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俗话说北宋出名臣,南宋出名将,在南宋的诸多名将中,有一些还是父子相传,其中最出色的,应该是“机动防御大师”孟拱和他的父亲孟宗政,孟拱搭建的防御体系为南宋延寿数十年。
而稍微差一点的第二对父子名将,则是提拔了孟宗政的赵方和他的两个儿子。
赵方年轻的时候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辛弃疾曾经看过他的文章,称赞他“议论慷慨”。赵方科举之路不算特别顺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名次还不高,只是得了个县尉的官职。他在当地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后,调去做了教授,选拔了许多出色的学生,才升为知县。
他做知县时期的顶头上司,就是南宋中期的著名奸臣,仅次于秦桧的史弥远。不过俩人的同事关系维持时间不长,史弥远不久升入朝中,主导了刺杀韩侂胄的政变和与金国的嘉定和议,赵方则调去了江西安抚司。
后来赵方升任随州知州,嘉定和议达成后,南宋都认为金国不会入侵,边境各地逐渐放松了警备,赵方却认为金国狼子野心,决不能忽视,在当地训练士兵,提拔可用的人才,孟宗政就是这一时期被赵方提拔起来的将领。
往后一段时间,赵方在地方做了一圈官儿,最后从江陵知府的官职,主管湖北安抚司兼荆湖制置司,是湖北一地的头几号人物之一。他依然认定金国必定南侵,在荆门修筑堡垒,扼守要冲,随时做好防御措施。
事实正如赵方的预料,当南宋官员们享受安乐的时候,金宣宗被蒙古人打的焦头烂额,开始琢磨从南宋身上捞好处补偿,嘉定和议后不到十年,金国权臣术虎高琪组织兵马大举南下,南宋边境的随州、均州、枣阳和信阳等地都面临金国兵锋,警报和求援的书信雪片般送到临安。
赵方听到消息后,立即叫来两个儿子赵范和赵葵:“朝廷战和不定,我意已决,先行率军与金人决战,报效国家。”他不等朝廷的诏书和其他地方的援军,亲自奔赴襄阳,指挥当地兵马,击退了金兵的进攻。
襄阳解围后,枣阳传来求援信,说金军猛攻枣阳,城池眼看着就守不住了。赵方忙命麾下大将孟宗政和扈再兴二人带兵增援,他们与枣阳守军内外夹击,大破金军。
趁着金兵暂且撤退的时间,赵方组织百姓收割麦子,并上书朝廷,极力陈述金国的野心,请朝廷不要再跟金国讲和。朝廷也被金国撕毁和约弄得很是恼怒,下诏支持赵方。
金军不甘心失败,大将完颜赛不领大军号称十万,再次南下,直扑枣阳和随州。赵方部署军队,在两地与金军相持了一年有余,击退了随州的金兵后,孟宗政和扈再兴在枣阳合兵一处,与金军大小七十战,让金军疲敝后,等来了大将许国的援军,孟宗政再引军杀出,大获全胜,生擒完颜赛不的内弟。
此战后,赵方升为龙图阁待制,晋爵为长沙县男。
连续两次在枣阳碰壁,金国怎么想怎么憋气,又组织了大军,这次他们不去其他地方,就是盯死了枣阳。赵方判断金军是倾巢而出,如果能抓住机会直捣其后方空虚,自然能解除枣阳的危机。他依然以孟宗政守枣阳,再以许国和扈再兴分别领一路兵马,袭击金国的唐州和邓州。为了鼓舞军心,赵方的两个儿子赵范和赵葵也随军出击,已经展露军事才华的赵葵更是负责了殿后的职责。
金军百般攻击,日夜不停,要彻底摧毁枣阳,孟宗政也拿出浑身本领,指挥军队与金军昼夜鏖战不休,还屡屡派小股部队出城偷袭,焚烧金军攻城器械,硬是死守了八十多天。
扈再兴和许国劫掠了邓州和唐州,断了枣阳金军的补给。赵方认为金军士气已经竭尽,便让二人引军返回枣阳。金军分派兵马要阻击二人,扈再兴在枣阳城下两次击败拦路的金军,打崩了金军的士气。孟宗政抓住时机挥军杀出,斩杀金军数以万计,领兵大将完颜讹可单人独骑逃跑,南宋缴获的粮草铠甲不可胜计。
战后,赵方升为焕章阁直学士。他预料金国三次进攻枣阳未遂,会攻打其他城池,鼓舞本国人心,便提前命孟宗政等将领杀入金国境内,攻破多座城池,摧毁了大批辎重。
湖北有赵方,金军不得寸进,但淮西方面,金军攻破了黄州和蕲州,赵方奉命派兵救援,扈再兴和许国击溃了金军,追杀六十余里,生擒金军监军。
赵方镇守边境十余年,治军严谨,团结群众,招揽名将名士,打造了极为强大的军事体系。金军当时屡屡南下,淮河和蜀中等边境多次遭到摧残,只有赵方所在的荆湖地区,在战乱中得以保全。金国对他极为畏惧,甚至将他跟岳飞相提并论,称呼他为“赵爷爷”。
赵方还是“五峰学派”的重要学者之一,《全宋诗》中也录有他的十一首诗作,是货真价实的文武全才。
在湖北抵御金军的战事中,赵方的两个儿子也屡立战功,其中次子赵葵表现尤为出色。他作战勇猛,在救援蕲州时,曾以十四名骑兵对抗数百金国骑兵。赵方病逝时,赵葵担任知枣阳军。
