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算比较快的,几乎是到点就晋升,而且一路顺风顺水。对于35岁的人来讲,大学毕业至少是22岁左右,硕士生毕业至少25岁左右,从22岁到35岁只工作了13年,期间要经历副科级领导职务,再到正科级领导职务、一级主任科员这个过程。
小李是四川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毕业后考上了省城一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在相关的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也算专业对口。但看到自己的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公务员,自己也想试试,最好是能回到家乡工作。
小李的老家是四川一个比较偏远的山区县,距离省城500多公里,虽然现在也通了高速公路,但如果自己开车也要五个小时。小李虽然是在省城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工作,也是一个正厅级的事业单位,但所里人才济济,几乎多数人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小李感到自己的仅仅是一个本科生,压力比较大,即使通过在职学习也可以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但要想在众多人中出类拔萃,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李回到老家,在县委举行接风宴上,小李第一次接触了家乡的县委书记,县委书记也是川大的校友,听了小李的经历以后,非常看重小李的才华,鼓励小李报考家乡的公务员,回到家乡,服务家乡。
小李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后,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在省城发展,平台大,机会多,视野开阔,今后的发展前景更好。小李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决定报考公务员。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等环节,小李最终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顺利调入家乡的政府办公室工作,这时小李已经28岁。
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了两年以后,也就是30岁那一年,小李被下派到老家所在的乡镇担任镇委副书记。小李从小在家乡长大,熟悉农村工作。担任镇委副书记以后,小李既有家乡的实践经验,也让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功底,继续在相关的杂志上发表多篇农村工作的理论文章,尽管之前的县委书记已经调走,但小李还是得到了新一届县委班子的重视。
在35岁那年,小李被调动到县政府办公室担任主任。由于小李文化底子好,理论水平高,熟悉基层工作,所以在政府办公室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写出的报告、文件,县领导几乎不怎么改动。小李利用担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优势,要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同时还要筹办县政府全体会议。了解的信息比较多,小李善于及时整理相关的信息,上报到市政府办公室后,多次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表扬。
担任县政府办公室两年以后,小李顺利晋升为一级主任科员,这时他才37岁,也算是县里最年轻的一级主任科员。小李虽然是川大哲学系的本科生,但丝毫没有大学生的架子,在乡镇农村工作期间,农民们都很喜欢他,在县里工作,他善于协调沟通,不管是县里的主要领导,还是各个部门的领导,对他都是口服心服。
综上所述,小李能在35岁就走进县里正科级领导职务,37岁晋升为一级主任科员,除了他的学历本身比较亮眼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有真才实学,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和体会,善于把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纵观现在的县级机关,35岁成为正科级的领导,数量也不是很多,这进步当然是比较快的。从小李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只要自己肯努力,用心工作,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在基层同样是进步很快的。
太假了,县政府办主任那是县城正科级天花板,准副县级,却去当了一级主任科员,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