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大暴君之首,调戏英女王,一生杀人无数,死后事迹拍成电影

佳霖谈历史 2023-08-11 06:32:07

二战后的非洲大陆,有三大声名狼藉的暴君,他们分别是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萨和扎伊尔总统蒙博托。

事实上,非洲现代史上的暴君不止这三位。

赤道几内亚总统马西埃、利比里亚总统多伊,也有资格位列其中。

而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更是连人都算不上,活脱脱的就是一混世魔王。

不过,若是给这些暴君排座次,阿明在国际上的“名气”似乎要大一些。

2006年,福克斯就根据其事迹,翻拍成电影《末代独裁》,斩获4800万美元票房。

也正是因为名气大,阿明被称为“非洲三大暴君之首”。

阿明统治的乌干达,曾经被丘吉尔称为“非洲的明珠”。

但丘中堂那张嘴里吐出来的话,向来只能信一半。

这就好似你来广东逛街,导购说你是靓仔,你可千万别信以为真。

真实的乌干达,是一个位于非洲东部的高原内陆国,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30万,人均GDP964美元,这还是2022年的数据。

由于经济落后,又缺乏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干达基本就是透明的存在。

直到伊迪·阿明的出现,才让世界人民记住了乌干达这个国家。

1925年前后,阿明出生在乌干达西北部科博科的一个小部落。

他家里很穷,加之这位暴君也不是读书的料。

所以上到小学四年级时,阿明就辍学了。

终其一生,他都是个半文盲。

但用基督徒的话说:上帝关上一道门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阿明虽然没啥文化,但他的身体天赋好,身高1米9,体重220斤,长得膀大腰圆,运动细胞发达。

并且,据曾经与阿明接触过的人说,这家伙虽然没文化,却相当聪明。领悟力和判断力都强于一般人,是一个有脑子的半文盲。

小学辍学后,为了生计,阿明从事过很多临时性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以助理厨师身份在英国驻乌干达殖民军中谋到一份打杂的差事。

由于阿明长得高大,很难不被人注意。

所以在厨房打了一年下手后,他就被英军长官看中,编入了作战部队。

1948年,凭借作战勇敢,头脑灵活,善于巴结上级,阿明晋升下士,并受上级推荐,进入英国威尔特郡步兵学校深造。

从军校毕业后,阿明靠着老套路,又晋升准尉。

虽然准尉级别不高,但这已经是黑人在英国殖民军中,所能获得的最高军衔了。

1962年,在英国的允许下,乌干达独立,并选出了首任国家总理米尔顿·奥博特。

当时的乌干达,政体非常另类。

既有总统、总理这些现代职位,又同时保留了旧有的酋长王国。

而总统则只能在酋长之中选出。

例如乌干达的首任总统,便是由布干达地区的酋长穆特萨二世担任。

如此复杂且权力分散的联邦制,弄出好几个领导者,这必然要引发政治斗争。

奥博特是大学生,玩政党政治的水平远高于一帮土老帽酋长。

很快,奥博特便掌控了乌干达的军政实权。

至于乌干达的总统和最高权力机关的国会,则沦为花瓶。

米尔顿·奥博特

奥博特揽权期间,阿明因为触犯军法,被英军交给乌干达政府处置。奥博特觉得自己对军事一窍不通。身边需要一个掌兵的人。

于是,他便只是象征性惩罚了阿明。

阿明也知恩图报,对奥博特忠心耿耿。奥博特往东,他绝不敢往西。

一个有心招揽心腹,一个对上级知恩图报。

就这样,奥博特与阿明结盟。在奥伯特的运作下,阿明被提拔为乌干达军队的高官。

两人联盟后,很快发现了一个创收路径。

那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走私黄金和象牙。

也许是挣钱太多引人嫉妒,亦或许是被奥博特架空,心怀不满。

1966年,乌干达国会开始调查奥博特和阿明的走私行为。

总统穆特萨二世也在公开场合对奥博特指指点点。

面对调查和指责,奥博特心想,政治大权在我手,军权在我哥们阿明手上。

你们一帮臭鱼烂虾也敢挑衅本大爷的权威?

还反了你们了!

盛怒之下,奥博特授意阿明发动政变,赶走了穆特萨。

政变后,阿明因功晋升少将,成为乌干达军队总司令。

奥博特则出任总统。

为了消灭竞争对手,大权在握奥博特的将乌干达的政体由联邦改为共和国,并废除了国内的几大酋长国。

但没过多久,熟悉的套路又再一次上演。

当时,奥博特亲苏联,政治上疏远西方。

而阿明因为在英军中服役多年,与英国人交情不错。

西方无法容忍东非存在一个亲苏政权,便在暗中拉拢阿明。

随着阿明的权力逐渐增大,奥博特开始担心,万一这小子起兵造反了怎么办?

