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规划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行政区划调整已然放缓,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进行调整。
然而,各个地方并不甘于现状,积极地推进着城市群的建设,力争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达到城市群的建设目标。
城市群建设之间,通过一个个“都市圈”将各个城市紧密相连,互为支撑。
通过城市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城市之间的“一主多副”发展模式。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城市布局。我国的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也越来越明确,像我国主要城市群都有着“One主多副”的发展规划。
其中北京城市群定位中,有着一个主要城市就是北京,副中心城市则有多个,形成为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甚至还有辽宁等地。
而在上海城市群中,也有着副中心城市有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长三角城市群同样如此。
甚至在京沪城市群外围,还有着一系列的副中心城市。
1.北京。
自古以来,北京作为我国的都城,地位非常特殊。
如同一把独树一帜的大火把一般,照耀着周边的城市。
如今建有通州副中心,也相继建设有多个副中心区域。
甚至还有雄安新区,定位更高,建设更为先进。
通州作为北京的副中心,一直是北京城市群所要建设的重点规划。
但随着建设多地副中心的脚步加快,通州再此建设副中心面临着新的问题。
如同一块美味的蛋糕,想要切多块吃,就不得不对这块蛋糕进行切割,再不断修整整理,才能将其分割得到。
这对于该副中心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就拿通州的副中心来说,当最初进行副中心建设时,就将其地理位置面临着周边城市的占用,最终使其区域区域越来越小。
而副中心内城市人口常年流动以及所带来的建设资金,也将副中心建设的更为滞后,从而难以形成大城市的样式。
而在北京城市群中,时常被讨论的副中心,在通州副中心建设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怀抱着更好的经济发展,在剑南新区、顺义、新城等地也逐渐动工建设。
这不仅扩宽了北京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圈”,同时也将一股生机注入其中,使其在短时间内脱离落后状态。
同时也将其建设优势转移到其他副中心城市之中,形成“一主多副”的城市群形态。
甚至还有向周边城市群扩散的趋势。
这种趋势令其他城市群感到不安,纷纷都开始学习北京城市群的副中心建设模式,形成类似的城市群格局。
不过就其他城市群的“一主多副”建设模式来说,其副中心城市位置规划就显得比较模糊。
主要城市群中有着比较清晰的副中心城市区域位置。
然而一些城市群则相对比较模糊。
这样的话,迫使这些地区尽快进行确立副中心城市,以实现与其他城市群的拉开差距,提升自身省市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些城市群中,有着众多副中心城市的规划,其中以广东城市群为例,其副中心城市主要定位在惠州、东莞、肇庆、茂名等地。
而在江苏城市群中,明确表示,苏州将不再担任副中心城市。
无锡则将逐渐向副中心城市靠拢,南通和徐州等地也将向南江苏地区发展。
这些城市群中副中心城市更迭频繁。
例如,河南副中心城市曾为郑州、洛阳和新乡等地,但在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和主中心城市的基础上,人口密集程度的提升,使其成为所有省会城市中人流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而作为副中心城市的洛阳和新乡等地,发展滞后。
甚至有落后于省内其他城市的趋势。
因此,河南省在副中心城市上进行了重新规划。
将副中心城市调整为开封、许昌、漯河等地,这些地区都处于郑州附近。
并且发展潜力较大。
甚至有着赶超洛阳、新乡等地的趋势。
同时在洛阳登封、沁阳、济源等地也进行了一些新政策。
尽量将这些地区发展成为副中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日益完善,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副中心城市更多地偏向河北地区。
拥有着河北雄安新区副中心的地位。
同样在津冀地区也进行了一些城市副中心规划,但是在具体位置上还是比较模糊。
在湖南湘江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是长沙,副中心城市则是株洲、湘潭等地。
主要城市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上领先于副中心城市。
但也有着副中心城市向主要城市靠拢的趋势。
在四川成渝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是成都,副中心城市是重庆。
这两个城市都是超一线城市,甚至有着一线城市的潜力。
但是在发展上,也是有所拉开的。
副中心城市重庆在各个领域等方面的实力,甚至要领先于其他副中心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成为一个主要城市,还是有些困难的。
在达州、宜宾、南充等城市逐渐成为副中心城市的趋势下,将会对成渝城市群产生影响。
就目前看来,重庆在成都的步伐是要快一些的。
但是这些副中心城市一旦变成主中心城市,就会对城市群的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会使城市群的格局变得复杂。

甘新青宁城市群的副中心定位较为模糊。
由于西部城市化进程较慢,故城市群的副中心都不甚明显。
尤其是甘肃、新疆等地,由于城市化程度较低,人口流动性较小,基本上在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很少有能够形成较大规模的。
在甘肃地区,主要城市是兰州,副中心城市则是天水、平凉。
这两个城市在甘肃省内也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主要城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也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甘肃省的发展上有着较大优势。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更是在交通上加大了投入。
形成了与各大城市之间的联通,极大的提升了其交通优势。
促进了兰州的城市经济发展。
为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上的便利,还有经济上的改善。

甘肃地区其他副中心城市,如天水、平凉等地并不具备兰州的交通和经济优势。
所以在副中心的地位上并不稳固。
平凉和天水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但并不能比肩兰州。
更无法赶超兰州的地位,甚至面临着被其他城市赶超的可能。
甘肃地区的这些副中心城市面临被其他城市取代的局面,所面临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共性。
各地区通过发展副中心城市的模式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一主多副”的格局,能够推动各城市的建设脚步,更加快速的前进。
然而像甘新青宁城市群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较慢,在发展副中心城市上显得力不从心。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即使有着副中心的计划建设,也难以实现。
结语从我国城市群的城市布局中我们能够看出,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形成城市发展的优势,完善的交通设施更是带来经济收益。
城市的发展需要有旁边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用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之间形成联动性,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都市双圈”的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甘新青宁城市群一旦能够形成己有的“都市圈”模式,更是能够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