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这样的女人,她身上没有多余的首饰,但整个人却优雅从容,让人移不开眼。
莫言也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每逢重大关头,女人实际比男人要坚强、镇静。正因为有这么多坚强的女性,我们这个社会才能稳定发展。这其实和莫言的个人经历有关,莫言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为了供他读书,变卖了自己的首饰。
当莫言到了结婚的年纪,却没有当时必备的三件套——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莫言的妻子对他说,有没有手表不要紧,过好日子就好了。正是这两位不注重外在的女性,让莫言能够安心走上文学的道路,并且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样巨大的成就。我们常常以外在物品判定一个人,比如说带了一个金镯子、背了一个奢侈品包,但其实真正吸引人的却是一个女孩儿的内在的品质。当你看到一个女人手上没有手镯、手链,脖子上没有项链时,那么说明她起码在两个方面非常特别。注重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几乎每个女人都会佩戴首饰,但很少有人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佩戴首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选择佩戴首饰一般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种是因为这个首饰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说,妈妈生日送的玉镯、象征已婚的戒指,这类首饰往往是一种情感寄托。
第二种是单纯喜欢打扮自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女人能通过戴首饰、化妆等方式获得情绪价值。第三种是炫耀自己的财富。这类人往往将首饰作为体现自己社会价值的方式,从别人羡慕的眼神中获得满足感。而不戴首饰的女人,是因为她们有足够丰富的内心,无需过多的外在点缀。这些女人往往把别人精心打扮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这也是她们为何素面朝天却已经魅力十足。这意味着,这些不佩戴首饰的女人始终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丰富自己的头脑,积累更多处世的智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类女人往往会变成更完善的自己,从而成长为一个更好的妻子和更好的母亲。一位有修养、有学问的妻子,既能经营好婚姻,又能为丈夫的事业助力。一位爱读书、有耐心的母亲,就算家庭条件不够富裕,也能给孩子培养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俗话说,娶妻不贤毁三代。相反,一个贤惠的妻子也能兴旺家族。这是因为,一个好的母亲往往对下一代的培养至关重要。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说,“母亲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基地,让孩子能探索世界”,他提出了依恋理论,以此来证明母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和母亲建立了安全依恋的孩子,甚至比其他未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孩子薪水更高。
也就是说,一个能创造安全性依恋的母亲,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开朗,同时也有更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个有着安全性依恋的妻子,也能为丈夫提供更多的支持与理解,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实际上,女性的魅力并不完全在外在的容貌与打扮。毕竟,美貌会随着年老而消逝,但灵魂的香气却会因为岁月的沉淀而更加馥郁。独立思考的能力,活得自由潇洒我们喜欢佩戴首饰,一部分固然是因为爱美,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
为了达到更多的销量,许多商家往往把佩戴首饰和“爱自己”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话术下,有些女人为了追求外在的光鲜亮丽,甚至不惜背上贷款来购买首饰等奢侈品。爱美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但过度追求外在的装饰,就会迷失自己。而那些不佩戴首饰的女人,往往拥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至于落入消费陷阱。这类女人往往有着朴素的消费观念,不会与他人攀比比较,更不会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Consumerism)是由西方社会催生出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当下,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还包括消费欲望的生产。这时候,消费主义变成了一种为了满足欲望的一种毫无节制的行为。
首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消费首饰并不是为了衣食住行等这些实际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被制造、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真正内心强大、头脑清醒的女人,从来不需要过多的首饰来彰显个人的价值。
最近,曾经凭借《新白娘子传奇》火遍全网的演员叶童,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争奇斗艳的娱乐圈,叶童在红毯上却穿着十分朴素,只化了一个淡妆,鬓边甚至可以看见花白的头发。面对记者的询问,叶童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我今年已经60岁了,有白头发很正常,没有人会一直永葆青春的。有人可能会觉得,那些不戴首饰的女人,只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实际上,几万块的黄金叫首饰,几十块的手串项链也是首饰。因此,那些不佩戴首饰的女人,往往更加崇尚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活得更加真实洒脱。靠外在首饰来彰显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往往只是做表面功夫。而独立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才是一个人自信的真正来源。这类不戴首饰的女人,往往更加坦诚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而非他人的眼光。她们也不会被表面的虚荣所遮蔽,而是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独立的头脑和能力。总之,是否佩戴首饰只是个人选择。但是那些不佩戴首饰的女人,要么内心独立强大,要么拥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这让她们比那些戴首饰的女人更加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