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时候,罗帅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他都已经病得很重了,心里还惦记着国家大事,还怕自己走了以后没人能接着把事儿干好。
罗帅看着床边的主席,很艰难地吐出一个“华”字。他俩搭档多年了,罗帅心里想啥,主席早就门儿清。
主席眼眶有些湿润,回答道:“我懂你的意思,他做一把手那是没的说!你就别吭声了,好好养病吧!”罗帅听到主席这话后,嘴角微微牵动,朝着主席露出了一个微笑。
罗帅说的那个人是谁?罗帅又是从啥时候开始身体不好的?
罗帅,他的身体早在抗日战争快结束那时候就已经不咋好了。这么多年一直在打仗,又特别劳累,早把将军的身体给累垮。
早在当年抗战时期就有了苗头,那是1945年的时候,罗帅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刚开始的时候他没太在意。
那时候都已经到抗战末期了,可越是这个时候战斗就越激烈。罗帅哪肯离开战场,不管身边的战士咋劝,一直到后来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罢休。
罗帅想着之后还得接着指挥战斗,这才答应去医院检查。嘿,这一检查可不得了,查出了大问题,医生说得了肾癌。
当下马上做手术是最好的选择,要是不做的话,病情一旦恶化,那结果可就糟透了。罗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打算马上做手术,可不能耽误了。
主席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给罗帅打电话,让罗帅把手上的所有事儿都撂下,先好好养病。可说到做手术这事儿的时候,主席却说再等等。
那时候,主席正在跟苏联那边联系,就盼着能让罗帅去苏联做手术。咋说,苏联那边的医疗条件可比咱们国家强太多。
当然,还有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罗帅检查的那家医院是日军开办的。这样一来,那家医院里基本上全是日本医生。
主席考虑得特别长远,他担心有特务混进来,这对罗帅可不好。去苏联的话会更安全些,于是主席马上就安排罗帅去苏联的相关事情了。
罗帅登上飞机的时候,主席可是千般叮嘱,让罗帅到时候务必如实告知自己的病情。后来经过苏联医生检查,发现日本医生没有撒谎,得的确实是癌症。
这时候,罗帅就着手准备手术。而远在中国的主席也知道了这事儿。真的,主席可比手术台上的罗帅还紧张。
手术成功了,主席这才松了口气。可罗帅回国后,根本不听医生和主席的劝,铁了心要接着工作。
苏联医生说不能累着,可罗帅压根儿没听进去。这不,战争压力那么大,罗帅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晕倒了。
后来因为太劳累,罗帅还得了高血压。可就算这样,罗帅还是在解放战场上坚持指挥作战。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罗帅有一次晕倒了,主席就直接把自己的医生派到罗帅身边去了。
这时候主席也明白,不管怎么劝罗帅,他都不会听的,还不如直接给他安排个医生。医生来了之后,情况也没好太多。之后,主席就直接下了一道命令:尽量别开会或者少开会!
罗帅对主席的命令那是坚决服从的。可没几天,罗帅又开始忙起来了。他自己就说,劳碌惯了,闲不住。
1963年的时候,罗帅身体已经快不行了。主席知道罗帅的身体状况后,专门赶过来探望。
见到主席之后,罗帅的精神明显提振起来了。不过这时候,他心里还装着另外一件大事,就是他走了以后谁来接手他的位置。
罗帅很艰难地对主席说出一个“华”字,其实主席早就明白罗帅心里咋想的了。主席赶忙打断罗帅,不让他再继续说下去:“你想说的我都晓得,他来当一把手那是非常合适的。现在对你来说,身体才是最要紧的,少唠嗑,多歇着!”
罗帅听了主席的话后,不想让主席担忧,就很努力地朝着主席挤出一个微笑。
可惜,没过多久罗帅的生命就快到尽头了,罗帅那一年才61岁。
罗帅逝世后,主席很长时间都沉浸在悲伤里难以解脱。在向罗帅遗体告别时,主席提出让大家默哀三分钟。
主席站在罗帅遗体前,最后一次与这位老战友告别。然而,从罗帅的遗体告别仪式回来后,主席的心情明显低落了许多。
主席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了,最爱干的事儿就是站在窗边抽烟。那时候,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清楚,主席这是在想念罗帅,所以谁也不敢去打扰主席。
就怕让主席越发伤心。主席又一次沉思到很晚很晚,然后就看到主席拿出纸和笔,写了这么几个字:“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是主席头一回直白地表达对罗帅的思念。主席和罗帅最初结识,那得追溯到井冈山时期。
早在那时,主席和罗帅就已经并肩作战了。怪不得主席会说:跟我共事一辈子的人就是罗荣桓。
罗帅那可是深受主席无比信任的。就拿当年主席说山东有他一人就足够这事儿就能看出来。而且,当年就是因为有主席的担保,罗帅才能在“古田会议”的时候当上党代表。
之后主席还多次跟身边的工作人员感慨:这人发现得太迟了,这可是党很大的一个损失!
罗帅生前向主席推荐过一个人,这人就是开国上将里最年轻的萧华上将。说起来,萧华和主席之间也是颇有渊源的。
最开始,是主席发现了萧华,然后就把他送到罗帅那儿,让罗帅好好培养他。
主席和萧华的初识,得从当年主席开办干部培养班说起。那时候,为了提高咱们党的一些干部的素质,主席和朱老总就一起办了这个班。
在这个班里面有个特别的小干部,就是萧华,当时他才14岁。主席第一眼看到他就特别赏识他。
萧华年龄不大,身材还挺瘦弱的。不过主席在他身上发现了不一样的爆发力。
你是哪家的小孩,是过来找什么人的不?
报告!我叫萧华,是青年团的书记!
“棒!小英雄!你今年几岁?”
这是主席和萧华初次见面,就这么简短的两句话,主席就对这个“红小鬼”特别有好感。
你想不想跟我走,去真正的军队里!
“我愿意!”萧华大声回答,那声音可响亮了。听到萧华这带着稚嫩的声音,主席和旁边的朱老总都笑了起来。
之后,主席亲自把萧华送到了罗帅那儿,还叮嘱说:“这可是个人才,你可得好好培养!”
打那之后,萧华就正儿八经地进了咱们党的队伍里。那肯定的,他可没让主席和罗帅失望。才17岁,就当上师政委了,后来还成了最年轻的上将。
结语直到现在,也不能不被主席和罗帅之间的友谊打动,他们那种革命情谊真的让所有人都特别惊叹。主席看人的眼光,这在党内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
除了萧华上将之外,在我们党的内部,有不少革命前辈都是被主席发现的。萧华上将到了晚年的时候,老是说这辈子最感激的人就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