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死后,宇文家族所面临的政治难题,间接导致了北周的灭亡

调侃历史 2021-12-28 11:03:55

公元556年10月,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在北巡的途中突然一病不起,宇文泰自觉大限将至,急忙召侄子宇文护赶到北巡的停留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西北)交代后事,当时宇文泰的儿子们年龄尚小,所以将大权交给了侄子宇文护,临死前宇文泰告诉宇文护∶"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贼寇未宁,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

不久后,宇文泰在赶回长安的半路上,于云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病逝,云阳距离长安只有半天的路程,但当时宇文护十分紧张,下令封锁宇文泰病逝的消息,一直等到了长安后才公布。

宇文护之所以紧张,倒不是因为他当时对权力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叔叔宇文泰在泾州告诉他的话,让他感觉很有深意。宇文泰说"诸子幼小",可是当时宇文泰的嗣子宇文觉十五岁,长子宇文毓二十三岁,都已经不是幼小的年龄,既然如此,宇文泰这样告诉自己,到底隐藏着什么意思呢?宇文护心中最大谜团的是∶既然宇文泰的两个儿子都已经不再幼小,为什么宇文泰还要将权力交给自己?

谁都知道自西魏政权建立以来,宇文泰在内政方面所做的就是逐步提高相府权力,梳理好上下级关系后,逐渐收服各路将领,最终达到培植宇文氏亲属势力的目的。当然,作为最高的实际掌控者,宇文泰也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其中一个做法就是用西魏皇帝来平衡派系关系,宇文泰之所以不急于代魏自立,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说他有驾驭群雄的能力并不为过。

但是,宇文泰一定想不到,在他逐渐向那个高高的宝座稳步靠近时,上天并没有再给他机会,北巡的路上一病不起,让他对很多事情都措手不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未来的接班人如何继续平衡派系关系。因为他手下的这些将领绝非一般人所能驾驭,这些人看重的是军功与威望,指望宇文泰两个毫无功劳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服众,所以宇文泰所说的"幼小",其含义不是指年龄,而是指政治阅历。

从这个角度来看,宇文护就要比这哥俩强太多。首先宇文护参加过西魏建立初年的历次战役,宇文泰曾经称赞宇文护很像自己,而且当时宇文护的年龄是四十四岁,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宇文泰将大权交给宇文护,其实就是想让宇文护来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希望他能够实现改朝换代统一天下的目标。

但是在宇文护看来,当时他面临的局势其实很复杂。从军功角度来讲,他还不足以和宇文泰同辈分的那些功勋相比,而且宇文泰临死前没有称帝,他的所有权力并没有法定必须要由宇文家族的人来继承,所以宇文护预测,宇文泰一死,针对权力分配问题,一定会出现争执,而且谁也不会后退一步,甚至有可能会发生冲突,所以宇文护当时的紧张是有道理的。

宇文护仔细分析了宇文泰那些同辈功勋的心理,最初的八柱国此时还有五家,于谨一直都是宇文泰的心腹,不会构成威胁。李弼最初是敌对势力陈悦集团的将领,但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李弼归附宇文泰后,始终小心谨慎,忠心耿耿,而且于谨和李弼两个人都和宇文泰是儿女亲家。另一个功勋陈崇是贺拔岳的部将,一直都忠诚于宇文家族,所以只有赵贵和独孤信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当年贺拔岳被害后,赵贵力排众议,确立了宇文泰的领导地位,对宇文泰等于有拥戴之恩。独孤信是贺拔胜集团的主要将领,长期驻守荆州、洛阳以及陇右地区,颇有声望,以至于敌对邻国东魏传檄说他拥兵自重,与宇文泰形成对抗。

敌国的说法固然不可信,但独孤信的确不是宇文泰的嫡系,相互之间是一种既要依靠,又在依靠中有所斗争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独孤信的三个女儿所嫁的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分别是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以及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这也说明独孤信虽然并非宇文泰的嫡系,但在宇文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小,这让宇文泰存有戒心。宇文泰决定立嗣的时候,担心独孤信会闹意见,主动征求众将的意见,众将明白无论得罪谁都不好,因此都保持沉默,使得立嗣一事差点在宇文泰病逝前搁置,最后还是李远站出来,请求斩了独孤信以绝异议之声,于是宇文泰才勉强完成了立嗣之事。

在宇文护看来,宇文泰之所以没有立长子,恐怕是担心独孤信将来有一天以外戚的身份干预政务而无人能制,所以将大权交给了自己。随着宇文泰的死去,集团内部的潜在矛盾或许会公开化,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对于宇文集团来讲可能是一道关,也可能是一次转机。

