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西宁南凉虎台遗址

鹰瞳的世界 2025-03-11 21:48:59

昨天抵达西宁,从西宁市的青海省西宁市博物馆,往西步行一刻钟,看到南凉虎台遗址公园。

青海省西宁市博物馆▲

二十年前的2006年西宁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南凉虎台遗址公园。

西宁南凉虎台遗址公园是浓缩南凉历史而建的,虎台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凉王朝在西宁建政的重要遗迹之一。

南凉虎台遗址公园南北长209米,东西宽210米,总占地面积60900平方米,划分为三个功能区:文物展示区、园务管理区、安静休闲区。主要景点为:辕门、阅兵场、玉玺和铜鼎、三王雕塑、修复的土台、篝火台、将军亭、文物展厅等。其中建筑物1155平方米,道路广场10900平方米,土台13225平方米,绿地35620平方米。

西宁南凉虎台遗址公园▲

公元397年,河西鲜卑贵族秃发乌孤称西平王,都西平(青海西宁)后迁乐都(分属青海),史称南凉。领有甘肃西部和青海一部分。

其弟秃发利鹿孤登基后,国力强盛,一度雄据西陲,虎台就是那时所筑。公元414年南凉为西秦所灭。登上虎台,西宁风光历历在目。据《西宁府新志》记载,"虎台西去县治五里,有台九层,高九丈八尺","相传为凉王所筑,秃发傉檀太子名虎,或是其所筑,或曰将台,极盛时曾陈兵十万检阅"。

《西宁府新志》▲

南凉,公元四、五世纪“五胡十六国”之一。

中学历史课学过,“五胡”容易记:匈奴、鲜卑、羯、氐、羌。至于十六国名称,全部记得的同学不多的……我记得:十六国应该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霸气十足的“将军亭”▲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帮咱们归纳过了: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不过这五四三二一,都存在于何时何地?其实彼时不止十六国,但名称相似的小国常如细胞分裂,相互关联。古凉州在今甘肃一带,故“五凉”指位于甘肃及其周边的五个割据政权。淝水之战,前秦溃败,苻坚麾下将军纷纷独立,包括后凉。后来,后凉的将军又先后分裂出南凉、北凉、西凉(不是《西游记》里御弟哥哥招亲的那个西梁女国)。四“燕”是慕容氏三代人(包括养子)所建,《天龙八部》里心心念念要恢复祖业的慕容复,正是他们的后裔。

南凉虎台遗址▲

古时无少数民族、主权国家的概念。

台湾作家柏杨在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中,称这段一百三十六年的乱世为“北方各族政权时代”。一个军阀,一支军队,占据一两个城,自封大都督、大单于或某某王,用个新年号,就成了土皇帝。前、后、南、北云云,是后人为区分这些名称相似的政权而添加的。

铜鼎及三王雕像▲

“南凉”就是如此。

立国十八年,唯一遗迹是与末代太子同名的“虎台”,据说曾用以阅兵演武,如今仍留存一个约三十米高的大土丘,长满野草灌木。从虎台遗址公园朝南的汉阙形大门,我步下三十馀级石阶,走过广场中轴线的汉白玉巨玺(篆字“南凉王国”)、二米馀高的青铜四足鼎,来看虎台前的南凉秃发三王雕塑。

虎台遗址▲

“秃发”是鲜卑语“被子”的音译。

鲜卑有位先祖,是老妈睡觉时生在被子里的,遂以被为氏。三王为兄弟。开国之君秃发乌孤坐像居中,冕旒长鬚,作高瞻远瞩状。三九七年乌孤称西平王,一度控制今西宁、兰州、武威一带,却因一次酒驾(驾马)摔断肋骨。起初还开玩笑:“差点让吕光父子(死敌后凉)大喜。”不久伤重而死。二弟利鹿孤(右边骑马握刀像)继位,三年后病死。早已执掌军政大权的三弟傉檀登基,其像兜鍪披风,跨马执槊,南凉最终亡在他手里。

