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很多人都会认为传统武术不能打,不能实战,更不及西洋拳击,果然是这样吗?
拳击作为一种实用性极高的格斗形式,因其在擂台上傲人战绩被人看好,分析它之所以屡屡取胜的诸多因素,最主要的无非是其出拳精度高,打击力量大、速度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拳击手法简单、动作少,主要只有直拳、勾拳、上勾拳,且目的单一、明确,故反复刻苦练习,实现“一招精”、“唯快不破”。而传统武术往往套路、招式繁多,同样练习一天,对于一个招法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均有不同。
然而,传统武术中,也有手法少的拳种,就如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只有“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动作简洁、简单,规矩严谨、左右式反复练习,极易速成,颇具实战性强。 不怪有“太极十年方见真,形意三年打死人”之说。
加之五行拳规矩严谨、科学,更加符合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反复练习会产生内劲,令出拳更快、力量更大、精确度更高,故实战性极强。如再辅以三体式、十二大形修练,战力更是惊人。

形意拳掌门孙禄堂之子孙存周随父习武,苦修三年,尽得孙氏功夫精髓。他通过闯荡江湖,践行所学,就曾得出形意拳比拳击更简单、更实用的结论。
中国“拳击之父”朱国福,一九二八年,在众多武林前辈聚集的第一届国术国考中夺得第一名。大家都认为是拳击战胜了传统武术,岂知朱国福本身就是形意高手,还曾得到孙存周的具体指导,国考前两人还在进行实战练习。虽然朱国福的实战水平极高,孙存周却认为他在身体的感应、节奏的把握和劲性上,都有不足,于是指导朱进行了三个月的三体式和劈拳的深化练习,使其实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拳圣”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是一切技击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外来的西洋拳击还是本土的太极拳,都不能代替形意拳在技击训练中的核心地位。国术大赛后,武术大师李景林让自己的全部弟子都拜入孙禄堂的门下。

有一次孙存周与国术大师,鹰爪翻子门创始人陈子正,同时参加上海武术界的聚会,两人握手时陈竟突然发力,要知道,陈子正乃鹰爪高手,指功惊人,但是孙存周只轻轻一顺就化解了。宴会快结束时,陈子正递上一个橘子,乘孙伸手一接的瞬间,陈又拿住他脉门。情急之下,孙存周的手腕随即旋沉提翻,立时把陈子正扔到桌子上。后来陈子正说:“这么多年不怕我抓的,只有一个孙存周。”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拳击高手遇到鹰爪王这一抓,结果能有这等乐观吗?而一旦遇到两个或多个对手,拳击与形意谁又更厉害呢?
(分享侠义豪客 关注红色武林 下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