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书生对天下枭雄,改变历史走向,续唐朝二十年国祚的绝地反击

刘涛慢叙历史 2024-11-30 20:54:42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公元880年,“率土大将军”黄巢的兵马一路北上,渡长江,过淮河,下洛阳,破潼关。

当朝皇帝唐僖宗在大宦官田令孜率领的神策军护卫下,逃离长安。

当年十二月,黄巢大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当年落第的年轻人,实现了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梦想,他的兵马在长安大行杀戮,正所谓“天街踏尽公卿骨”!

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

此时的形势对于黄巢十分有利,见到唐僖宗遁走,大齐如日中天,很多藩镇都“识时务者为俊杰”,向新朝廷表示了效忠之意,如早年起义军的叛徒诸葛爽,本来带兵救驾,在黄巢手下大将朱温的劝说下,再次投降了黄巢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

又如河中节度使和忠武节度使,都认为自己不是大齐兵马的对手,相继归附。按照史书记载,天下藩镇向黄巢臣服的,“十有三四”。

只要能干掉逃亡的唐僖宗,就相当于摧毁了唐朝最后的政治代表,黄巢就能掌握“大义”的名分,逼迫剩下的藩镇向他投降。黄巢踌躇满志,他麾下兵马六十万,纵横南北,无人可挡,只要能收拢那些墙头草的藩镇,他就能让三百年唐朝彻底的落下帷幕!

这是真正实现改天换日的大好机会,但黄巢这时候却有些“飘”了,他沉溺于长安的锦绣之中,肆意享乐,不断派人要求各地进献赋税,要求还没投降的藩镇赶紧投降。

而在另一边,唐僖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离开长安后一路不停,打算到地势险要的兴元(现在陕西汉中),甚至更进一步,学习唐玄宗,直接遁入蜀中,凭地利获取喘息的时间。

路过斜谷(现在陕西眉县)的时候,唐僖宗遇到了紧急前来迎驾的凤翔节度使郑畋。郑畋曾经是朝廷的宰相,一年多以前,郑畋与另外一个宰相卢携在如何应对黄巢之事上起了分歧,当时黄巢攻破了广州,请求朝廷加封他为天平节度使(现在山东东平一带),换取他归附朝廷。

卢携认为淮南节度使高骈是天下名将,统领的淮南军果敢善战,足以平定黄巢,不同意接受黄巢的投降,主张一战解决问题。郑畋则认为北方沙坨作乱,黄巢兵马都是因饥荒而起,只要遇到丰收年份,那些兵马自然会散去,主张给黄巢一个岭南节度使,暂时加以羁縻,等北方问题解决后再处理。

卢携有宦官田令孜的支持,唐僖宗也不认为偏处岭南的黄巢能闹出多大的动静,便赞同了卢携的选择。郑畋对此不满,与卢携当面争执,惹得唐僖宗大怒,将俩人都贬出了京城。

后来黄巢大军北上,唐僖宗才想起郑畋,重新启用他为凤翔节度使。

郑畋见到唐僖宗,挽留皇帝驻扎在凤翔,他来组织各地兵马勤王,唐僖宗觉得凤翔离长安太近,没啥安全感,就不肯采纳郑畋的建议。郑畋退而求其次,索要“便宜行事”的权力,这次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有了便宜行事的权力,郑畋就想要召集手下将领,策划反攻长安,收复京城。然而凤翔的将领们畏惧大齐数十万兵马的强悍,都不同意出兵,建议等各地勤王兵马集结后再行出兵。见手下推诿,郑畋怒气填胸,当场被气晕在地,被救醒后他怒气不散,一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也没办法再跟手下商议,只能在自己的府邸里生闷气。

恰好在这时,黄巢的劝降使者抵达凤翔。郑畋没法说话,代表朝廷的监军彭敬柔就主动站出来接待黄巢的使者,估计是大齐给出的条件很优渥,彭敬柔跟使者越聊越开心,竟然跳过了郑畋,拉上凤翔的文武官员们,以郑畋的名义签署了归附大齐的文书!

条件谈好了,文书签完了,按照流程,彭敬柔就拉着大齐使者一起吃饭,要好好的庆祝庆祝。

有宴席,就要有音乐,而在当时,军队重要的宴饮都免不了有一首曲子,即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阵乐》。这首乐曲,代表着大唐的崛起和兴盛,代表着大唐三百年的光辉,当熟悉的乐曲声响起,凤翔将士们忍不住热泪盈眶,啜泣声连成一片。

大齐使者有些懵,一名凤翔官员连忙解释:“郑畋相公生病没法来,我们就都有些伤心。”大齐使者不是正经军方出身,认为这个说法很合理,便陪着滴了几滴眼泪,随后开开心心拿着凤翔投降的文书,返回长安邀功去了。

