么少年创伤记忆,算得上中上等的家庭,就那种普通知识分子干部家庭。
你要说有点什么特别的,那就是我的父亲就是有点谦谦君子,换句话说就是特別有道德。
当时我们家有许多海外亲戚, 因为我父亲后来婚姻、政治道路的选择,这些出国的亲戚就登报跟他断绝关系了。
我们家以前是个比较大的家庭。
但到了困难时期,海外的资本主义宣传把中国宣传得非常苦难,当然,这和实际发生的情况一样,他们还是很可怜国内的小弟弟,经常寄东西回来,猪油、糖……
那时候我也就十岁吧,我哥哥十三四岁,爸爸就召开家庭会议,他的想法是退回去,因为我爸爸是共产党员,但我妈妈的意思是收下来,因为我们饿得要命,而且小孩都营养不良了。
我们兄弟三个表态后,商量完就一致支持我爸。
我爸和我妈就是这样的,我爸是一个道德君子,什么都按原则做事,我妈就跟一般的妈妈一模一样,按感性做事。小时候我特别佩服我爸爸,他道德基础站得特别高。
但是,等我到了二十多岁时,我逐渐觉得道德也不是唯一的东西,觉得喜欢听音乐,能高兴,能任性也非常重要。虽然当时,我知道已经来不及改造我自己了,但那个时候就觉得我身上来自我妈妈的东西其实也非常多。小时候以为那些优点主要来自我爸爸,后来长大了,觉得那种对生活本身的热情是来自妈妈。
当时的饿,就是那种半饥不饱。我家一帮男孩,按照定量吃饭,不是那种饿得要死要活,是没有饱的时候。等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吃什么都特别满足。真的,不开玩笑。
小时候饿的时候,你不知道去恨谁,所以你也没有什么恨,就觉得人人都挨饿,人就是挨饿的动物。动物不也天天饿着么,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从那以后感觉能吃饱了就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