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兽医专业的从业者,见证了中国畜牧业三十年来的变化,从散乱的家庭养殖模式到规模化产业化的一路变迁,尽收眼底。立足本专业的畜牧兽医的莘莘学子,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于这个时代,它给予了我们发展的舞台与成长的空间。
庞大的产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肉蛋奶等以往在平时餐桌上遥不可及的食物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产业的不断成长衍生出更多的关联企业,也为无数热爱畜牧行业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与发展机遇;科技的跨界与融合为畜牧产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丰富的业态;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多种因素的助推下,畜牧业发展独领风骚,一路高歌,传统的饲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设施化,工业化养殖模式取代。为了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化工类产品在提升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环控,生物学等各种技术的加持下,超大规模的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单纯站在满足动物产品需求的角度,这些革新与增长确实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剖析,超大规模的养殖模式,畜牧业的过度发展则存在严重诟病。
首先,每个大型养殖场在在制造动物产品的同时,天然地形成了一个超级病原微生物工厂,其危害自然不容小觑。在适度规模下和密度下,动物健康易于管理,超出一定范围,对药物类的依赖越来越大,且产生的包括粪污,病死动物等在内的废弃物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可估量,难以建立良性的修复机制。尽管在措施得力的情况下,大概率短期内形不成直接的严重危害,但长期来看,大型,尤其超大型养殖场对环境的破坏必然威胁人类与地球。
畜禽废弃物只有充足的土地可以利用、进行消纳,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高密度大型养殖场的建设对配套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大多属于既养畜又种田的模式,。例如:荷兰全国只有4个大型农场,整个农业、畜牧业分散在全国13.7万个家庭农场,产生的畜禽废弃物自身农场进行消化;丹麦则靠全国8万个既种粮又养畜的自耕农;美国虽有大型畜牧场,但在养猪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年产200-500头猪的小型农牧结合的农场。日本在20年前已认识到大型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将畜禽养殖业污染称之为“畜产公害”,严格限制大型养殖场的建设,并规定在城镇附近,猪场规模不得超过50头,而且必须有治理排污的措施。
养殖业中的排泄物、饲料残渣和化学物质等污染物质可能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破坏。这对水生生态系统和水体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畜禽养殖场规模越大,有害物质浓度越高,处理难度越大。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渗入地下,或者排入江河湖泊中,由于含N、P量高,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的将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而且,畜禽废弃物污水中有毒、有害成分一旦进入地下水中,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恢复。严重情况下,会使很多物种灭绝。
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影响养殖场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有的畜禽养殖场离文教区、居民生活区较近,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有的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配套相应的环保设施,但风险依然很大,时下,即使上市公司也频频被举报。
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各种药物等化工类物质的连续使用也加速了有害病原体的变异程度,
高浓度的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为了满足养殖业的需求,大量土地用于养殖场和饲料生产。这可能导致森林破坏、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影响。规模化养殖场不可避免地使用大量农药、抗生素和化肥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污染土壤和水体,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肉蛋奶的供应丰富了餐桌,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随着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对应的资源要求也在提高,会形成资源的浪费。为每单位动物产品产出量需要三倍以上的粮食来转化,至少消耗六倍以上的水量。在适度发展的情况下,粮食副产品与养殖能够形成一个匹配的关系。超出范围,则需要对应的粮食加工补偿机制来满足畜禽生活生产需要。高集约化养殖理论上上可以节省土地,单位面积可以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但由于规模问题,需要更多土地进行配套解决产生的负面影响,大规模产业化引发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养殖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规模越大对于饮水、冲洗和清洁等的需求越强烈。养殖业对水源的使用和污染会对当地水资源造成压力,并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 全国规模化养殖场每年消耗30亿方的地下水。
第三,高集约化养殖,高密度饲养对气候影响更加严重。
早在201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了《通过畜牧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排放与减排机遇全球评估》的报告。该报告表明,与畜牧业供应链相关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总计7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5%。养殖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畜牧业中的家畜消化过程产生的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大型养殖场的温室气体集中排放数量更大,浓度更高,对于气候而言无益于雪上加霜。