宴席上发生的事情传到郑畋耳中,他大为欣慰,胸口一口气散去,连连感慨道:“我就知道,人心没有背离大唐,贼寇掉脑袋的日子不远了!”他刺破手指,写下一份血书,送去交给唐僖宗表明决心,又刺破手臂,与改变心意的凤翔诸将歃血为盟,再下令修缮城池,训练士兵,派出许多使者将唐僖宗逃走后,散于关中各地,彷徨无奈的数万神策军都召集到凤翔。在他的努力下,凤翔军势大振,周边的藩镇如朔方节度使唐弘夫和泾原节度使程宗楚等也纷纷率领本部兵马,赶到凤翔表示愿意接受郑畋的领导。

凤翔局势稳定后,前来接受凤翔的大齐第二波使者,姗姗来迟。郑畋立即将使者拿下,再加上他查出来的数百名“投降派”,一起拉到全军面前,斩首示众!唐僖宗这时候已经跑到了成都,听说凤翔还在抵抗,心中大喜,立即加封郑畋为同平章事、京西诸道行营都统,并允许郑畋自行封赏有功将士。

同样接到消息的黄巢则是勃然大怒,近在身边的凤翔居然还敢抵抗大齐天威?!他踹醒了享受富贵中的大齐将士,挑选了五万精锐,由大齐第二号人物,太尉兼中书令的尚让率领,直扑凤翔,要来个杀鸡儆猴!

880年3月,唐朝开局不利,黄巢麾下大将朱温攻破了邓州,阻断了东南方唐军勤王的通路。凤翔只能靠自己了!

过去几个月,郑畋紧锣密鼓,一直在进行战争的准备,现在战争来了,他就按照事先的预案行事。郑畋选择了一处名为龙尾陂的地方,顾名思义,那里如同龙的尾巴,是来回拐了不少弯且地势较高的土坡。郑畋亲自领着数千兵马,在山坡上列阵,大量的旗帜绵延数里,好似是要虚张声势,士兵却不怎么隐藏,大咧咧的暴露在敌人的斥候之下。唐弘夫和程宗楚的率领凤翔主力兵马,埋伏在龙尾陂的两侧低洼之处。

尚让一开始就看不上郑畋,区区一个白面书生,从来没有过征战经验的文官,怎么可能是他们纵横大江南北,建立大齐政权的精兵悍将的对手?

看到唐军在山坡上的阵势,“明显”是想要虚张声势却又因为士兵素质不行,反而暴露了兵力不足的弱点,“证明”了唐军战斗力不行和身为主帅的郑畋能力不济。

尚让以下的大齐精锐,越发的放松下来,认为前方是又一场手到擒来的胜利。士兵们吵吵嚷嚷的往前行进,将领们也没有约束队列,数万大齐兵马在蜿蜒的龙尾陂走着走着,彻底的没有了行军的队列。

机会来了!

只听一阵鼓响,早有准备的唐弘夫和程宗楚大喝一声,领兵杀出,郑畋也在高处呐喊,让手下士兵从山坡上发起冲锋。

队列散漫的大齐军骤然遭到三面夹击,猝不及防,阵型完全的陷入了混乱,只能凭将士们的个人勇武作战。

毕竟是几乎颠覆大唐的精锐部队,纵然在这般劣势的情况下,尚让以下的大齐军依然与唐军殊死搏杀,从上午一直鏖战到了落日时分,才终于支撑不住,全军溃败。唐军追杀数十里,五万大齐精锐,有两万余人当场被斩杀,尸体枕藉数十里,能跟着尚让逃回长安的,不过百余人!

龙尾陂大捷让天下人看清楚了,原来大齐军队的战斗力不过如此!郑畋顺势向天下发出檄文,号召各地藩镇讨伐黄巢,当时皇帝远在蜀中,关东的藩镇们都以为朝廷完蛋了,郑畋的檄文和龙尾陂大捷的消息传出,顿时让天下震动!各地藩镇纷纷发兵勤王,之前投靠黄巢的藩镇也有不少直接反水,重新归附朝廷。

大齐政权迅速的衰落下来,在唐弘夫和程宗楚的趁势进兵下,黄巢不得不放弃了占据不到一年的长安城。

尽管黄巢后面一度重新夺回长安,与唐军在关中展开了一年多的拉锯战,尽管郑畋因为凤翔府库竭尽无法厚赏士兵,导致凤翔行军司马李昌言发动兵变,郑畋被迫辞官西去,龙尾陂一战的败者还有机会,胜者黯然离场,但大齐鲸吞天下的势头,在龙尾陂一战后,被当头一棒,消散无踪。

在大唐濒临崩溃之时,在天下人都“识时务”投奔大齐之时,谁也没想到,当年主和派的首领郑畋,竟然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大唐又延续了十几年的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老百姓都觉得一介文官怎么能抵抗大齐强兵,在后来民间演绎而成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中,郑畋成了一员武将,用一柄宣花大斧,与朱温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败,才顶住了黄巢凶悍无比的攻势。

4 阅读: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