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晚归图》的心境

鹰瞳的世界 2025-03-23 09:03:14

曾经也是当下的“春分”季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春游晚归图》映入眼帘,“春”“晚”给我“无尽”的想象。

戴进《春游晚归图》▲

春天自古以来便是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季节,正如俗话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分之后,北半球昼长夜短,标志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正式到来。相较于万物闭藏的冬季,春天的勃勃生机让人们更青睐于此时安排重要事务,并发展出丰富的春日文化。其中,春游作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节令习俗,深受各阶层喜爱,而明代画家戴进的《春游晚归图》正是这一文化的艺术呈现。

《春游晚归图》局部▲

《春游晚归图》描绘了一位文士在暮霭苍茫、桃花盛开的江南春游归来的情景。

画面分为近、中、远三景,层次分明且充满细节。画面以层次分明的构图展现了春游晚归的诗意场景:近景中,庄院掩映于树林间,文士正在敲门,仆人提灯应门,夜幕降临点出“晚归”主题,主人身后有人挑着行李跨过小桥,生动描绘了春游归来的温馨情景;中景处,水域与田野小径上,农人扛着锄头回家,远处农舍中农妇喂食家禽,人物虽小却细腻传神,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远景则以苍茫群山为背景,云雾缭绕间山花盛开,亭台楼阁时隐时现,青松柏树苍劲傲然,桃花杏花点缀其间,营造出色彩斑斓而又迷离缥缈的意境,令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好与宁静之中。

《春游晚归图》局部▲

《春游晚归图》的艺术风格深受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影「院体」一派画风的影响比较深。

构图上保留了大量留白,但近景与远山几乎处于同一平面,这一特点是浙派绘画的共同特色。画中点景人物如持伞童子、提灯仆人、荷锄农夫等,生动有趣,展现了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绘。

戴进除了兼法宋、元诸家以外,但是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为成法所拘,能够发展变化,自出新意。这件作品为戴进基於马远、夏圭风格,而更近一步,大胆强调丰富笔墨效果的杰作。绘画技法功力深厚,笔墨灵活而变化多端,奔放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俊逸的格调,是代表戴进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春游晚归图》局部▲

转说一个话题。“春游”欣欣向荣,象征向外;“晚归”暮暮欲归,象征趋内。一幅《春游晚归图》各说心境。

人,使劲了半辈子让自己社会化,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各种圈子。但,到了某个时刻,人就逐渐或突然不想再见、再去、再做了,这就是“趋内”。

晚归图▲

是时间改变了我们?

曾经,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迎合世界,维系人际关系,追逐认同,渴望掌声。可当夸父精疲力竭地倒下时,发现太阳依旧在摸不着的天际。

是心境的变化吗?无数次的经验让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必须维护,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非去不可。就像庄周梦蝶,以为执掌一切,后来才发现,或许自己才是被世界摆布的那只蝶。

庄周梦蝶图▲

曾经,我们以为旅行能让灵魂找到归属。

可有一天,那个向往远方的人,也会突然不想旅行了。旅行,是为了逃离现实,是为了寻找新的可能,是为了暂时摆脱生活的琐碎。但渐渐地,他发现,无论走到哪里,终究过眼云烟。异乡风景再新奇,旅行快感再刺激,都无法让人真正找到归属感。后来他便会明白,那些被称为“远方”的地方,其实都只是别人的生活日常,而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找到内心的落脚点。“世界那么大,风景无限,可最终我们要回到内心的房间。”(毕淑敏)远方可以是诗,但真正的归宿,在心之所安的地方。

远方可以是诗▲

三月跫音响起,清明节又到。

很多家庭商量着扫墓的安排,而有人却沉默着。不是忘了,而是不想去。有人觉得,扫墓是一种慎终追远的重要仪式,也是一份责任,是活着的人对逝去亲人的尊重。但“他”觉得,面对一堵冰冷的骨灰墙,不如在心里留着对方。面对亲人的遗像,只是再一次提醒: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对方了。而这份凝望,又是一次针刺。清明不想去扫墓,并不代表不思念,而是他们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与逝者在记忆中相处。就像子路问孔子:“为何不立墓?”孔子答:“孝在于心,不在于形。”怀念,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在不会被任何仪式束缚的时刻里。

孝在于心,不在于形▲

曾经,我们把成功看得无比重要,以为事业努力到极致便能掌控人生。

但后来才明白,世界不会因谁而停下,职位不会因谁而永恒。那些曾经的较真,在时间的冲刷下,变成沙滩上的沙堡。认真拼搏的人,终有一天也会发现,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业,最大的成功。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动画导演及漫画家宫崎骏在事业巅峰时多次宣布退休,外界难以理解,但他只是在做自己。他不迎合市场,不讨好资本,一次次复出,只为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他的事业,从来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忠于内心。

世界不会因谁而停下▲

“晚归”并不是消极的,它是一种主动“回归”本心的选择,是对自我需求的断舍离。

“晚归”意味着学会了“回归”,倾听生命的本质,拒绝无谓的消耗。当你“不进而退”了,就学会了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找到平衡。你便豁达了,终于懂得,世间万物,都是执念,都是心魔。放下,才能云淡风轻;穿透,才是自由。

倾听生命的本质,拒绝无谓的消耗▲

《归心▪七律》——佚名

闹市繁声心倦累,山川秀色梦常牵。

清风抚面愁云散,绿草盈眸快意绵。

鸟语花香诗意涌,林幽水澈俗尘捐。

回归本性天然处,自在逍遥乐似仙。

0 阅读:1

鹰瞳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