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婉约派宋词,以其婉转含蓄、柔婉清丽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或倾诉相思之苦,或感慨人生之变,或抒发家国之痛,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触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将依据艺术成就,倒序排列,精选十二首婉约派代表作,一同感受那些缠绵悱恻的情感与绝美的文字艺术。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12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大家,这首词却别具婉约情致。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夜的热闹繁华,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鱼龙,一派盛世景象。下片笔锋一转,在众人的笑语盈盈中,词人却在苦苦寻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堪称神来之笔,将词人不随波逐流、追求高洁品质的心境展露无遗。王国维将此句誉为“成大事业者”的第三种境界,不仅因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繁华中寻得孤独,于热闹里见出超脱,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婉约词中独树一帜。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第11首: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的词多写爱情与身世之感,这首词堪称其代表作。开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此句化用前人诗句,却又浑然天成,以落花、微雨、双燕等意象,衬托出词人的孤独与落寞。下片回忆与小苹初见的情景,“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细腻地描绘出初见时的美好与深情。“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如今的物是人非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10首: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词向来以情致婉约、意境优美著称。这首词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上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将爱情的美好与珍贵推向了极致。下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细腻地描绘出二人相聚时的柔情蜜意,“忍顾鹊桥归路”则表达出分别时的不舍。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更是成为千古绝唱,以其深刻的爱情观和优美的语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整首词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9首: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后期则饱含亡国之痛。这首《虞美人》便是他后期词的代表作,也是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开篇即发出对时光流逝和往事的感慨,奠定了全词的哀愁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将亡国之痛与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深沉而真挚。“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以物是人非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痛苦。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江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8首: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词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这首《一剪梅》是她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分离时所作,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描绘出一幅秋日的凄美画面,营造出孤独寂寞的氛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通过对大雁和明月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丈夫书信的期盼。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以花和水的自然流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自己的相思之情推及到丈夫身上,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相思之情的难以排遣表现得生动形象,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第7首: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词多写闲情雅致,这首《浣溪沙》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词的开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以问句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仗工整,以落花和归燕为意象,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变化的无奈与感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小园香径独徘徊”,则以词人在小园中的徘徊,将这种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整首词语言含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第6首: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的这首词同样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上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通过对菊花、兰花、罗幕和燕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词人的离恨之苦。“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将明月拟人化,埋怨明月不懂自己的离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痛苦。下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句境界开阔,情感深沉,描绘出词人在西风中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迷茫。“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则以无法寄出书信的无奈,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5首: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以写羁旅行役和男欢女爱之词著称,这首《蝶恋花》便是其爱情词中的经典之作。上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描绘出词人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极目远望,春愁油然而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惆怅的氛围。“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痛苦。下片“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出了词人试图借酒消愁,却无法排遣愁绪的无奈。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以直白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名句。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将婉约词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4首: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是她晚年的作品,此时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等诸多变故,词风也变得更加沉郁悲凉。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泣如诉,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词人在困境中的痛苦和无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等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词人的哀愁推向了高潮。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以景结情,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愁绪表达得深沉而含蓄。整首词在语言、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婉约词中的巅峰之作。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3首: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这首悼亡词却以其深情婉约而闻名于世。词的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直接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无需刻意去想,却始终萦绕在心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孤独和无奈,与亡妻阴阳两隔,无人可诉衷肠。“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则写出了自己历经沧桑后的变化,即使与亡妻相逢,恐怕也难以相认。
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通过梦境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与亡妻重逢时的情景,夫妻二人相对无言,唯有泪水千行,将那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尾以景结情,想象着每年在明月夜、短松冈处,自己都会为亡妻而断肠,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第2首: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的这首《扬州慢》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婉约词中的名篇。词的上片描绘了扬州城的破败景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通过对废池乔木的描写,赋予它们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昔日繁华的怀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黄昏时的清角声和空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
下片则通过对历史人物杜牧的联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表达了对扬州城变化的感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景结情,将对扬州城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整首词在语言、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第1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雨霖铃》堪称婉约派词的巅峰之作。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离别氛围。“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出了离别时的无奈和不舍,在都门外设帐饮酒,却毫无情绪,正留恋之时,船却催促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离别时的深情和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两人紧握着手,泪眼相对,却因太过伤心而说不出话来。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抒发了离别之痛,尤其是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更让人难以承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离别后的情景,在杨柳岸边,清晨的微风中,面对一弯残月,意境凄美,成为千古名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爱人的深深眷恋,整首词情感真挚,缠绵悱恻,在语言运用、情景交融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对后世婉约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十二首婉约派宋词,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