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这几年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国际局势乱糟糟的背景下,大家都盯着这俩亚洲大国的互动。
日本首相石破茂上台没多久,中日关系就有了点“回暖”的苗头。
于是乎,不少人开始琢磨:现在的变化跟过去的历史有啥联系?尤其是回头看看毛主席当年的外交手腕,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今天,咱们就从石破茂政府的对华政策聊起,挖一挖毛主席的外交智慧到底有多牛,看看它对现在的中日关系有啥启发。

2024年9月27日,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在党内选举中胜出,成了新党首,10月1日正式当上日本第102任首相。
这家伙上台算是个“小冷门”,毕竟之前呼声最高的不是他。但他一上来,就让人感觉日本的外交路子有点变了。
特别是在对华政策上,他不像前几任那么硬邦邦,而是透着一股务实劲儿。
石破茂在竞选时就喊过要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还强调外交得有点“独立性”。这话听着挺耳熟,跟咱们常说的“自主外交”有点像。

他上台后没多久,就开始调整对华关系。
石破茂上台后,中日之间确实有了些实打实的动作。
先说高层互动,2024年12月25日,咱们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见了日本外相岩屋毅。
这次会面聊得很深,王毅直截了当说,中日关系稳了,亚洲乃至世界都能跟着受益。
他还点了点日方,希望他们跟咱们一块儿守住“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底线,把关系往健康的方向推。这话说得敞亮,也给中日关系定了调。

再说经济层面,2025年初的数据显示,中日双边贸易额蹭蹭上涨,比前一年涨了15%。日本出口到中国的货值达到1.66万亿日元,进口从中国拿了2.34万亿日元,这规模可不小。
中国游客也开始多起来,赴日人数直接翻倍,日本人估计乐得嘴都合不拢。
不仅如此,双方还在新能源、高端制造上签了不少合作协议,比如绿色技术这块,算是踩准了全球发展的点。

石破茂这人跟前几任首相比,有点不一样。
他在对华政策上没那么咋呼,而是稳扎稳打。比如台湾问题,他态度谨慎,不像安倍那会儿老想着掺和台海的事儿。
他公开说过,日本没必要卷进军事冲突,经济和地区稳定才是正事儿。
这话听着靠谱,至少没给中日关系添乱。
还有历史问题,他也处理得小心。
石破茂明确反对参拜靖国神社,说这玩意儿伤周边国家人民感情,不利于外交。这态度跟咱们常说的“以民促官”有点不谋而合,说明他明白老百姓的情绪不能忽视。
总的来说,他的务实劲儿让中日关系多了点缓和的空间。

而说到毛主席的外交,咱得先提他60年代搞的“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这理论听着高大上,其实挺接地气。他把世界分成两块:一块是亚非拉这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叫第一个中间地带;另一块是欧洲、北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叫第二个中间地带。
毛主席的意思是,中国得一边团结亚非拉兄弟,一边跟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搞好关系,争取更多朋友,对抗美苏两霸。
这思路对中日关系影响可大了,毛主席没把日本跟美苏绑一块儿看,而是单独拎出来,觉得跟日本合作有战略价值。后来1972年中日建交,这理论起了大作用。
你看,毛主席早就算准了,日本不是铁板一块,能拉过来一块儿干事儿。这眼光,放到今天也一点不过时。

毛主席还有一招厉害的,就是“以民促官”的民间外交。他特别重视跟日本老百姓打交道,觉得人民友谊是国家关系的根基。
比如1955年10月15日,他接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就说:“制度不一样没啥,尊重和友谊最重要,过去的事儿翻篇了,关键看未来。”
这话多敞亮,直接把日本人民的心理包袱卸下来了。
他还老跟日本访华团见面,强调日本人民跟军国主义不是一回事儿。
这招管用得很,中日建交前,民间交流就热火朝天,为后来的正式关系打下了群众基础。
现在中日之间那些文化活动、青年交流,不就是这策略的延续吗?毛主席这招,真是抓住了人心。

毛主席看问题不是只看眼前,他眼光长远得很。
他说过:“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合作起来,两国都有好处。”这话放到现在,一点不虚。
中日是亚洲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上互补得不得了。石破茂现在搞的对华政策,不就是在印证这点吗?毛主席早就看透了,中日合作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
中日关系回暖有啥意义中日关系缓和,经济好处最明显。
2024年11月,日本对华贸易数据就挺亮眼,2025年初更是涨了15%。中国游客一多,日本旅游业也跟着火了。
再加上新能源、高端制造这些领域的合作,双方都能赚到钱。
比如绿色技术这块,全球都在推可持续发展,中日一块儿干,既有钱景又有前景。

老百姓之间的互动,是中日关系的底气。
2024年12月,中日外长会谈定了10点共识,里面就有教育、旅游、体育交流的计划。
比如中日青年交流活动,准备让几百个年轻人一块儿学习、玩耍。
这种草根层面的接触,能慢慢把历史上的疙瘩解开,让两国人民互相理解多一点。
中日关系稳了,亚洲就安稳一半。眼下国际局势乱,美国老想拉日本站队,但中日在亚太的共同利益不少,比如自由贸易、供应链稳定这些,谁也不想搞砸。

2024年白皮书说,中日经济合作占全球GDP的30%,RCEP框架下还有更大潜力。合作大于分歧,这才是正道。
中日关系里,历史问题老是个坎儿。钓鱼岛争端、靖国神社这些,动不动就冒出来膈应人。石破茂在这事儿上态度还行,但光他一个人不够。
双方得坐下来好好谈,找个大家都接受的办法,别让老账翻来覆去坏事儿。

台湾问题更是中日关系的雷区,日本有些政客老想着跟“台独”眉来眼去,这绝对不行。咱们立场很清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别想分裂。
石破茂政府得明白这点,别在原则问题上犯糊涂,不然中日关系好不了。
美国是日本盟友,老爱对中日关系指手画脚。特朗普那会儿就逼日本选边站,弄得挺尴尬。石破茂现在有点自主性,优先考虑日本自己的利益,这是个好信号。
但美国的影响还在,咋平衡是个考验。

毛主席老强调人民友谊,这招现在还管用。中日关系要想稳,老百姓得先处好。通过文化交流、旅游这些,把两国人民的心拉近了,关系自然就牢了。
毛主席说的“战略互惠”,现在就是中日合作的指南针。经济、科技、文化这些领域,双方都有得赚,干嘛不加把劲儿呢?互利共赢,谁也不吃亏。
毛主席外交里,和平共处是核心。现在中日得一块儿维护地区稳定,别让外头那些霸权主义搅和进来。亚洲的事儿,咱自己说了算。

石破茂政府的中日关系回暖,不是天上掉馅饼,背后有历史铺垫,也有现实需求。
毛主席当年的外交智慧,真不是盖的,“两个中间地带”、民间外交、长远眼光,哪招都高明。现在中日关系要想更进一步,就得接着用这些智慧,坚持人民友谊,深化合作,把和平稳定守住。
回头看毛主席的外交,真得说一句:牛!放到今天,还是那么有劲儿,值得咱们好好学学,把中日关系往更好的方向推。
参考资料:
[1]刘燕春子.石破茂成为日本新任首相对日本央行政策前景有影响吗?[N].金融时报,2024-10-17(008).DOI:10.28460/n.cnki.njrsb.2024.00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