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郑重申明: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中华文明”,特指封建社会及其之前的文明,具体为起始于尧舜禹执政的上古时期,止步于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这段时间,时间跨度6000年之久。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称得上是世界上发源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文明。学过政治或者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一共有四个: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如今看来,这四个文明古国中也就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中华文明有多久的历史了呢?我们常说的时间是5000年,实际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还处于上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帝、尧舜,以及大禹治水,都处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
如果将仓颉造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起始点,那么中华文明历时已经有6600年了,这显然远远超过西方文明。因为西方文明三大源泉之一,且起源较早的古希腊文明而言,其发端于公元前5~6个世纪,也即公元前500~600年,算下来距今也不过2500~2600年,不及中华文明时长的一半;至于后起之秀的美国,其文明史不过两百多年,连中华文明的零头都不够。
这也即是令国人自豪的地方:放眼望去,中华文明时代之久远,世界其他民族谁人能及?
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既然中华文明起源这么早,起步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华夏大地自古就地大物博、文化深厚,什么都不缺,按理说创造的文明和财富方面理应首屈一指、无人能敌,且应属于领跑地位。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华文明不仅没能如大多国人预想的那样,一如既往地昂首阔步,后面跟着一群小兄弟,反倒在近代迎来了其极为黑暗的时刻:先后被其他国家轮番按在地上摩擦,割地赔款、受尽凌辱,让中华民族一百年都没能站起来;
相比肉体上的痛楚,心灵上的创伤更是难以弥补:明明中华文明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失去了领跑世界的原有地位,让后起之秀的西方国家超越,导致不得不承受“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
其实,中华文明并不是在近代才知晓自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是在鼎盛时期的唐朝,通过派遣唐僧西天取经就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
派遣唐僧西天取经,唐朝只是开始,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是派遣了大批“唐僧”留学西洋,开始了“取经”之旅,随之清政府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何还要派唐僧“西天取经”呢?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琢磨着探索世界和生存之道了,如此诞生出了很多思想,比如后世如雷贯耳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尤其儒家思想,在历经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宋代和明代迎来了其新的一轮发展: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为统治者治国安邦提供了全面、完备的理论指导。
如果你生在古代,随便找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任意问一个问题,对方都会摇头晃脑、滔滔不绝地给你解读了起来,听起来绝对让你竖起大拇指:太有学问了。
也正因为中国古代对好读书和悟思想的倍加重视,导致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每个思想家对这个世界、对宇宙都有自己一套独到的见解,这也导致流传下来的古人书籍是一批又一批,随便打开一本都是头头是道的谈经论道,这造就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名声。
但即便如此,中华文明自身还是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只求原地循环,不求发展。
由于中华文明起源太早,生产力极度不发达,导致在与大自然对抗的过程中,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在高度认同了这一点后,中华老祖宗就将中华文明引入到了一条“歧途”:君主专制,认为只有强有力的君主台上执政,中华民族才能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取胜。
这一基调定下之后,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就被唯一确定了:如何将“君主专制”做得更好,为此诞生出了许多治国思想:儒家也好,法家也好,墨家也好,看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则仍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这群睿智的思想家经过冥思苦想,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想要维护群体的安定团结,只能一个人发号施令,其他人不能有想法,更不能提反对意见,故而“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成为了绝对的政治正确,等级制度也成为了君主专制的绝佳配置。
这样的结局便是:底层的民众不能有思想,只能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执行做事;统治阶级也没法闲着,将大把的精力投入到揣测人心、防止生变这类烧脑的活上面了,至于群体以及个体的发展问题,没人关心。
正如弗洛里斯·科恩所言:令人惊讶的是:中华文明只会原地转圈圈,长期不结果实。故而,虽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因为过分关注君主专制的稳固性,对民众的创造性又打压不止,导致涉及发展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无能为力,只能派唐僧“西天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