之后,赵葵担任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当时红袄军的李全势力日渐强大,渐渐的不怎么听从南宋的指挥。
担任淮东安抚制置使的许国看不上李全等红袄军,对待李全等人傲慢无礼,朝廷发放给红袄军的粮草辎重,许国也会扣下许多给自己的兵马。两边矛盾日益激化,李全发动兵变,逼迫许国自尽,引军盘踞在山东一带,重心从抵御金国和蒙古人转向扩张自家势力,俨然有割据一方的意图。
他的行为激起了红袄军中其他将领的不满,大将彭义斌坚持抵抗金军和蒙古,写信给南宋,请求南宋协助出兵,两家剿杀李全后,合力收复中原。南宋畏惧李全的兵马,不肯听从,彭义斌引军北上,攻破真定后,在五马山被蒙古兵马击败,慷慨就义。
彭义斌被杀后,蒙古扩张到山东,李全不是蒙古兵马的对手,便投降了蒙古人,受封为淮南和楚州行省的总管。
往后数年,李全在蒙古、金国和南宋之间反复横跳,表面上依附南宋,换取南宋赏赐,实际上听从蒙古号令,将南方的物资输送到蒙古,逼着南宋罢免有防御他心思的官员,还大肆打造船只,招募水手,要为蒙古渡江南下做准备。
在许国做淮东制置使那一阵子开始,赵葵就向许国提议重视李全,之后也数次向朝廷上书,认为他居心叵测,要狠狠地打压,稳定局面。等到李泉开始造船,赵葵直接给写信给宰相,称李全造反已经明若观火,建议立即出兵讨伐。但当朝的史弥远始终不肯同意。
李全则完全不给史弥远面子,他整顿兵马完毕后,就正式向南宋发起攻势,一举占领了泰州后,计划直取扬州,掌握渡口后,进而攻打渡江临安。
当时赵葵担任滁州知州兼淮东提点刑狱,他兄长赵范则担任江东提举常平兼池州知州,兄弟二人对李全造反早有准备,一旦拿到李全进攻的消息,立即引军奔赴扬州。
李全开始攻打扬州的时候,进展相当顺利,眼看就能破城,赵葵的兵马赶到,双方混战一场后,赵葵带兵入城,顶住了李全的攻势。
两军在扬州内外一攻一守,混战了半年多,李全的后勤渐渐的跟不上,兵马士气衰落,赵葵发现机会,频频出城作战,让李全兵马损失惨重。在一次作战中,赵范和赵葵包围了李全迎击的兵马,李全突围而走,逃跑的路上,战马陷入泥沼当中,被赶上来的南宋士兵乱枪刺死。
没了主将,叛军陷入混乱,赵葵兄弟提兵北上,连败叛军。残余的叛军以李全妻子杨妙真为主,却在湾头再次被赵葵击败。赵葵一路挺进,攻破了淮安等多座城池,杨妙真立足不住,只得渡过淮河,投奔金国去了。
依靠平定李全的大功,赵范升任两淮制置使,赵葵则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宝章阁待制,不久又加兵部侍郎,两年后改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州,有便宜行事之权。
南宋联蒙灭金的战略表面上取得了成功,两国联军攻破蔡州,金国覆灭,南宋上下一片欢腾。
按照盟约,两国灭金后都收兵撤回国内,对于金国原有的河南地区没有明确的归属,蒙古大汗窝阔台带着大军回到黄河以北,黄河南边只有大将速不台的两路机动兵马和金军投降蒙古后改变的“汉军”驻守各地。
以赵葵为首的一批大臣,极力请求朝廷出兵北上,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刚刚亲政不久的宋理宗被这股子乐观主义气氛感染,达成了出兵的决议,赵范升任京西、河北路制置使、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挂兵部尚书官衔,率领五万兵马,渡过淮河进入河南,另有赵范在光州和黄州虚张声势,将领全子才引兵万人直取开封。
南宋的军事行动起初非常顺利,“汉军”基本没啥抵抗意志,闻风而降,蒙古兵马则不知所踪,南宋兵马几乎是走到哪,就占领到哪。
他们六月份十二日出兵,七月初五,全子才拿下开封,实现了岳飞等人一辈子的梦想。但这时候的开封早已不是《清明上河图》中百万人的繁华都市,全子才看到的是一座居民几千人的空城。
七月二十八日,南宋军还是非常顺利的拿下了洛阳。至此,昔年北宋“四京”中的三京都得到了收复,只剩下河北的大名府还在蒙古人掌握之中,形势听起来一片大好。
得知手下收复故都,赵葵心中大喜,立即将捷报传送临安。
然而,历经数十年战乱,原本富庶的河南,业已变成了人丁寥落的荒芜之地。蒙古军队还在撤退途中,掘开了大片金国的黄河河堤,人为制造出了大片黄泛区,开封周边很多地方的道路,积水甚至达到人的颈部。南宋军队在当地无从筹措粮草,后勤补给也被迫要绕一大圈才能送到前线军队手中,早在七月初拿下开封的时候,南宋军就出现了补给问题。赵葵被泼天大功蒙住了眼,逼迫军队带着不足的粮草,分散开扩大占领地区,占领洛阳的南宋士兵只能靠野草和少量的面饼充饥,这就给了蒙古人反击的机会。
