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外高加索三国

鹰瞳的世界 2025-03-20 17:42:41

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大洲分界线上一座很不起眼的山,它位于在黑海和里海之间,山北在俄罗斯境内,山南便是外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

这里有三个弹丸小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加起来一共只有18万平方公里。

这个一座山脉三个国家,三个民族,三种语言,三种宗教(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地区,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世遗古迹,丰富的人文历史,古老的宗教建筑,还被誉为“上帝后花园”、“诺亚方舟的停靠地”……。全世界很少有一个地方能像高加索这样最复杂最有趣,这里人少景靓故事多,如果你走过了欧美,也不再想去东南亚,又怕路途遥远,这里确实是理想的旅行目的地。它虽然很小众,但对我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世遗古迹▲

打算去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旅游的驴友,朋友们都会异口同声地问道:安全吗?

高加索三国过去都是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三国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领士接壤,在周边的大国当中,对其影响最深的是俄罗斯。三国的关系也很特殊,因民族及信教各异,千年来纠争不断,动辄兵戈相向。原来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兄弟,家庭分裂了以后,这三个国家跟家长打跟兄弟打,互相仇恨,这倒有点骁勇强悍的战斗民族遗风。所以高加索也被世界上称其为导火索地区。独立以后,三国这些年到底过得怎么样,是我们很想了解的。多年前的秋季我们一行人从乌鲁木齐出发抵达了哪里。

取车穿越高加索山▲

埃里温街头美女如云。

亚美尼亚(Armenia),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小高加索山脉南麓,面积2万9700平方公里,人口约299万人,信仰基督教,首都埃里温(Yerevan)。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前身)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实施残酷的种族灭绝,导致100多万人遇难。这对亚美尼亚民族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痛,更埋下了与毗邻土耳其长久恩怨的种子。

亚美尼亚首都街头女人▲

已入深秋,路边时见红枫秋叶,气候凉爽宜人。

我们漫步在埃里温的步行街,来到了共和国广场。广场位于埃里温的心脏地带,是历史、文化和政治中心,建于1926年,原称列宁广场,独立后易名,每年独立日阅兵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广场周边建筑风格独特,很有气派,包括政府大楼、历史博物馆等。这里市容整洁,氛围和谐,艺术气息非常浓厚,街头可以看到许多精美雕塑,街头歌手和画家随处可见。遇见的多数是年轻人,当我们伸出友谊之手要求拍照时,他们都很乐意地接受邀请,十分大方和友善。

街头可以看到许多精美雕塑▲

穿梭于千年古建筑群遗址。

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我们得以参观了好几处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教堂。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神学院(Etchmiadzin Cathedral)建于公元301年,被认为是世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教堂范围内有许多风格独特的建筑群,教堂内部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更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宗教文物和艺术品,堪称是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宝库。

街头歌手和画家随处可见▲

兹瓦尔特诺茨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是另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群。

该遗址始建于7世纪,在10世纪时被毁,残留的断垣残壁依然展现了它昔日的光辉和魅力。教堂原为圆形三层圆顶结构,建筑材料以彩色凝灰岩为主。1901至1907年期间考古学家在那里发掘出许多建筑残骸,其精美的雕刻和浮雕艺术,无不彰显出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高超手艺。我们穿梭其间,仿佛穿越了千年历史的沧桑,见证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兹瓦尔特诺茨遗址▲

玄武岩崖奏响雄壮乐章。

除了教堂建筑,亚美尼亚的自然景观也十分令人震撼。加尼峡谷(Garni Gorge)中,隐藏着一处令人惊艳的地质奇观——“石头交响曲”。这里保存着完好且密集排列的柱状玄武岩(basalt),‌其规模之宏大,足以与冰岛黑沙滩的玄武岩相媲美‌。这些岩柱整齐地排列着,有的直立,有的倒悬着,宛如管风琴的管子一般‌。置身峡谷中,仿佛听到玄武岩奏响了大自然雄壮的乐章。加尼峡谷,使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置身亚美尼亚的加尼峡谷中▲