宇文护在护送宇文泰灵柩回长安的路上,内心十分紧张,因为他知道以他资历不足以镇得住赵贵和独孤信。到达长安后,他让历来比较机智而且颇有威望的于谨为他压场,在讨论继承人的会议上,开始打出连环牌。

于谨首先让大家回忆了宇文泰对大家的恩德,然后请宇文护主持大政,并带头向宇文护效忠,众人迫于于谨的压力,都向宇文护表示了忠心。

在宇文护看来,只要宇文家族的人不称帝,与众将之间依旧维持平等关系,自己就不可能驾驭这些人,因此他趁着宇文泰尸骨未寒,立即逼迫西魏恭帝禅让,在宇文泰病逝的第二年,拥立宇文觉登上皇位,正式建立北周。有了拥立之功的宇文护让赵贵担任大宰冢,满足了他长久以来执政的愿望。同时宇文护从独孤信手中收回了至关重要的大司马军权职务,并和于谨、陈崇等人共同参议朝政。

宇文护等于变相将赵贵和独孤信两位元老排除出了权力中心。赵贵和独孤信自认和宇文泰是平辈的功勋,对宇文护的做法愤愤不平,赵贵甚至想发动兵变铲除宇文护,被独孤信阻止。可是他们的密谋不久后被远在盐州(今陕西定边县)的刺史宇文盛得知,宇文盛立即向宇文护报告,结果宇文护先发制人,在赵贵入朝时,将其刺杀,同时将独孤信罢免,后来逼迫其自杀。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宇文护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以绝后患。本以为就此消停的宇文护,却没有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清除了赵贵和独孤信,又爆发了李植等人支持孝闵帝宇文觉诛杀宇文护事件。

李植的父亲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李远,自称陇西李氏,实际上是陇西鲜卑拓跋族的酋长。李贤、李远和李穆三兄弟在宇文泰崛起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宇文泰曾经将两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武帝和齐王宇文宪,寄养在李贤家,可见双方关系之深。李植早年在宇文泰主政时,就已参与朝政,现在他见宇文护如此专权,便联合几个宫廷守卫将领,协助孝闵帝密谋诛杀宇文护。但事情同样提前败露,结果是孝闵帝宇文觉被杀,李植和弟弟也被杀,甚至牵连了父亲李远。

而后即位的周明帝宇文毓,是宇文泰的长子,独孤信的女婿。

此时宇文毓已经是成年人,而且聪明好学,想要在朝廷大展身手,这明显不利于宇文护长期专权,结果登基才两年就被毒杀,临死前周明帝将王位传给了弟弟宇文邕,即周武帝,希望他能够完成两位兄长的未竟之志,树立大周宇文皇室的绝对权威。

纵观北周初年的一系列政治变故,影响非常深远。随着赵贵和独孤信的死去,北周建立的功勋集团分裂,而李植事件则表明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明帝被毒杀本质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导致中央集权转化到非皇室手里。总体来看,北周初年的一系列政治变故其实就是宇文家族势力的分裂与削弱的过程。

虽然周武帝雄心勃勃,北周在他的时代也确实有了积极向上的模样,但遗憾的是,他在位时间太短,等到周宣帝即位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迫害,造成了上层集团的彻底分裂,等于又形成了新的矛盾。而在这些新旧矛盾的融合之下,就意味着国家必然会出现新的领袖与新的政治时代,这个人就是杨坚。

5 阅读:2139
评论列表
  • 2022-01-11 12:26

    独孤信女儿嫁李渊老爸李昞!

    冉魏士卒 回复:
    所以现在的小编都不怎么认真检查
  • 2022-01-19 21:51

    12大将军里应是杨坚之父杨忠吧!

  • 2022-01-20 09:28

    其实,这里头分析,要从八柱国有没有部曲开始。独孤信有部曲,武川镇独孤部落,李弼不说了敌对势力有部曲,于谨出道极为高调,但定位始终是谋主,无部曲。赵贵原天水汉人世家,有部曲。李虎是贺拔岳势力继承人。侯莫陈崇老哥与贺拔岳当初是平级关系,算是贺拔岳势力外围,宇文部原本跟葛荣,虽然老家武川,却算是外来户。这样看谁关系远,谁关系近一目了然

  • 2022-01-24 08:15

    宇文护害人害己

  • 2022-01-26 03:09

    周武帝灭了北齐后应该将其它柱国和大将军的家族全部清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