七月二十九日,“失踪”一个多月的蒙古军队在洛阳郊外重新出现,他们以骑兵伏击南宋步兵,南宋兵马溃败,大多数人掉入洛水中溺死,只有少数人逃回了洛阳城。
洛阳城池荒废已久,城中没有粮草,完全无法守城,南宋军只能离开洛阳,想要逐步往东,与开封的主力汇合。步兵的行进速度哪里比得上骑兵,才走了几天,八月初一蒙古骑兵就追上了南宋兵马,南宋军队立下阵营,蒙古骑兵数次冲击南宋军营,上万的马蹄声响彻了洛河南北。
南宋士兵作战很是顽强,连着两天顶住了蒙古骑兵的攻势,双方胜负相当,南宋军队还缴获了蒙古人数百面的盾牌。
但南宋士兵已经断粮数日,再顽强的斗志也无法填饱肚子,领兵的主将决定突围,但没有了阵营的保护,蒙古军的骑射给南宋将士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彻底打崩了南宋军的士气。南宋军从撤退变成了溃逃,绝大多数被杀死在逃亡的路上,只有几百人逃回境内。
洛阳惨败的消息传到开封,赵葵和全子才立即下令退兵,士兵们开始还以为是要去救援洛阳的弟兄,出城后才得知是要撤退,人心大乱,以至于大军南撤过程中纪律性涣散,几乎全部的辎重都遗失在了河南。
这一场史称“端平入洛”的大戏落幕,南宋多年筹备的粮草器械和边境人马损失惨重,江淮地区一度陷入空虚,大片大片的地方无人防御。
因为主导推动端平入洛的是宋理宗本人,赵葵倒也没有遭受多少打压,仅仅是降官一级,从兵部尚书降为兵部侍郎,仍兼任淮东制置使,并负责措置河南和京东地区的营田、边防工作。
端平入洛给了蒙古人南下的理由,次年窝阔台就发动了第一次与南宋的全面战争,一年后,蒙古将领口温不花入侵蕲州、舒州等地,赵葵发兵救援合肥,声援淮西的南宋守军。口温不花攻打黄州不克,转道进攻淮河中游的安丰。
安丰与寿春遥相呼应,如果蒙古人打破安丰,就能顺势侵扰淮河两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安丰守将杜杲百般守御,顶住了蒙古军三个月的猛攻,还斩杀了蒙古军中的一员显贵。包括赵葵在内的周边南宋守军纷纷前来援助,终于击退了口温不花,史称此战之后,淮右得以安定。赵葵以出兵救援的功劳,升任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
可能是吸取了端平入洛过度冒进的教训,赵葵在淮东前后八年,开垦土地整顿防备,扬州附近的防御工事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蒙古军数次南下,都避过了淮东。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给了他进士出身,加同知枢密院事,赵葵以武将出身,名列宰执行列,在两宋的武人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成就。他调任湖南安抚使时,宋理宗还嘱咐接任的新淮东制置使:“赵葵在淮东多年,有长远的规划,你要遵循他的安排,不要变更。”
往后几年,宋理宗下诏将“强兵之事”交予赵葵负责,他在淮东、江西和江东等地都推动屯田和练兵,还选择险要之处修筑城垒,加强对蒙古军的防备。
六十岁那年,赵葵升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查江南、淮南、京西、湖北各路兵马,晋爵为长沙郡公。宋理宗还特批了大笔钱财,让赵葵自行调用。
两年后,宋理宗加封赵葵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很多大臣都说读书人才能做宰相,赵葵也多次上表推辞,宋理宗都不听,过了一年多,实在是反对的声音太多,才免了他右丞相的官职,又晋了魏国公的爵位当补偿。
鄂州之战爆发,南宋危在旦夕,赵葵被授为特进、观文殿大学士、沿海制置使,前往边境协调防务。
赵葵于八十一岁当年致仕,朝廷加封他为少师、武安军节度使、冀国公。当年赵葵于小孤山舟中病逝,据说他病逝的当晚,有大星陨落。
《宋史》中说赵葵“撑拓淮江五十年”,“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
民间传说中,赵葵是南岳圣帝身边的护法神忠靖王转世,因此殁后配享衡山的南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