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诗歌星河中,《古诗十九首》宛如一群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星辰,它们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这组诗歌以其质朴自然的笔触、细腻深沉的情感,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文人的生活与心境。而其中关于爱情的篇章,更是如同一朵朵娇艳的花朵,绽放在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园圃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爱情生活的一角,品味其中的甜蜜与苦涩、思念与哀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迢迢牵牛星》:银河相隔的相思之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为蓝本,描绘了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本应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被无情的银河分隔两岸。织女伸出她纤细洁白的双手,在织布机前辛勤地劳作着,“札札” 的织布声仿佛是她心中无尽的叹息。然而,“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因为心中思念着牵牛星,她一整天都无法织成一块完整的布,泪水如同雨水般纷纷落下。
明明银河清澈且浅,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并不遥远,“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可就是这看似近在咫尺的 “盈盈一水间”,却让他们只能 “脉脉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地远远相望,却无法倾诉彼此的思念与爱意。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痛苦啊!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各种因素阻隔的恋人,明明心中满是牵挂,却无法相见,无法倾诉衷肠。
诗人通过对织女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的细腻描写,将爱情中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那 “纤纤擢素手” 的动作,“泣涕零如雨” 的神态,无一不透露着织女对牵牛星深深的思念。而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悲剧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银河两岸,体会着恋人分离的痛苦。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还生动地描绘出了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状态,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二、《冉冉孤生竹》:新婚别后的忧思与眷恋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这首诗以 “冉冉孤生竹” 起兴,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从新婚时的满心期待,到婚后因丈夫远行而产生的孤独与担忧。女子自比为孤独生长的竹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依托的 “泰山阿”,就如同她与丈夫结为连理,本以为可以相依相伴,却没想到丈夫远走他乡,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思念之中。
“菟丝附女萝” 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依附和依赖之情。在古代,女子往往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就像菟丝依附女萝一样。然而,“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新婚不久便与丈夫相隔千里,这种分离让她倍感痛苦。“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对丈夫的思念让她容颜憔悴,她盼望着丈夫能早日乘坐轩车归来,可却迟迟不见他的身影。
诗中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这几句,以蕙兰花自喻,表达了女子对青春易逝的担忧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她担心自己就像那盛开的蕙兰花,如果不能在最美的时候被采摘,就会随着秋草一起枯萎。这既是对自身命运的忧虑,也是对爱情的一种执着追求。
最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一句,女子虽然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担忧,但她依然相信丈夫会坚守高尚的节操,自己也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这种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爱情中的无奈与坚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子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的落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三、《客从远方来》:意外惊喜中的爱情甜蜜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与前面两首诗中爱情的苦涩与无奈不同,这首《客从远方来》充满了意外的惊喜和爱情的甜蜜。一位远方的客人带来了丈夫赠送的一端绮,这对于身处思念中的女子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尽管两人相隔万里,但丈夫依然惦记着自己,这份心意让女子感到无比温暖。
看到绮上那精美的双鸳鸯图案,女子满心欢喜地将它裁成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她在被子里填充上丝绵,寓意着 “长相思”,用丝绳将被子的边缘缝起来,象征着两人的爱情永结不解。最后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更是以胶和漆的紧密结合来比喻他们之间的爱情,表达了女子对这份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描写,将爱情中的甜蜜和幸福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最初的惊喜,到对礼物的精心处理,再到对爱情的美好期许,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爱情中温馨甜蜜的一面,感受到了爱情给人带来的力量和希望。而且,诗中对物品的描写细腻入微,如对绮的图案和合欢被的制作过程的描述,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仿佛让读者亲眼目睹了女子的喜悦之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四、《涉江采芙蓉》: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游子思妇的相思画面。一位女子在江边采摘芙蓉花,江边的兰草和泽畔的芳草散发着阵阵清香。然而,“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她采摘了美丽的芙蓉花,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因为她思念的人远在他乡。
她不禁回头遥望故乡的方向,可是 “长路漫浩浩”,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而遥远。“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明两人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隔两地,这种痛苦的分离让她感到忧伤,甚至担心会这样忧伤地度过一生。
同样,对于身处远方的游子来说,他也在思念着故乡的爱人。这种两地相思的情感,在诗中表现得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营造出一种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思念之情。同时,“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通过对游子动作和路途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却细腻动人,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爱情在分离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五、《行行重行行》:久别后的深情与牵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开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便点明了与爱人的离别之痛,一个 “重” 字,强调了离别后路途的遥远和漫长。“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两人相隔万里,分别在天的两端,相见变得无比艰难。“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道路不仅遥远,而且充满阻碍,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实在难以知晓。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胡马和越鸟的习性作比,暗示游子也应该眷恋故乡和亲人,然而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女子却担心丈夫被外界的因素所迷惑,忘记了回家的路。“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分离的日子越来越长,女子因为思念丈夫而日渐消瘦,连衣带都变得宽松了。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对丈夫的思念让女子感到自己渐渐衰老,而时光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最后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女子无奈地放弃了那些思念和哀怨,只希望丈夫能够保重身体,好好吃饭。这看似平淡的叮嘱,却饱含着女子深深的牵挂和无尽的爱意。
这首诗层层递进,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担忧、哀怨以及最后的牵挂,细腻地展现出来。通过对自身状态的描写,如 “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生动地表现出了思念对人的折磨。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兴等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蕴更加丰富。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六、《庭中有奇树》:借物寄情的相思之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院中有一棵珍贵的树,它绿叶繁茂,花朵开得十分繁盛。“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女子情不自禁地攀折下树枝上最美的花朵,想要把它送给远方思念的人。她小心翼翼地把花捧在怀里,花香充满了她的衣袖,然而 “路远莫致之”,路途太过遥远,她无法将这份心意送到爱人手中。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女子感慨这花朵本身并没有多么珍贵,只是因为它承载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以及两人分别已久的时光,才显得格外重要。这首诗通过女子折花寄相思的举动,将她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女子的思念之苦,而是通过对 “奇树”“花朵”“馨香” 等事物的描写,以及女子的动作和心理,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两句,将女子的无奈和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爱情在距离面前的无力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借物寄情的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些爱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汉代人们爱情生活的丰富多彩。它们或写相思之苦,或述爱情之甜,或叹分离之痛,或表坚贞之情,让我们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爱情的千般模样,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类共通的情感。这些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