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捞300亿!赚中国钱,还敢害中国人,泰榴莲全含一级致癌物

小彭的灿烂 2025-01-23 05:42:41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进口水果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尤其是以“水果之王”著称的榴莲更是倍受追捧。

但当我们为进口水果支付高额代价时,是否真的了解它们的背后?一个水果产业的秘密被揭开后,不禁让人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的底线。

比如说就在本月,一则关于某种致癌物质检测超标的消息将某国榴莲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风靡一时的进口水果走下“神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致命的“碱性嫩黄”】

榴莲作为许多人眼中的“水果之王”,曾经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俘获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尤其是泰国榴莲,更是长期霸占着进口市场的头把交椅。

可最近曝光的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却让泰国榴莲从“宠儿”变成了“弃儿”,中国有关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从泰国进口的榴莲中竟然含有一种名为“碱性嫩黄”的致癌物质。

这种原本应用于工业染色的化学物质,被违规用来处理榴莲外壳,让水果看起来更加鲜艳、金黄,以此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要知道这种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却不可忽视,它不仅会刺激皮肤和黏膜,长期接触甚至可能引发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事情曝光后,中国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和震惊,榴莲这种售价高昂的水果,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健康风险!

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不少人表示自己再也不敢吃进口榴莲了,而这一事件对泰国榴莲产业的打击更是立竿见影。

据相关报道,1月份已有100多个榴莲集装箱被中国拒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人民币,这些滞销的榴莲不仅无法重新出口,甚至在泰国内部也因为“有毒”标签而难以销售,最终可能只能被销毁。

更让人深思的是,这并非泰国榴莲第一次被曝出安全问题,此前,曾有进口榴莲在检验中发现携带一种名为“大洋臀纹粉蚧”的有害生物。

这种生物可以寄生在多种农作物上,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类似的问题一再发生,让消费者对泰国榴莲的信任几乎降到冰点。

回到事件本身,不难看出,导致问题榴莲流入市场的根源在于部分商家为追求更高利润而铤而走险,他们用碱性嫩黄处理外壳。

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利用更好的外观吸引消费者,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无小事,这种只顾短期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行为,无疑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试问,如果消费者因为担忧健康而全面抵制泰国榴莲,甚至其他进口水果,这种短视的商业行为最终又能带来什么呢?

【经济冲击与出口困局】

榴莲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也让泰国榴莲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次“碱性嫩黄”事件曝光后,中国迅速采取了更严格的进口检测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每批进入中国的榴莲进行100%取样检测,这无疑让泰国榴莲的出口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也大幅延长了货物通关的时间。

一时间,泰国榴莲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在事件曝光的一个月内,就有超过100个集装箱的榴莲被中国海关拒绝入境,总价值超过1亿人民币。

这一经济损失对泰国榴莲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创,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是泰国榴莲最大的出口市场,2023年,中国进口的鲜榴莲总量高达142万吨。

其中有92.89万吨来自泰国,占比超过65%,可以说,中国市场一直是泰国榴莲的“顶梁柱”,而现在,这根顶梁柱正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岌岌可危。

出口受阻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泰国国内市场的供需失衡,大量原本用于出口的榴莲滞销,不仅价格迅速下跌,从每斤115-120泰铢跌至55-60泰铢。

甚至部分果农和出口商不得不面临榴莲大批腐烂、销毁的尴尬局面,即便如此,价格的下降也无法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许多人表示,再便宜的榴莲也不敢冒着健康风险去购买,可以说,此次事件对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影响是系统性的,果农、加工厂、出口商乃至物流企业都受到波及。

更严峻的问题是,泰国榴莲在国际市场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除了中国以外,其他主要进口国开始对泰国榴莲的质量提出质疑。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禁令,但许多国家已经加强了对泰国水果的检查力度,与此同时,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迅速抓住这一市场空白,扩大榴莲种植规模,并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特别是越南榴莲,由于种植技术和运输效率的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这种区域竞争的加剧,无疑让泰国榴莲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仅是泰国的危机,更是对整个东南亚榴莲出口行业的警示,如果不能在品质管控上做到位。

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翻车,如今,泰国榴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信任的重建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那些因不法商人逐利行为而蒙受损失的果农、合法企业和消费者,成为了这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当短期利益被置于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之上时,这样的商业模式究竟还能走多远?

【消费者信任危机】

在泰国榴莲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人们的目光不禁转向整个进口水果市场,不仅仅是榴莲,近年来,其他进口水果也频频暴露出各种安全隐患。

其中,车厘子的“翻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曾经的“高端水果代名词”,车厘子因为售价高昂和进口背景一度备受青睐,但它的质量问题却在不久前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

许多消费者反映,购买的进口车厘子外表完好,但打开后却发现果肉发霉,甚至带有异味,更令人担忧的是。

经过检测,部分车厘子在储存过程中产生了名为“氢氰酸”的有害物质,这种毒素主要来源于细胞结构破损后发生的化学变化。

对人体健康有较大风险,可能导致胃肠不适,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呼吸和心血管问题,这一发现无疑击碎了消费者对高价水果“安全且优质”的固有认知。

问题的根源在于,进口车厘子通常需要经过长途运输和冷藏保存才能到达中国市场,由于反季水果需要长时间储存。

而冷库中的不稳定条件容易破坏果实细胞,导致质量下降,一些商家为节省成本,在保存环节偷工减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水果的出现。

当消费者得知这些问题后,无论车厘子的价格如何下跌,购买意愿明显降低,批发市场甚至出现大批滞销、腐烂的情况。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对车厘子产业链造成了重创,也让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进口水果的真正价值,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水果,理性消费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应当更注重水果的来源和品质,而不仅仅是追求新奇的进口标签,同时,企业和监管部门更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确保每一批进入市场的水果都经得起严格的质量考验。

从榴莲到车厘子,这些事件无一不在提醒我们,食品安全不仅是消费者的关切,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一旦基石动摇,整个市场就会面临崩塌的风险。

或许,真正的健康和安全,不在于追求“进口”,而在于对品质和诚信的坚守。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不能有一丝马虎,从泰国榴莲到进口车厘子,再到其他高价水果的“翻车”事件,都在提醒我们。

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严格监管,也需要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我们呼吁全球共同携手,建设一个更加透明、负责的食品供应链体系。

让每一颗水果都能成为安全和健康的代名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让舌尖上的美味不再成为潜藏的威胁。

参考资料:

中国商务新闻网在2024年12月9日关于《这场榴莲争霸赛,全是大赢家》的报道

食品伙伴网在2025年1月13日关于《泰国榴莲检出致癌物,海关今日起逐批查验》的报道

0 阅读:0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