出于保险考虑,奥博特先下手为强,免去了阿明的职务。

见奥博特和阿明产生矛盾,英美等国觉得机会来了,就怂恿阿明发动政变夺权。

阿明一合计,自己当老大也不错。便趁着奥博特出访新加坡,不在国内的机会,集结自己的军队,控制了乌干达政府。

1971年2月,阿明宣布就任乌干达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奥博特被赶下台后,流亡坦桑尼亚。

阿明宣誓就任乌干达总统

乌干达国内的亲英美派也不少,为啥英美要选择扶持阿明这样的半文盲呢?

根据后来解密的文件描述,英美觉得阿明看着憨憨的,易于控制。

但实际上,阿明只是貌似憨厚。

当他在英美扶持下,坐稳了乌干达的头把交椅后,就开始本性毕露,做出了一系列残暴且荒唐的事情。

奥博特统治乌干达近9年,培植了许多心腹。

阿明上台没多久,便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据统计,从1971年2月初到4月,乌干达国内有3万多人死于阿明的清洗。

一些支持奥博特的部落,甚至直接被阿明屠族。

由于短时间内杀人太多,来不及埋尸体。阿明命人将尸体统统扔进尼罗河,这导致尼罗河下游飘满浮尸,一度让下游的水电站无法发电。

靠着暴力清洗,阿明抹杀了奥博特的存在。

但仅凭这些,他还无法坐稳江山。

为了拉拢人心,阿明在局势稳定后,扮演起了一个负责任的总统角色。

他在乌干达巡回演讲,先向国内的权贵和部落领袖封官许愿,拉拢人心;

又向老百姓宣传自己的政策,说只要支持他,人人都可以发财,人人都可以住大house,人人都可以享受高福利。

电影《末代独裁》中,正在演讲的阿明

然而,牛皮好吹,事却难做。

阿明在外面吹牛,这可就苦了乌干达内阁。

内阁成员想尽办法向阿明解释乌干达的现状,如国家破败,财政空虚,他的政策有多不切实际。

但阿明根本听不进去。

据一名当时担任部长的乌干达高官描述:阿明的智商水平根本不能参加内阁会议,他不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开会的时候只会掰手指头数数。

国家没钱,但又要兑现承诺。内阁想不出办法,阿明就替他们想了个招——抢!

英国殖民时期,很多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乌干达做生意,积累了巨大财富。

在阿明看来,这些人就是待宰的羔羊。

随即,阿明以上帝托梦为名,向乌干达境内所有的亚洲人发布驱逐令。

电影《末代独裁》中,正在开会的阿明

1972年,约50000多印度和巴基斯坦家庭被驱逐出乌干达。

这些亚裔在乌干达积累的财富,不许带走,全部被阿明用武力掠夺。

但是,阿明的掠夺并没有让乌干达人致富,反而给全国经济造成灭顶之灾。

当亚洲人在乌干达消失后,整个乌干达立刻陷入经济崩溃中。

因为阿明任命的亲信,根本不懂如何经营企业。

他们从亚裔手里抢到工厂,可他们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工厂正常运转。

随着工厂经营不善,纷纷倒闭,商业系统崩坏。乌干达经济停摆。

甚至一度连连盐、火柴、食糖这类基本生活物资都无法正常供应。

见局势被自己越搞越糟,阿明面子上挂不住了。

他将怒火发泄到内阁。

在阿明执政的8年里,乌干达换了19届内阁。

这种撤换内阁的速度,怕是就连崇祯皇帝也得甘拜下风。

陆续踢走政府中的精英后,阿明启用了一批马屁精。

把那些擅长溜须拍马的人,全部安排成部长。

然而,这些人只会谄媚,不懂治国。

为了解决政府财政问题,阿明在马屁精的建议下,居然打起了英国的主意。下令将英国在乌干达的企业全部没收。

英国人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持的“傀儡”,居然反过头来把自己咬了。

为此,英国与乌干达断交,这导致乌干达经济雪上加霜。

阿明的疯狂举动,让很多亲英的乌干达人产生了不满情绪。

在这些人看来,英国背后是美国,你阿明得罪英美,自己找死是你的事,但你不要拉我们下水啊!

