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抗战的伟大转折,百万将士血战华中,吊打日本25万精锐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9:13
序言

武汉会战是指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战役。

在这场大会战中,中国军队在陈诚、李宗仁的指挥下,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坚强防御。

四个月时间里与日军进行数百场战斗,战火波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等四个省,双方投入兵力近140万,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展现出超强的战斗意志,日军25万精锐部队折戟鄂汉战场,国军亦付出40万伤亡代价。

最后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战略企图遭到粉碎,从此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中日战争博弈的关键一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是中国中部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既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汇点,也是连接长江上下游的重要支撑,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从历史上来看,武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12月以来,国民政府虽然宣布首都内迁至重庆,但主要政府机构集中在武汉,武汉也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938年5月,华东重要战略要地徐州沦陷,国民党高层意识到日军势必南下谋求武汉,于是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

蒋介石深知中日国力、军事实力差距巨大。

早在一年前的淞沪战场上,中国集中当时最精锐的王牌德械师以及各地方支援部队70余万,在三个月时间里被少于自己一半多的日军消灭殆尽。

所以这次武汉会战绝不能与日军硬碰硬,而是以消耗战、持久战为主,力求拖住日军,实现工厂内迁,消耗日军有生力量,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

为了达到此目的,蒋介石自任总指挥,调集第五、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各一部,沿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南北两岸,组织防御。

而日军的目的则是速战速决,因为日本虽然国力强于中国,但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战争潜力有限。

武汉不仅是华中工商业中心,也是长江中游最主要的粮仓,如果拿下武汉不仅可以获得补给,而且还可以打压民国政府,使蒋介石政权沦为西南一隅的地方政权。

同时也可以与南下攻打广州的日军南北呼应,彻底锁死中国海岸线。

所以日本大本营在占领南京后,就开始研究攻占武汉的作战,到6月中旬,日本正式决定实施攻占武汉的作战计划。

中日双方深晓武汉的利害关系,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备战。

参加武汉保卫战的中国军队为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部队,包括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

其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23个军负责江北及大别山作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27个军负责长江南岸。

此次防御体现了以外线进攻为主,阵地防御和游击为辅的战略防御格局。

日军方面,先是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另一部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

日军参加兵力为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共9个师团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各型舰艇120艘,飞机300架。

其中,冈村宁次指挥日军第11军5个师团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第2军4个师团沿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其余海空军部队负责巩固后方。

一场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大会战即将拉开序幕。

江南之战:中国军队死战扭转不利局势,全歼日军两大王牌师团

1938年6月11日,日本派遣一个先锋部队台湾混成旅波田支队夜袭安庆,武汉外围之战打响,守卫安庆的川军27集团军作战不力,仅一夜间被逐出城外。

日军在攻陷安庆后搭乘海军舰艇沿长江西进,6月下旬抵达江防要塞马当。

马当要塞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国军经营数月,耗资无数,是阻拦日本海军的坚固堡垒,蒋介石对该地引以为傲,认为它至少能阻止日军一个月,以此为武汉周边布防争取时间。

然而大敌当前之际,负责防守该要塞的16军军长李韫珩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还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

6月24日,日军避开水雷、暗礁,通过陆路迂回进攻马当,而此时的李韫珩竟还在大肆铺张地举办隆重的结业典礼,只留下海军陆战队二大队独自坚守。

日军则利用此空挡对要塞发动猛烈攻击,驻防总队长鲍长义指挥二大队顽强抵抗,打退波田支队三次大规模冲锋。

要塞守军打得昏天暗地,李韫珩的结业典礼倒是欢乐得很,众将官在典礼后喝得一塌糊涂,等到回过神来为时已晚。

二大队坚守两天,伤亡过半,炮弹全部打光,不得不撤退,日军顺利占据马当要塞。

马当失守的消息传回武汉,蒋介石大为震怒,连夜把陈诚叫过去臭骂一顿,陈诚立马调集大军反攻,力图夺回马当,结果被日军痛击,损失惨重。

此后,日军挟战胜之余威,继续西进,到7月下旬,日军先后攻陷湖口、九江等地,强占武汉会战先机。

8月上旬,日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第106师团为主沿南浔路攻向德安,另一路由第9、27师团为主进攻江西瑞昌。

从8月下旬到10月下旬,瑞昌方向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中国守军拼尽全力抵抗。

但在日军火力优势面前仍节节败退,瑞昌、大冶、鄂州等相继失守,通向武汉的长江水路洞开。

不过虽然局势被动,但德安方向的中国守军却非常争气,给予日本侵华以来最猛烈迎头痛击。

日军第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犯,中国守军第一兵团依靠庐山天险顽强抵抗,两次挫败日军进攻。

不久冈村宁次命第101师团前来增援,双方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激战。

国军在第一兵团司令薛岳的指挥下抵挡日军一轮又一轮进攻,并击伤日101师团长伊东政喜,极大提升中国守军士气。

一向顺风顺水的日军第一次遭遇挫折,见进展如此缓慢,冈村宁次急得要命,9月底,他指挥106师团向万家岭进发,企图迂回穿插至第一兵团背后偷袭。

然而日军的行动被薛岳察觉,薛岳指挥手下三个军从其侧后迂回包围,双方在万家岭激战三个昼夜,日第106师团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为了挽回败局,日军向万家岭地区空投数百军官,但再次被中国军队围歼,没有一个军官活着见到106师团就被消灭。