我们在塞凡湖畔的餐馆,品尝了湖里养殖的鲜美鳟鱼。

塞凡湖(Lake Sevan),坐落于崇山峻岭之间,‌海拔高达1900米‌,以‌136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傲视群雄,成为亚美尼亚乃至整个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湖泊。当天天气晴朗,湖水呈现出深邃的蓝色,与远处的山峦、茂密的植被交相辉映,壮观而秀丽。

巴士缓缓驶离塞凡湖,朝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的边界前行。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个充满故事的美丽国度——亚美尼亚‌。

坐落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塞凡湖▲

斯大林博物馆生动再现其一生。

格鲁吉亚(Georgia),在南高加索中西部,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80多万人,主要信奉东正教,首都是第比利斯(Tbilisi)。格鲁吉亚盛产葡萄酒。

格鲁吉亚盛产葡萄酒▲

斯大林博物馆(Stalin Museum),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哥里市(Gori),是世界上唯一纪念斯大林的官方博物馆,于1957年开放。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鲁吉亚人,是苏联杰出领导人,于1878年在这座城市的一个小民房中诞生,并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博物馆内矗立着许多斯大林的雕像,并悬挂着大幅油画,生动地再现他的形象。馆内也通过丰富的图文、实物等,讲述了斯大林的生平事迹、革命活动、国家建设及家庭生活。导游的讲解,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走出展馆正门,即可看到斯大林的故居,房间内部陈设简单却充满历史气息;而停靠在展览馆外的一个火车车厢,据说是他1945年夏天去德国参加波茨坦会议时乘坐的。

斯大林博物馆▲

走近卡兹别克山半山腰的格格蒂圣三一教堂。

卡兹别克山(Mount Kazbek)是格鲁吉亚境内大高加索山脉的高峰,高原上覆盖着冰雪,低处却是草甸。这里最著名的景点是位于半山腰的格格蒂圣三一教堂(Gergeti Trinity Church),海拔2170米,始建于14世纪,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教堂”。正值阴霾天气,又刮大风,非常寒冷,教堂高处还飘下雨夹雪。真没想到,在一天之内,竟然能够体验到格鲁吉亚凉爽的秋韵和寒冷的冬季!

格格蒂圣三一教堂▲

巴士沿着著名的‌军事大道‌返回首都。

途经矗立在海拔2384米高加索山区的‌俄格友谊纪念碑‌(Russia–Georgia Friendship Monument),它建于1983年,记录了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友谊与变迁‌。尽管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2008年8月,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双方各有军人和平民伤亡)后,两国关系紧张,但纪念墙仍然被保存下来。回返第比利斯,需4个小时。

俄格友谊纪念碑‌▲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青铜巨石阵,其建筑和雕塑的雄伟气势,人见人敬畏。

第比利斯的巨石阵(Chronicle of Georgia)。位于小山丘之上,这雄伟壮观的巨石阵建于1985年,由16根35米高的青铜巨柱,加上横梁构建而成。每根柱子浮雕分成三层,底层再现圣经故事,如“诺亚方舟”“最后的晚餐”等;中部‌雕刻当地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圣人、国王、诗人等;顶层则描绘了节日欢庆、粮食生产和葡萄丰收等场景。这些浮雕形态生动,人物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第比利斯的巨石阵▲

巴士在第比利斯老城区狭窄的道路上艰难穿梭,两旁车辆随意停放,这无疑是对司机驾驶技术的一大考验。

我们到了第比利斯市中心自由广场,先后打卡了圣乔治屠龙雕像,穿过独特的玻璃造型建筑和平桥,远眺象征国家精神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街道上人来人往,格鲁吉亚人都很友善热情。涂鸦艺术在第比利斯街头随处可见,展现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

第比利斯市中心自由广场▲

卡赫蒂(Kakheti)的哈热巴酒庄(Winery Khareba)是格鲁吉亚知名酒庄‌。

酒庄是由苏联时期高加索最大的军事防空洞改建而成。酒庄的酒窖位于高加索山脉的石山丘横断的7.7公里长隧道中,地窖常年保持70%湿度和12摄氏度的恒温状态,非常适合葡萄酒的储存。酒庄种植了大量葡萄树,并采用很特别的古老克维利陶罐酿酒方式,结合现代技术,酿造出优质葡萄酒。我们品尝了白酒和红酒,味道很好。