见底下的人有可能造反,阿明先是自吹自擂,宣称在自己的英明领导下,乌干达战胜了英国殖民者。

随后,他在支持者的簇拥下,又在乌干达国内掀起了一场屠杀。

凡是对他不满,或是被他怀疑反对自己的人,通通杀掉。

杀人对阿明来说,就跟当年他在伙房杀鸡宰牛没啥两样。

据传,阿明曾亲手用枪托砸死乌干达军队总参谋长,而原因仅仅是这位总参谋长反驳了他的意见。

有一次,阿明听说自己的一个老婆跟外人有染。

他二话不说,当着众人的面 ,就把这两人肢解,煮熟,塞进了自己嘴里。

别人问他吃人肉的感觉怎样,他淡淡回答说:“有点咸,不符合我的口味。”

根据人权组织公布的数据,约有10万~50万乌干达人死于这场大屠杀。

而阿明靠着残忍暴虐,也成功让他在乌干达人心中成了变态食人魔的代称。

每当有有小孩子哭个不停时,家长就会对孩子说:别哭了,再哭阿明把你吃掉!

估计是觉得民族主义这张牌好使,自此之后,阿明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乳英”。

没事就拿英国开涮。

他称英国不配领导英联邦,要求英国让他做英联邦的元首。

有一次,阿明还写信调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女王陛下,你想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吗?那就请来我们的首都坎帕拉吧。”

见英国没有回应,他又写信,要求女王把用旧的内裤寄给他。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乳英的同时,阿明也没忘了搞钱,毕竟这才是正事。

但能抢的都已经抢完了,他还能去哪搞钱呢?

这难不倒阿明,找金主爸爸。

1969年,卡扎菲通过政变上台。

卡大佐这个人,一直有统一阿拉伯世界的雄心壮志。

乌干达虽然85%的人都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新教,但阿明是穆斯林。

以此为契机,阿明便跟卡扎菲套上了近乎。

1970年代,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仇恨达到顶点。

阿明为了向阿拉伯国家纳投名状,便公开反对以色列。

早些年,乌干达与以色列的关系还不错。

奈何阿拉伯国家给的实在太多了,阿明拿人钱财,自愿充当急先锋。

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阿明公开宣称,当年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做得对。

以色列仇人遍地走,对此也没当回事。

但阿明对以色列的敌视,不仅仅只是口嗨,关键是他还真敢干。

1976年6月27日,一架由特拉维夫飞往巴黎的法航飞机被四名恐怖分子劫持。机上有100多人是以色列人。

劫机剧照

第二天,飞机在利比亚的班加西加油后,最终降落到了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

四名恐怖分子中,两个是德国人,两个是阿拉伯人,阿明热情接待了这四人,并帮他们向外界传话,要求以色列、西德、法国、肯尼亚等国,释放他们被关押在的53名“同志”。

如不同意,就杀光所有人质。

面对威胁,以色列决定武力解决。

因为和恐怖分子谈判,一旦妥协,他们会变本加厉,制造更多绑架事件,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到时候将会永无宁日。

只有用强硬手段,断了他们的非分之想,才能保护更多的人。

7月2日,以色列假意与阿明谈判,暗中则派出特种部队,远赴6000里外的恩德培。

7月4日,以色列特种部队乘坐四架C130运输机,假扮成民用飞机降落在恩德培机场。

飞机降落后,不熄火,随时准备起飞。

200多名特种兵则在飞机降落的一瞬间,鱼贯而出,仅用了几分钟就消灭了机场上的几十名乌干达士兵和劫机的恐怖分子,并解救了全部人质。

从第一架运输机着陆,到载着所有人质起飞,整个过程只有53分钟。

这场代号为“雷霆行动”的特种突击,曾经两次被改编为电影。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电影《火狐一号出击》 剧照

事后,阿明在国际上颜面尽失。

国内大搞恐怖统治,经济崩盘;国际上又树敌无数,人人喊打。

阿明为了转移矛盾,便发动了对邻国坦桑尼亚的战争。

放着周边好几个小国不打,他为啥偏要打地大人多的坦桑尼亚?

这是因为奥博特在那里。

不仅如此。

阿明的副总统阿德里斯也在坦桑尼亚。

1978年5月,察觉到阿德里斯羽翼丰满,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阿明策划了一场车祸,撞断了阿德里斯的双腿。

