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泡菜,在韩国人心中有着“国菜”地位的食物。白菜价格暴涨后,从超市货架上的白菜紧缺,到连锁超市的限购政策,再到网络上关于白菜来源的激烈争论,面对从中国进口的大白菜,一些韩国人宁愿不吃泡菜,也要坚持自己的“政治正确”。
韩国人对泡菜的迷恋程度,不仅仅是一种饮食偏好,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泡菜几乎成了韩国每顿饭的“标配”,无论是平日的家常餐桌,还是在外招待客人,泡菜从不缺席。每年十月和十一月,是韩国家庭腌制泡菜的季节,他们会买来大量大白菜进行腌制。
韩国人对泡菜的执念:没有泡菜的饭,吃不下去!据韩国当地的市场调查显示,一棵两公斤重的韩国国产大白菜价格已经上涨至1.5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79.35元。
相比于往年的白菜价格,更大规格的白菜,价格甚至超过了一百块人民币。如此高昂的价格,让原本在秋冬季节忙碌的家庭泡菜腌制工作,成了不少家庭的“奢侈品”。很多人表示,今年可能要减少腌制量,甚至放弃这一传统习俗。
韩国大白菜价格的疯狂上涨,与今年恶劣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韩国本身国土面积有限,农田不多,种植面积不大。
今年夏天,韩国遭遇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这给大白菜的生长带来了沉重打击。很多白菜在高温下枯萎,甚至还没成熟就开始腐烂。紧接着,暴雨又接连袭击,严重淹没了600公顷的大白菜种植地,直接导致大规模减产。
最终,今年韩国的大白菜产量仅为去年的六成。这对于一个全民热衷泡菜的国家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面对大幅减少的白菜产量,市场上白菜的供给明显不足,价格自然一路飙升,甚至部分超市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每人每天限购三棵白菜。这一措施让不少市民大呼“白菜都成了奢侈品了”。
在韩国,泡菜不仅是日常饮食中的必需品,甚至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泡菜也要露脸。韩国足球队在参加卡塔尔世界杯时,怕当地没有泡菜,居然还特地运了200公斤泡菜过去。
这个行为虽然让人觉得夸张,但也体现了韩国人对泡菜的那份“执念”。在他们的饮食观念中,泡菜是不可替代的,没了泡菜的餐桌,就等于没了“灵魂”。
“饿死也不吃中国白菜”:韩国人的“政治正确”之争眼看着白菜价格一路攀升,韩国政府也坐不住了。为了让国民继续能吃上泡菜,政府在今年9月份紧急决定从中国进口白菜。10月份,中国的大白菜以每周200吨的规模大量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希望通过引入中国白菜,稳定国内市场价格,缓解白菜紧缺的局面。
从市场反应来看,中国进口白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不足的问题,价格略有下降。然而,与预期的效果相比,白菜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而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部分韩国消费者对进口的中国白菜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和抵触情绪。
面对从中国进口的大白菜,有不少韩国消费者选择了坚决抵制。有的韩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如果泡菜是用中国白菜做的,那我宁可不吃。”这种言论在韩国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对韩国泡菜文化的“保护”,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这种态度未免有些“过于敏感”。
实际上,这并不是韩国人第一次在泡菜问题上“较真”。几年前,韩国女明星秋瓷炫在视频中吃泡菜时,使用了“泡菜”这个词,而非韩国传统的称呼“辛奇(Kimchi)”,竟引发了大批韩国网友的不满。
他们认为,即便是中文语境下,也应该坚持使用“辛奇”这个词,以保护韩国泡菜的文化象征。这种极致的文化保护心理,让泡菜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成了韩国文化的一面旗帜。
韩国人的泡菜情结,不仅体现在对价格的忍耐上,还体现在他们对泡菜“纯正性”的追求。他们认为,只有使用韩国本土种植的大白菜,才能制作出正宗的韩国泡菜。这种文化上的坚持,让他们在面对白菜危机时,也不愿轻易妥协。
然而,这种态度也暴露出一种文化上的“脆弱性”。一方面,他们强调泡菜的正宗和纯正性,捍卫自己的文化特色;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显得对外来事物格外敏感,尤其是对中国进口的白菜。这种文化自信与敏感的矛盾,正是这场白菜风波中的微妙所在。
在白菜价格飞涨的背景下,很多韩国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家庭来说,每年的泡菜腌制季节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活动,需要采购大量大白菜。但今年的高价让这个“传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有报道称,一些韩国家庭不得不减少购买量,甚至取消今年的泡菜制作计划。
一些超市甚至出现了抢购大白菜的场面,不少市民抱怨:“白菜比肉还贵,吃不起了!”这种情景在韩国这个号称“发达”的国家里,显得格外讽刺。白菜,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蔬菜,如今成了人们争相抢购的“稀罕货”。
结语对于这场白菜价格风波,恐怕解决起来也并不容易。韩国泡菜究竟会走向何方?未来是否能找到一种平衡,既保持传统,又适应市场的变化?
韩国人对泡菜的那份执念和自豪,是深深植根于他们文化中的。白菜,也许是咱们的日常食材,但对于韩国人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文化图腾”。
一群四爪着地的东西,刚开始直立行走就目空一切了,打一顿再回归原状态就正常了!
饿死这帮龟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