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再次创造历史——1月1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因涉嫌内乱罪被批准逮捕,成为韩国史上首位在任期间被批捕的总统。
韩国政坛素有“青瓦台魔咒”之称,历任总统几乎都难以善终,或因腐败、权力斗争而锒铛入狱,或因政治压力被迫下台。尹锡悦作为前检察总长,以反腐斗士的形象上台,然而短短几年,他的政治命运发生急转直下,这不仅折射出韩国政坛的动荡,也反映了韩国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
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创造了历史。在他即将再次上任前的两天,他推出了自己的加密货币,而截至目前,特朗普meme币首日交易额已经达到惊人的260亿美元——这一数字约是特朗普家族百年来在美国积累财富(65亿美元)的四倍。特朗普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但在竞选期间,他逐步转向支持加密货币,甚至表示要将美国打造为全球“加密货币自由国度”。此举既被认为是他再次执政后可能推动金融市场新变革的信号,也展现了他个人品牌的商业化运作能力。
然而,创造历史的不只是美韩,还有俄国和伊朗。当地时间1月17日,俄罗斯与伊朗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尽管该条约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合作,但双方的军事合作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核心内容。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强化了俄伊两国的军事合作,也意味着两国正式建立了准军事联盟关系。在俄乌冲突持续、伊朗与以色列及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此举无疑将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去年底,俄罗斯总统顾问乌沙科夫曾公开透露,1月份将有一位“大家感兴趣的外国元首”访问莫斯科。当时外界猜测,除了已经计划访俄的伊朗总统外,这位外国元首还可能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事实上,2023年9月,金正恩曾访问俄罗斯,与普京举行了高规格会晤,并参观了俄军军事设施,引发国际社会对朝俄军事合作的高度关注。
然而,时间已经进入1月下旬,金正恩显然没有动身前往莫斯科,而是选择留在国内准备即将于1月22日召开的最高人民会议全会,并有可能在会上发表2025年度施政演说。外界普遍关注,金正恩在此次演说中将释放何种信号,尤其是针对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朝鲜的对美政策走向。在我看来,除了如何阐述或深化朝鲜八届十一中全会提出的“最强硬应对美国战略”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朝鲜此次的修宪议题。
自金正恩执政以来,朝鲜宪法已多次修订,而2024年的修宪则有一些特殊之处。众所周知,在2024年1月15日的施政演说中,金正恩曾明确提出涉及“北南变朝韩”相关的修宪建议。然而,此后的修宪进程一直被延宕。去年10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全会明确宣布修宪议题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但最终公布的修宪内容仅涉及“劳动年龄和选举年龄”的调整,而未涉及朝韩关系的重大修正。
尽管如此,朝鲜在会后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永久封锁了朝韩边境,并在官方公告中强调朝军行动的法律依据是“韩国是敌国”的宪法要求。这一表态事实上暗示,朝鲜可能已经在宪法层面完成了朝韩关系的修订,但并未正式对外公布。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原本可以在朝鲜官网上查阅的宪法全文,如今已经无法访问,这更让外界猜测朝韩关系相关的修宪内容可能已悄然生效。
朝鲜宣布将在2025年1月22日再次召开最高人民会议全会,并再次列入修宪议题。这自然引发外界猜测,朝鲜是否会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公布关于朝韩关系的修宪内容。在当前韩国政局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朝鲜若公布相关修宪内容,可能会被外界解读为趁乱进一步确立对南方的新战略立场。
然而,我认为,相较于朝韩关系的修宪,朝鲜此次修宪的重点可能更偏向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朝鲜是否会在宪法中正式明确“领土疆域主张”。在“北南变朝韩”的背景下,朝鲜究竟会沿用过去的“三千里江山”主张,还是调整为“一千五百里”?值得注意的是,朝鲜近年来在国家象征层面的调整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国歌歌词的修改,去掉了“三千里”这一表述。如果宪法也做出类似修改,那么“战时平定南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将如何定义?
第二,是否会将“地方发展20×10政策”及教育发展规划写入宪法。2023年底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已经完善并确定了“地方发展20×10政策”,即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个重点发展区域的10年规划。此外,朝鲜近年来在教育改革方面动作频频,提出了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规划。若此次修宪将这两项政策入宪,则意味着朝鲜将地方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上升为国家基本国策,并由宪法予以保障。
个人认为,在韩国政局仍未稳定的情况下,金正恩可能仍会采取“隔山观火”的策略,不急于在修宪中明确涉及南北关系的敏感内容。而在朝鲜国内政策层面,若能将“20×10政策”及教育发展战略纳入宪法,不仅能进一步夯实其政策合法性,也能为朝鲜未来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稳定的制度保障。
当然,这一切仍然只是基于当前形势的推测。毕竟,金正恩的决策风格一向难以预测,而朝鲜的政治变动更是充满不确定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朝鲜真的会公布一部全新的宪法,彻底改变外界对其国家战略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