阿德里斯也是人精,知道阿明要搞死自己,便顾不上养伤,连夜逃到了坦桑尼亚,与奥博特共商大计。

另外,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还曾经资助奥博特刺杀阿明。

因为这几件事,阿明与尼雷尔结下梁子。

1978年10月,乌干达军队不宣而战,向坦桑尼亚发动进攻。

战争爆发后,由于准备不足,坦桑尼亚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

约8千名坦桑尼亚人战争中被屠杀,另有4万人流离失所。

尼雷尔见势不妙,向今天“非盟”的前身,“非洲统一组织”求助。

希望通过国际斡旋,逼迫乌干达撤军。

然而,在卡扎菲的作祟下,非洲国家均表示不干涉。

见没有国家支持坦桑尼亚,阿明洋洋得意,挑衅尼雷尔,说尼雷尔只要能在拳台上打赢他,他就撤军。

年轻时的阿明,曾经蝉联9届乌干达全国拳击赛冠军。

而尼雷尔只是一介书生,自然不敢应战。

尼雷尔

发出公开挑衅后,见尼雷尔不敢回应,阿明蹬鼻子上脸,再次发表挑衅言论。

说考虑到尼雷尔年老体弱,愿意在比拳时,反绑一手、双腿加铅块,以单手应战。

然而,就在阿明自吹自擂时,尼雷尔暗中已经完成了总动员。

1978年12月,10万坦桑尼亚正规军,警察部队、狱警、后备役和民兵,在尼雷尔的一声令下,发动全面反击。

乌干达军此前能大获全胜,只不过占了偷袭的便宜。

其实论战斗力,师从于中国的坦桑尼亚军队要强出一个段位。

所以,坦军发动全面反攻后,乌干达军瞬间被得落荒而逃。

1979年1月,坦军赶跑侵略者,收复失地。

但尼雷尔并不打算就此收手。为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尼雷尔号召乌干达国内反对派与自己组成统一联合阵线,共同对付阿明。

前面说过,阿明在乌干达统治的8年里,害死了几十万人。

乌干达国内反对他的人,比拥护他的人还要多。

因而尼雷尔的号召,很快得到了乌干达解放武装的响应。

1979年1月,见时机成熟,1万名坦军在59式坦克和歼-6、歼-7B战斗机的支援下,联合6千乌干达解放武装,向乌干达军发动猛攻。

乌干达政府军欺负欺负老百姓还可以,碰上正儿八经的步坦协同,那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堪称洋相百出。

眼看阿明要完,卡扎菲立即派出3000援兵飞到了乌干达参战。

利比亚军的装备在非洲国家中还是很先进的。

他们带来了T-55坦克、BTR步兵战车、BM-21型喀秋莎火箭炮、米格-21战斗机。

如果能正常发挥出这些武器的威力,逆转形势也不是不可能。

但奈何当时的乌干达政府军,从上到下已经彻底涣散了。

军官们一门心思收拾细软准备跑路,士兵也是毫无斗志。

利比亚军参战后,很纳闷,为什么一打仗就安排我们冲前面?

而背后的乌干达军队却用利比亚支援来的卡车,撒丫子逃命。

渐渐地,利比亚军不想打了,消极应对。

1979年3月27日,坦军推进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城郊。

阿明不甘心失败,再次呼叫卡扎菲。

卡扎菲也不甘心失败,便派出一架苏制战列轰炸机,又高薪聘请东德飞行员,飞到乌干达助战。企图用轰炸吓退坦军。

可是,由于乌干达军已经被歼灭大半,利比亚军也陷入重重包围中。无法提供情报。

因而轰炸机飞到乌干达后,只能盲目投弹,压根炸不着目标,没起到实际作用。

4月10日,坦军和乌干达解放武装进入坎帕拉。

阿明则提前开溜,逃到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

得知阿明开溜,卡扎菲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自己为啥要帮助这个废物。

随后,卡扎菲公开表态,愿意停战。

尼雷尔也不想招惹是非,便卖了个面子,放走了2600名利比亚军。

卡扎菲甩手不管后,阿明明白,大势已去。

为了保命,他带着4名妻子、数名情妇以及20多名子女,逃亡到了利比亚。

在这场灭国级的战争中,坦乌两国累计投入兵力近20万。

这么多人,打了半年,死伤却不到2000人。

其中,坦桑尼亚军伤亡373人,乌干达军伤亡1000人,利比亚军损失300多人。

这就是典型的非洲式战争,内斗凶残无比,死伤几十万很正常。

正儿八经的战场对决,损失几百人就有可能推翻一个政权。

阿明带着一家老小流亡利比亚期间,死性不改。

某一日,他的保镖与利比亚警察发生冲突。

卡扎菲听说后,觉得这是个定时炸弹,便把阿明赶到了伊拉克。

估计是萨达姆也不待见这号人,后来阿明又去了沙特。

在沙特期间,沙特国王包揽了他的一切费用,条件是他不许搞事。

就这样,阿明在沙特生活了23年。

2003年,78岁的阿明因为高血压病犯,死在了沙特。

他那残暴又奇葩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

0 阅读: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