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有两个项目在各大平台连续刷屏:
一个是黄埔的珑岄上城,另一个是番禺的珑曜上城。 两者出自同一开发系(广州地铁+招商/越秀系),路线一致——高使用率、高性价比、地铁盘、大体量规划。
而本质上,它们也代表了广州当下两种不同“刚需思路”:
•番禺:“价格打穿底部,把预算压到底线”;
•黄埔:“产品卷到极致,把居住体验拉满”。
一、价格维度:广州地铁打破价格底线两个项目的面积价格段也出来了:
珑岄上城 ·建面约72平,主流总价约215-230万,折合单价2.9-3.2万/平(2栋稍贵点);
建面约94平,主流总价290-310万,折合单价3-3.3万/平;
建面约110平,主流总价390-420万,折合单价3.5-3.8元/平;
建面约125平,主流总价450-480万,折合单价3.6-3.8万/平。
珑曜上城 ·建面约73平,均价145-167万/套,折合单价2-2.3万/平;
建面约87平,均价178-212万/套,折合单价2-2.4万/平;
建面约89平,均价191-216万/套,折合单价2.1-2.4万/平;
建面约106平,均价235-259万/套,折合单价2.2-2.4万/平;
建面约130平,均价321-339万/套,折合单价2.4-2.6万/平!
珑曜在价格上极具冲击力,73㎡起价145万,虽然是2楼,但首付20万就能买地铁+学位+三房格局。这是广州主城近三年来性价比最低的新盘之一。
而珑岄的价格虽然略高,但在老黄埔新房普遍3万+/㎡的定价里,已经算得上“主城区价格底线”,直逼黄埔新城的价格。
这两个盘的价值,就是给主城区打工的年青人,提供一个自己的家,地铁学校配上,已经解决了买房子最主要的需求,平时周边外卖,网上买菜都可以凑合。
月供不比租房贵多少,有了房子就有了留下来的底气。至于硬要扯投资,增值保值这些,不是这两个盘的预期。
二、产品维度:使用率极致化、户型空间重塑
两盘均主打“超高得房率”——使用率普遍超130%,极致压榨每一平米的价值:
•✅ 珑曜上城:73㎡做3房1卫,87㎡做4房2卫;•✅ 珑岄上城:72㎡做3房双阳台+主套,94㎡直接拉到4房2卫。
甚至,珑曜上城87㎡的四房客厅开间达到6.3米,体验接近传统110㎡改善型;珑岄上城125㎡面积段甚至设置了四房两厅三卫,尺度与功能并存。
户型的进化,是对家庭结构变化的回应:无论二孩、父母同住、远程办公,都需要更多“功能空间”。从这个维度上看,这两盘不只是卖房,更是售卖一种刚需升级的生活解决方案。
珑曜胜在价格和地段延展性,是典型的“卷穿底价打爆刚需”;珑岄则胜在舒适度和规划深度,更像“用升级体验压平溢价”。两者的共同点:都强调兑现力、交付力和生活便利性。
四、购房建议:预算决定选择,需求决定适配
购房人群类型推荐项目核心逻辑首次置业刚需(预算≤200万)✅ 珑曜上城低门槛+地铁+学位,解决“上车+实用性”刚改家庭(预算250-400万)✅ 珑岄上城高得房+舒适配套+低密产品线,改善体验更强重视转手流通性✅ 两者都可主流通勤线路+学位支撑,具备基本“接盘保障”买房归根到底,不是追概念,也不是比噱头,而是解决“我当下最重要的问题”。预算、家庭结构、生活半径、持有周期,决定了你选哪一个。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哪个更适合解决你的情况。
五、结语:从“刚需绝望”到“理性回归”,这就是市场的拐点
这两次开盘的热度,不是市场反弹的信号,而是说明广州楼市的供应结构终于对刚需做出回应,
•✅ 房价没有起飞,但产品确实在进化;•✅ 投资逻辑退场,自住逻辑回归;•✅ 卖点不再靠“期望”,而靠“兑现”。
•如果你是刚需,把握总价红线,重点看地铁、学位、得房率三件事;•如果你想改善,学会读图纸,配套兑现节奏比品牌更重要;
•如果你还在观望,记住——楼市从来不是“涨了再买”,而是“能选的时候挑对”。
又偏,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