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多用自然惩罚,少用人为惩罚

知识本色 2024-12-23 17:32:34

前几天写了几篇关于奖惩的话题,

有朋友说,只写惩罚的道理,没写怎么具体做的。

的确,文中主要笼统写的:

比如,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上升到人格攻击;

又如,惩罚应少用,甚至不用,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告诉孩子,做事是有底线的。

如果真要更具体起来,我只好引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中的“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

毕竟,他是大师,是权威。

我自己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很少用到惩罚,至多批评警告几句。

真要细究起来,也就是这两种。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惩罚,什么是人为惩罚呢?

自然惩罚,就是我上面说的就事论事,按斯宾塞的说法,就是本着基本等值、等同的原则,让孩子的错误行为顺其自然地引发相应后果,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并下决心不再犯。

就像孩子总是不按时吃饭,一家人也不去等他,那过了饭点就会挨饿,这挨饿的感觉就是不按时吃饭的自然惩罚;

孩子出门玩耍总是不记得带钥匙,被锁在门外进不去,这进不去家门的尴尬就是不带钥匙的自然惩罚。

又比如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考差了,很伤心,哭鼻子,这也是自然惩罚。

人为惩罚,简单来说,就是家长或老师依据自己的判断和权威,在孩子犯错后直接给予的处罚。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一气之下没收孩子心爱的玩具,不让玩手机;

或者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闹,罚孩子抄写课文。

这种惩罚往往是外在的、即时的,由大人主观决定,孩子更多是被动接受,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自己错在哪里。

自然惩罚有一个关键:就是事情产生的后果自己承担,培养责任感。

那如何巧妙地运用自然惩罚呢?

在生活习惯培养上。

如果孩子总是把衣服随地乱扔。

家长不要立刻去收拾并唠叨指责,

而是当孩子第二天上学想穿某件衣服却找不到,要迟到了,

家长温和地说:“宝贝,因为衣服没放在该放的地方,所以现在找不到咯,下次记得放好哦。”

让孩子从自身的不便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家长趁机引导孩子把脱下来的衣服折好放在固定的地方,便于第二天再穿。

又比如,早上起来到处找眼镜,也可以用自然惩罚法。

在学习上,如果孩子写作业粗心大意,家长不要马上指责,而是让孩子在作业发下来后,看到因为粗心而丢失的分数,以及老师的评语,让他自己去反思错误。

在社交中,孩子如果对小伙伴不礼貌,小伙伴们渐渐疏远他,孩子会在孤单中反思,明白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这就是不礼貌行为的自然惩罚。

用上自然惩罚,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人为惩罚。

当有些不能实施自然惩罚的或者在一些涉及道德底线、安全原则的问题上,人为惩罚能起到强有力的警示作用。

如撒谎、玩火等,人为惩罚就必须及时介入,让孩子清楚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

只是在实施人为惩罚时,要冷静、理性,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和目的,而不是单纯地发泄情绪。

多用自然惩罚,能让孩子在自我体验中成长,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少用人为惩罚,避免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有担当、能自我约束的孩子,

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