鸟瞰虎台遗址▲

南凉时一度十国并存,三兄弟招贤纳士。

先后与临近的三凉、二秦、胡夏和几个游牧部落周旋,时而做小伏低,时而混战互掐。青铜鼎铭文、乌孤像前的石碑以及虎台后方“将军亭”中石刻,皆表彰南凉“游牧与稼穑并重,开庠序以明教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西秦特使韦宗曾去南凉探听情况,傉檀与之谈笑风生。韦宗深为折服:“命世大才、经纶名教者,不必华宗夏士。”认为傉檀“神机秀发,信一代之伟人。”

建园的碑文▲

有明确“华夷之辨”的中原王朝,根本看不上南凉等“夷狄”。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春秋》书籍▲

读者有没有背诵过《古文观止》里的《与陈伯之书》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梁丘迟写的这封劝降信,把北方诸政权骂得很恶毒:“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唐人编纂的《晋书》摘抄《十六国春秋》,也以“僭”、“伪”称北方君主。其实与十六国对峙的东晋及其后诸多自命“正统”的朝代,自相夷戮的事儿可太多了。

《古文观止》▲

中学时读《资治通鉴》,见南凉亡国之因有三。

一因穷兵黩武。傉檀败后不服,再战再败。四○七年大败于胡夏后,就像负伤倒地的狮子,谁都来咬一口。二因游牧之习不改,惯于劫掠、游击,忽视农桑。借用40后学者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的分类,彼时不少北方君主,仍在从“劫掠破坏的袭击者”缓慢过渡到“经营治理的统治者”。有大臣向利鹿孤献计:鲜卑人向来逐水草而迁,一旦定居则有牵制,不如令汉人生产粮食丝帛供应国家,鲜卑人专注战斗训练,见弱小就吞并,见强敌则远遁。

南凉虎台遗址公园入口处▲

《通鉴》多次记载南凉从相邻部落或敌国掠夺成千上万户人家。

大臣史暠因此批评利鹿孤:您出征从未安抚人民,反而强迫其迁徙,所以叛逃者众,常打胜仗,国土却不见扩张。南凉灭亡,正因傉檀内外交困,率军外出掠夺,虽掠得牛马四十馀万头,却被西秦借机端了老窝,众叛亲离。三因不破“夷夏之防”的心结。西秦围攻都城,留守的太子虎台怕汉人有二心,将所有汉人望族、有勇谋者召入内城软禁。部众离心,一旬而城陷。

《资治通鉴》▲

南凉立国十八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迷信武力,残民以逞,百业凋残,人心不附。对一度屡战屡胜的前秦,司马光也颇有微词。他评论苻坚淝水大败,引战国时故事,说明屡战使人民疲弊,屡胜令君王骄横,不亡国才怪。

傉檀即位不久,在武威宣德堂宴集。大臣孟祎说此堂近百年前建造,历经十二主人,只有诚信相待、顺应民心者可长住。流逝了一千六百年的时光,宣德堂毁了,统万城荒了,曾经用来耀武扬威的高台只剩下一个土丘。机关算尽血流成河,金戈铁马的野心都化作尘土。幽静的南凉虎台遗址公园内,十馀老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或于树荫下摇着蒲扇閒聊。偶尔,他们也对在此地驰骋过的三位秃发王,投去漠然的一瞥。

南凉虎台遗址公园▲

离开虎台,深感人世间沧海桑田,真是神马都是浮光掠影,昔日的帝王将相也都如过眼云烟。

而对于众生来说, 生命中,你该拥有的,必是你的;不该离你而去的,也痛彻心扉地走了......

《凭吊南凉虎台遗址▪七律》——佚名

残垣断壁诉沧桑,虎踞西宁忆旧章。

烽火连天尘漠漠,英雄策马意扬扬。

高台寂寞遗风在,古戍荒凉落日长。

凭吊千秋兴废事,唯余思绪漫飞扬。

0 阅读:0

鹰瞳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