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抱怨杨勇搞华北山头,王平耐心开导,杨勇:你把问题搞错了

追梦的年 2024-10-27 23:33:10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里,丁盛少将是出了名的“直肠子”,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忌讳。

这种性格,遇到不好相处的人容易出问题,但如果是宽容的领导,反而会多给机会。比如他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埋怨兵团在搞“山头”,结果,让他意外获得更大的战功!

1949年的衡宝战役,丁盛以一个师直插白崇禧后方,搅动了整条战线的局势,因而立下大功也获得“丁大胆”的称号。

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将44军、45军合并成一个军,新番号周总理各取一个数字,是为54军。

至于军长人选,军委讨论后决定让丁盛出任,本来还在南昌学习的丁盛立即赶赴广州报到。磨合、整训了几个月后,丁盛率部入朝参战。

此时已进入战争尾声,志愿军司令部准备在金城前线组织一次大反击,打痛敌人、争取更多谈判的筹码。

为了这次攻势,21军、54军、60军、67军、68军都划归到第20兵团麾下,听从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的指挥。

作战部署会议上,杨勇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集中部队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配属炮兵、坦克部队等特殊兵种对敌逐个击破。

考虑到21军和54军都是刚刚入朝,就作为第二梯队,已熟悉朝鲜环境的60军、67军、68军承担主动。

当时苏联已经认识到我国是有实力的可靠盟友,苏械大量支援到了前线,且志愿军有了丰富的防空经验,后勤运输非常通畅。

杨勇鼓舞士气时就说了一句豪言:你们只管打,饭够吃,弹药管饱!众人听后基本都兴高采烈,唯有丁盛虎着脸在那不为所动。

身边的干部问他怎么了,丁盛就大声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司令员就是在搞华北‘山头‘,重要任务都给华北的老部队,不分给我们。”

大家听后面色各异,仔细一想三个主攻的军还真都是华北部队。杨勇、王平当时都没有说什么,不过王平在会后把丁盛叫到住处,耐心进行思想开导。

王平先肯定了丁盛的积极心态,随后指出丁盛在会上说得不对,不利于团结。丁盛低着头没有说话,但脸上仍是不服。王平见状也不恼,将作战部署的考虑娓娓道来。

华北三个主攻军在朝鲜已战斗很长时间,对地形、气候、敌人情况等方面都摸得很透,打起来能最大程度减少自身伤亡。

21军和54军作为刚调入的部队,贸然冲在第一线,怕给自身造成压力。至于所谓的“山头”,王平也做了解释:

这次是合成军作战,有二野的,有华北的,也有你们四野的,哪里是搞“山头”?再说司令员出自二野,他搞什么“华北山头”?你说我搞,都还有点道理。

丁盛听后连连点头,向王平承认了错误。王平在开导完丁盛后,把这次谈话告知了杨勇,还做出总结政工干部一定要把工作做得细致,这样才能解决指战员们的问题。

没想到杨勇看见王平笃定的样子哈哈大笑,反问一句:你以为真把丁盛的问题解决了啊?你的方向搞错了。

这下轮到王平感觉奇怪了,杨勇解释道:他的确认错了,但只是说“山头”那句话错了。在他的意识里,更多的是抱怨啊,觉得我们分给他的任务太轻,这才是应该解决的。

王平恍然,随后两位首长商议,决定给54军“加码”,让54来承担主攻。这次决定,让54军立下诸多战功。在15天里,54军与敌大小战斗254次,涌现出众多战斗英雄,毙、伤敌7662人。

金城反击战是朝鲜战场最后一次大战,为的是让还想要打下去的李承晚集团能看清形势,包括54军在内的志愿军参战各部,用实力为停战谈判争取到更多筹码!

而对丁盛来说,如果不是那顿牢骚,或许真的出国就是来走个过场,那对他和54军都是遗憾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牢骚都能带来益处。和平年代,丁盛还发过一次牢骚,这让他自身的工作更难开展。

1973年末八大军区对调,丁盛从广州军区转到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但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他感到很多不适应。

首先在住房上,许世友在离开南京前特意叮嘱过肖永银要把中山陵八号还给招待所。本来按照规定,军区司令员要是调离,住所都会留给继任者。

许世友的意思,就是希望军区重新给丁盛找房子。这种有点“下马威”之嫌的举动,让丁盛很不舒服。

后来在军区内部,丁盛也感觉多有掣肘,自己提出的一些新规定,下面的人也不执行,仍按老方法在干,面对这种情况,丁盛的嘴自然闲不住了。

不久后,想搞乱局势的人发话:问题在浙江,根子在南京。南京是没有许世友的许世友。

此语分量很重,丁盛在工作中也经常感觉受到许世友的影响,就附和着在一次会议上抱怨:尽管我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但当得窝囊,哪个听我的?司令部更是铁板一块!

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肖永银听后生气地反驳:“司令部铁板一块是什么意思?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可以敲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嘛…”闹到最后,不欢而散。

既然已经直接对峙,就不存在温情脉脉了,丁盛接下来的几年更感觉多处碰壁,工作很难展开。

所以,发牢骚,要看人、看环境来发,否则绝非好事啊!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