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岗到仓库的第二天,我在监控死角贴了张表,隔月总部调查组来了
我叫陈志明,37岁,集团财务部成本核算组组长。

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八年,我自问对得起良心经手的账目从没差过一分钱,供应商的红包更是碰都没碰过。去年集团审计,我们组是唯一一个被通报表扬的部门。
可就在上个月,财务总监周海把我叫进办公室,递过来一张调岗通知:"老陈啊,仓库缺个管账的,你去帮帮忙。"
我盯着那张纸,手指发僵:"周总,我是注册会计师,去仓库是不是......
"这是组织决定!"周海打断我,"现在提倡轮岗制,领导干部要下沉一线!"
走出办公室时,我听见里面传来笑声:"他还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
当天下午,我的工位就被清空了。接替我的是周海的侄女一个连资产负债表都看不懂的关系户。
仓库在厂区最西边的铁皮房里,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霉味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我的"办公室"是用三合板隔出来的两平米空间,桌上还留着前主人吃剩的泡面桶。
"陈组长是吧?"仓库主管老张叼着烟进来,"咱们这儿简单,你就记记进出库。"他踢了踢墙角那台386电脑:"系统慢,多等等。"
第一天对账我就发现了问题,系统显示上月入库2000套轴承,可货架上最多800套。我拿着单子去找老张,他眼皮都不抬:"那批货质检没过,退给供应商了。"
"退货单呢?"
"你烦不烦?"老张突然拍桌子,"周总没跟你说清楚?仓库的事少问!"
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作为财务人员,职业敏感让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条大鱼。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趁保安交接班时溜进仓库,在货架最里侧的监控死角贴了张《特殊物资登记表》——这是我在财务部时设计的,需要记录每件异常物资的流转轨迹。
表格用最小号的字印刷,贴在生锈的货架背面,不蹲下来根本看不见。我在第一行工整地写下:
"9月3日,轴承(型号K-2032),系统数量2000,实存数量800,差异原因:无退货单"
接下来半个月,这张表以每天三行的速度增加:
"9月5日,铜线(规格4mm²),系统入库5000米,实存3200米,包装袋有二次封口痕迹"
"9月11日,进口电机(序列号B-2287),系统显示在库,货架无实物"......

老张他们永远想不到,这个被发配来的"书呆子",正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给他们记账。
9月20号凌晨,仓库突然起火,消防车呼啸而来时,我正蹲在宿舍阳台抽烟。看着西边冲天的火光,突然想起白天在表上记的最后一笔:"9月19日,存放废油的隔离间出现20桶未登记溶剂"
火势很快被控制,但足够惊动总部因为烧掉的是即将交付军方的一批特种材料。
调查组来得比想象中快,当那个穿藏蓝西装的男人走进仓库时,老张的烟头掉在了地上——我认得他,集团纪检部的"活阎王"赵处长。
"所有人站在原地!"赵处长一挥手,"从今天起封存所有账目!"
他们果然没发现那张表,直到第三天下午,我正在配合审计,突然听见货架区传来惊呼。赵处长捏着那张已经写满的登记表,手都在抖:"这是谁记录的?"
会议室里,投影仪把表格放大到整面墙,赵处长指着9月19日那行:"经检测,起火点就是存放溶剂的隔离间。这些溶剂根本不在报备清单里!"
老张被带走时裤裆都是湿的。后来听说他交代了周海伙同供应商,三年间通过虚假入库套取了1700多万,那把火就是为了销毁证据。
现在我回到了财务部,办公桌比原来大了一倍。
周海的侄女早没了踪影,倒是她工位上那盆多肉被我收养了这玩意比人实在,给点阳光就拼命活。
昨天去档案室,偶然翻到当时的调查卷宗。在证据清单里,我的《特殊物资登记表》被标注为"关键物证3号"。
我轻轻摸了摸那个编号,把卷宗塞回架子上。
有些火,烧着烧着就成了照妖镜。

结语:职场就像仓库的货架,有人往上摆真货,有人偷偷换假货。但别忘了,再隐蔽的角落,也总有一张看不见的表格在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