此时的106师团已成孤军,薛岳看准时机组织全线攻击,各部战士组成敢死队,手持刺刀赤裸上身,冲入敌营,砍杀日军如砍瓜切菜。

106师团被歼3000余人,彻底失去进攻能力,此战也成为赣北地区歼敌最多的一役,史称“万家岭大捷”。

与此同时,日军第101师团在炮兵、航空兵的配合下猛烈轰击德安城,驻防的国军第139师英勇抗敌。

由于日军占据火力优势,国军在阵地战中伤亡惨重,日军攻入城内后,守城将士化整为零,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达到寸土必争、逐屋争夺的地步。

经过三个昼夜的厮杀,日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占领德安。

虽然日军成功占领德安,但第1兵团在薛岳的指挥下成功阻止日军向南扩展,给予冈村宁次第106、101师团以毁灭性打击,为武汉战略转移争取了时间。

抗日名将薛岳

江北之战:中国军队的顽强坚守

1938年7月下旬,日军第6师团在稻叶四郎指挥下从安徽潜山向太湖进攻,相继突破第31、68和84军防线,先后占领太湖、宿松等地。

第五战区代理司令白崇禧指挥部队反击,日军据险死守,施放大量毒气,中国军队伤亡十分惨重。

眼见强攻不行,白崇禧又率军侧击日军后方,切断其陆上补给线,以兵力规模优势将第6师团紧紧包围。

此后白崇禧指挥28军、84军等部队猛攻,意图全歼曾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累累罪行的第6师团。

不过日军强大的火力让白崇禧的计划落空,中国军队拼死猛攻仍无法攻克日军阵地,即便白崇禧亲临前线督战也无济于事。

冈村宁次在得知第6师团被围后,立即派遣海军开辟补给通道,为其补给弹药和兵员,第6师团随即展开反攻,国军28军、68军和84军伤亡惨重,被迫向广济撤退。

此后日军进行追击,双方又在广济展开一番激烈厮杀,最终第6师团以付出三千余人的代价占领广济。

经过短期休整后,日军于9月15日从广济出发,聚集重兵直抵田家镇。

田家镇作为长江最重要的江防要塞,是武汉最重要的屏障门户。

国军派遣第2军、第84军、第48军和第68军等四个军把守,双方在此地展开激战,国军将士表现英勇,杀伤敌军一千多人。

经过十天的战斗,国军力不能支,不得不从田家镇撤退,长江大门被彻底撞开。

血战大别山,武汉外围防御尽失

8月末,日军第2军兵分两路,左路第13、16师团穿越大别山北麓直逼武汉,右路直捣罗山、信阳,迂回武汉。

第13师团行至富金山时与中国军队相遇,守卫富金山的是宋希濂的36、88师和东北军114师。

其中,36师、88师为全系德械师,是国军王牌之师,36师作为宋希濂嫡系部队,镇守中央主阵地,114师守左边,88师守右边。

气焰嚣张的日军压根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直接选择进攻36师主阵地,先以飞机轮番轰炸,再以重炮集中轰击,最后步兵冲锋。

日军此战术在侵华以来可谓屡试不爽,以为只要凭借火力优势便可碾压一切,但这此他们失算了。

36师不愧是王牌劲旅,在日军轰击下不仅顽强抵抗,还多次打退其冲锋,战斗从9月2日打到6日,整整五天日军一步未进。

日军无奈之下只好认怂,转攻左翼相对力量薄弱的114师,并使出了迂回后方的招数。

只可惜日军的这几套战术千篇一律,这次被身经百战的88师察觉,狠狠的打了个伏击,杀伤敌军400多人,狼狈不堪的日军不得不原路返回。

眼见进攻停滞,日军急派16师团增援,由于中国军队奉行节节抵抗的策略,所以防守部队没有援军,只有防守的时间限制,时间一到就可以撤退。

面对增加一倍的日军,宋希濂激战九日,36师更是一己之力单挑日本两个师团,歼敌一千余人,而36师拼到最后仅剩800余人,由于伤亡惨重,国军只好撤离阵地。

此后日军乘胜追击,逼近小界岭防线。小界岭防线是大别山北麓最后一道防线,如被突破,日军就将越过大别山山脉,一路顺畅无阻。

宋希濂这次更加谨慎,铁了心防守下去,集结71军、30军和42军等三个军来防守,调来打赢台儿庄战役的防守悍将孙连仲辅佐指挥。

而国军终不辱使命,他们顶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猛攻,利用大别山的险峻地形与敌人巧妙周旋,从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直到国民政府撤离武汉,才撤出小界岭。

与左路军相比,日本右路军进展稍稍快一些,日军第3和第10师团猛攻固始,一番激战后占领该城。

接着沿公路西进潢川,与国军名将张自忠相遇,双方激战整整十天,张自忠完成坚守七天的任务,安全撤退。

日军占领潢川后,直捣罗山、信阳,镇守信阳的是胡宗南的第1军、46军,胡宗南坐拥国军唯一坦克部队和最大炮兵旅。

胡宗南的7个师对战日本两大师团20余天,歼灭敌军2600多人,但在日军火力压制下仍落入下风,最后丢了信阳,退守南阳。

胡宗南的败退标志武汉外围据点尽失,整个武汉完全暴露在敌军枪口下。

此时蒋介石意识到大势已去,便于10月24日下令部队撤退,日军于10月底占领武汉,武汉会战至此结束。

战争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最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

日军虽然占领武汉,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却被粉碎,其有生力量遭到严重打击,军队伤亡人数达到25万。

随着战线的延长,日本再无力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维持。

而国民政府虽然退出武汉,但却完成战略既定目标,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敌,40万将士伤亡,打出了抗战的决心和士气。

正如国民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发出声明:

“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