酒庄是由军事防空洞改建而成▲

返回第比利斯,乘晚间飞机去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该市因举办了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而备受瞩目‌。

古丝路上的阿塞拜疆(Azerbaijan)面积8万6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30万,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是巴库(Baku)。油气工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

首都是巴库的景色▲

我们前往丝绸之路上重要城市沙马基(Shamakhi),参观珠玛清真寺。

该寺始建于公元744年,是高加索地区最早的清真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经历了无数次地震的摧毁,最后一次修复完成于2013年,可容纳3000人。清真寺庄严而宏伟,大门和墙上都雕刻着阿拉伯经文,内部装饰更是精美典雅。

沙马基珠玛清真寺▲

乘坐巴士继续前行,沿途欣赏大高加索山脉的连绵山峦和高耸雪峰,最终抵达位于古城舍基的舍基汗王宫殿(Palace of Shaki Khans)。

这座宫殿由胡赛因汗于1762年建造,宫内有庭院、水池、古树,其建筑以雕饰、壁画以及独特的彩色玻璃窗而闻名遐迩。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这座宏伟的宫殿。为了保护宫殿内的珍贵文物,内部严禁摄影,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参观机会。

舍基汗王宫殿▲

舍基汗王宫殿内部▲

沿着宫殿外的道路,我们来到了古丝路上的骆驼驿站大旅舍。

这座驿站建于18世纪,是古丝绸之路上,欧洲与中东商队进入波斯沙漠前的最后一站,他们在此停息、易货,对于促进商贸和文化交流贡献巨大。驿站保留着砖拱、石墙的外观,古朴而庄重,仿佛诉说其百年沧桑。该驿站现在已经改建为酒店。

古丝路上的骆驼驿站大旅舍▲

再从舍基往东南方朝戈布斯坦(Qobustan)进发。

该地区拥有超过220座泥火山(mud volcano),是世界上泥火山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地震、深部沉积物的圈结状态、气体作用、断层活动等都可能是泥火山的成因。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成锥状或盆穴状小丘;泥浆由黏土、岩屑、盐等构成,温度较低,因此泥火山也称为“凉火山”。我们来到泥火山区域,周边貌似荒芜的月表,团员们登上小山丘,惊叹盆穴内气流间歇旋转窜动的神奇地质奇观。一名团员不慎踩到泥浆而滑倒,为这次旅行增添了一丝小插曲。

世界上泥火山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返回巴库老城区,我们参观了巴库地标性历史建筑希尔凡宫(Shirvanshah’s Palace)和少女塔(Maiden Tower)。

街道上没见到身穿黑袍蒙头蒙脸的妇女,作为穆斯林国家,他们在穿着上是相对开放的。

历史建筑希尔凡宫▲

食在高加索三国。

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食物与欧洲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面包、沙拉、薯条、烤鱼、烤肉等。在格鲁吉亚,有一种特色包子叫卡里饺(Khinkali),很像我们熟悉的小笼包,但它并非蒸制而是水煮的。按照当地人的口味,馅料丰富多样,既有猪肉、牛肉等荤馅,也有蘑菇、土豆等素馅。阿塞拜疆作为穆斯林国家,其美食同样独具特色。高加索三国皆因自然条件而盛产水果和干果,为它们的美食文化增添了色彩和风味。

一种特色包子叫卡里饺▲

外高加索三国旅游业有上升趋势,但道路基础设施没跟上。

三个国家住宿条件还不错,吃以牛、羊、鸡等烤肉为主,加上各种生菜和饼子,喜欢“撸串”的可以大快朵颐。虽然三国地处亚洲,但风土人情、城市风貌基本欧化。最后讲一句,那里很安全,人民非常友好......

风土人情、城市风貌基本欧化▲

《高加索三国游▪七律》——佚名峻岭巍峨耸碧天,葱林翠影绕霞烟。湖波潋滟摇星月,峡谷幽深隐瀑泉。古堡残垣凝古韵,新村秀色绘宏篇。风情万种迷人醉,胜境长存梦里牵。

0 阅读:8

鹰瞳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