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走出3位大将,林罗刘的“刘”却未在其中,是哪里有所不及?

追梦的年 2024-07-31 23:46:34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在各野战军中,东野(四野)走出的开国将帅最多。

有林、罗两位元帅;黄克诚、萧劲光、谭政三位大将及三分之一左右的上将。再加上其兵力、火力也是我军之最,堪称全明星阵容。

不过在军衔方面也有个奇怪的地方,当初东野最出名的是“林罗刘”,三人携手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分散部队,整合成一支高效、善战的现代化军队,奠定了东北战局胜利的基础。

但在55年,林罗都是元帅,可刘连大将都不是,与他们差了两级。为何会如此呢?

首先肯定不是能力问题,参谋长刘亚楼有个外号叫“雷公”,如果下面的纵队司令员没打好,他会直接训斥、丝毫不给面子。

而被批评的人,从来没有敢顶撞的,能如此,主要在于刘亚楼的能力让众人非常佩服。他有一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帮助林总打造出了一个适应现代化大兵团作战的指挥机构。

抗日战争时期,刘亚楼大部分时间都在苏联,直到日本投降才跟着苏军回到国内。

他找到林、罗请求安排工作,由于一线部队都是原指挥员带出关的,刘亚楼顶替不了,两位老领导就让他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职务有了,但如何开展工作呢?林总、罗帅都非常忙没下达指示,一头雾水的刘亚楼只好按自己的规划来推进。

彼时整支军队没有磨合好、参谋工作也是一团糟,相关人员作战规划、督战能力弱,传达的命令模棱两可、不及时,导致一线纵队司令员极为不满。

而且很多人觉得参谋就是司令员的随从副官,根本不重视也不愿意投身其中。

针对这些情况,刘亚楼直接上了三板斧:一是提高参谋的荣誉感,他多次以“林罗刘”的名义向全军传达指示,如果谁轻视参谋人员,必将从重处罚。

同时他在部门内加上培训,要求众人必须严谨仔细,嘴上或者指令上不许出现“大概”、“可能”、“差不多”这类的词语。

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后又明确要求,让民主联军内的参谋作风为之一变。

二是亲自点将,从各个部队抽调有文化的干部来培养,他经常亲自去授课,将在苏联学到的先进知识,无私地教给大家,进一步提高团队素质。

三是组建地图科、开办印刷厂,训练绘图人员。有准确的军用地图,命令才能清晰、胜率才能提高,这也是现代化军事作战必备的条件。

经刘亚楼一系列整改,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效率远超从前,为最后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此外,刘亚楼军事指挥方面也特别强,平津战役的天津攻坚,他全权统筹规划,仅用不到30个小时就全歼守敌、解放天津,让两党为之侧目,也加速了傅作义的起义。

所以结合着看,刘亚楼能力方面不会成为军衔的减分项。那没授大将是因为资历吗?其实这影响也不大。

刘亚楼虽然抗战有数年没参与,但他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还是很出彩的。

中央红军长征时,刘亚楼是红2师政委,杨成武是他麾下的团政委;1935年懋功会师后,刘亚楼调任为红1师师长,杨得志、邓华、黄永胜都是他麾下的团级干部;

草地分兵不久,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合并组建陕甘支队,刘亚楼担任2纵副司令员,这个2纵基本是原红三军团的人,这时王平、张爱萍等红三军团的将领都是刘亚楼的下级。

整个抗日战争,刘亚楼基本没上前线,不过解放战争就成了野战军副职。整体来讲,资历方面也没啥问题,毕竟林总抗战期间也因为受伤长期休养了嘛。

刘亚楼没被评为大将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山头”,或者说代表性。“山头”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授衔时没被摆在台面上却又影响重大的因素。

十位大将中,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都是红一方面军的,是红一方面军的;徐海东是红25军的;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的;

陈赓稍有特殊,在红一、红四都战斗过,但他是跟着红一长征,草地分兵也坚决站在红一这边,所以他也算红一方面军的。

这里有两个很值得注意的地方。王树声和许光达在52年评级时是正兵团级,按道理来讲大将要军委委员级,他们还稍低了一些。

之所以最后能成大将,“山头”因素占比就很大。红军的三大主力,再怎么说一个方面军至少要有一个代表吧,王树声和许光达就是那个代表。

还有一点就是,红一方面军的人实在太多了,加起来有七个。

刘亚楼也是红一的,如果把他加上去成11位大将,会更加不平衡;如果不加还是十大将版本,他替换哪一个都不合适。

解放战争不在东北的:粟裕战功出众、实际指挥一个野战军;张云逸资历极老、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瑞卿是保卫战线和华北军区的代表、尚未改制的公安军司令员;

同一系统内的:黄克诚是红三军团代表、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萧劲光在东北担任参谋长的时间比刘亚楼更早,还长期兼任副司令员;

谭政是政治部主任,实际的东北三号首长,党内地位在刘亚楼之前。这么一看,刘亚楼确实没有办法在他们之前。

不过,军衔也并非全部,刘亚楼后来的地位一直非常高。65年去世后,他的葬礼规格甚至超过了后来的一些元帅。

当时他的骨灰直接送到北京中山堂,供首都人民缅怀三天,几乎所有的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他的追悼会(毛主席在井冈山未能回来)。

而追悼会结束后,是老首长林总和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一起护送骨灰到八宝山的,还有十万军民一路含泪跟随。这样的荣耀,全军少有啊。

所以,没有评上大将,对刘亚楼来说,也不算什么大的问题,人民心中有杆称,他的付出和贡献,大家都记得!

1 阅读: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