第四,工厂化养殖模式是提供标准化合格动物产品的解决方案,不是优质产品的生产方式。万物皆有灵性,动物的本质是动物,硬生生地将动物程式化,当作机器看待,必然产不出该有的优质产品。当然,有一些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些化验报告,试图佐证工业化养殖的畜禽产品与生态产品营养差别不大。对于这个结论笔者不十分赞同。首先,身份的权威来影响结论的权威缺乏客观性;其次,实验方法不严谨,断章取义,化验指标有代表性,但缺乏全面性;第三,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贸然得出结论有失偏颇。比如,人工种植的中草药化学成分也区别不大,但药效差别很大
第五,规模养殖场对科技与资本的依存度越高,对社会影响的两面性越突出。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诞生新的业态,创造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机会。随着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行业集中度发生新的变化,在客观上蚕食了更多人入局的机会,主体数量,用工数量都会随之减少。农业大国,适度保持初级状态才能更好地为底层人民体现劳动价值提供舞台。科技的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从业人员的生产条件。过度的资本与科技挤压了家庭农场的生存空间。在农民知识水平还无法高度提升,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农民被排斥在大地以外,无论是价值创造还是社会业态都是堪忧的。
农民应该是农业的主体,如果缺乏参与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存在严重的社会矛盾问题。养殖场的适度规模更利于农村问题的解决。成千上万家庭都属于弱势群体无法与资本和科技抗衡,这也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一大难点。规模化养殖的大力发展,站在动物产品的角度是解决食品供应的有效途径,站在大食品观的角度,则伤害了食品的供应量。
基于上述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更为合理与有效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改革当前局面刻不容缓。
首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合力。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各种观点鱼龙混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似乎一切都可以为金钱让步,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子孙后代。为了短期的饱肠之欲牺牲了健康与幸福必然得不偿失。
二、进行政策引导
近十年来,大型,超大型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甚至成了当地标志性建筑。看似繁华的背后是农民叫苦连天。环境污染了,养殖主体赔钱了,农户投资的机会没有了,甚至连打工的资格也没有了,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技术对员工学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农民不具备招工条件。农民没有不参与农业产业难道不畸形么?
养殖场的建设与运营应当纳入国家总体配额计划当中,尤其中大型养殖场必须要建立准入制度,不得盲目上马。
对于优质畜产品经营者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与支持。
三、因地制宜匹配养殖总量、养殖种类与单场规模,科学评估土地荷载能力。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循环产业的重要一环。过度发展必然造成土地的破坏和粮食作物的消耗,影响可持续发展。
四、推崇福利养殖
发达国家经历过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在总体权衡肉蛋奶供应与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系统考量后,提出了福利养殖模式,平衡了各方关系,是一条很好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1、 透明的供应链。
概念性畜禽产品五花八门,相比较而言,福利养殖在认证,实景,社会监督等方面比其他更加透明,更容易监管,消费者更加放心。
2、环境的匹配
福利养殖模式与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友好关系,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路径。
3、破解养殖对化工类产品的依赖度
福利养殖更趋于生态模式,更健康,更天然,从根源上剑豪了对化工类产品的依赖度,包括兽药,添加剂等。
4、形成更好的就业创业态势
福利养殖尽管有机械化,智能化等的加持,但由于客观上需要人与动物的互动,也就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民从业与就业,为农民从业提供机会。
5、减少资源的浪费
福利养殖具备多样化摄食的条件与基础,可以充分利用田间地头的各类资源。
6、提供优质动物产品。(健康,美味,人道文明)
福利养殖更加重视动物的天性,提供的是整体健康方案,其产品更加天然,更加纯粹。
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首先,要面对人性的挑战。社会上相当多的支持大型,超大型养殖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这种模式符合中国特色,中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解决肉蛋奶供应的安全性。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好产品价格高,我们消费不起。其次,当产品品质遭受诟病的时候,检测报告充当了最好的遮羞布。检测报告仅仅是及格线,围绕及格开展工作注定我们持续落后。
二十年前,超大型规模养殖场对于畜牧工作者来说,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当前,超大型养殖场成了中国特色。当我们歌功颂德,沾沾自喜之时,是否能够冷静思考超大规模给我们到底带来什么?当科技改变了事物本来的面目时,后果是极其惨痛的!我们是否发现猫抓老鼠的天性也在消退,狗养家护院的行为也在丧失。当畜牧技术背离了动物需要的环境时,谁又能保证一切都按照我们预期发展呢?
畜牧业发展的中国路无论如何走,可持续发展才是核心。
刘开永
注:作者为山西偏关永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开永 非笼养蛋鸡养殖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