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军被一分为三,丁盛竟愤怒地质问杨勇:你们为什么要拆分54军?

筱叭酱 2025-01-14 13:36:30
前言

新中国成立不久,便因局势所迫开启抗美援朝战争。其实,双方早已开始和谈,可美国总想伺机扭转战局,即便不能,哪怕赢得几场战斗也好,如此在谈判桌上就能更有底气,于是双方便僵持不下。

抗美援朝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朝鲜的局势依旧无太大变化。于是,毛主席派遣杨勇将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出任司令员。然而,杨勇将军刚到不久,54军军长丁盛就质问他为何要拆分54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为什么要拆

1953年7月的某一日,杨勇将军着手筹备即将来临的夏季反击战了。事实上,关于金城战役,之前就已经开过一次会了。杨勇将军虽说是刚到此处,可在前来之前,他就对朝鲜的状况有了确切的知悉。

甚至可以讲,他来的时间虽说不长,可在指挥上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杨勇本就能力超群,这一点军中领导们也都一致公认。

会议之上,杨勇迅速开启作战计划的阐述。对于各支军队的部署,杨勇规划得细致入微。会议室里,绝大多数人对这一安排毫无异议,甚至已跃跃欲试。

自然,有赞同之人,便会有持异议者,时任54军军长的丁盛便是其中有想法之人。他对杨勇的安排略感不满,丁盛本就性格直率,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于是在会上便向杨勇直抒己见。

“为何要拆分54军?司令员这是在搞小团体主义,把重要任务都分给华北部队了!”这话一出口,会议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杨勇将军与政委王平当时也未作声,杨勇将军的性子便是如此。话虽说出来了,可此时的丁盛心里依旧满是愤懑。

毛主席向来反对军中山头主义,这种主义绝不应存在,而丁盛当下的心态亦不可取。朝鲜战场的艰苦自不必言,军长若带着情绪作战,很可能对整支军队产生影响。

丁盛将军为何会这么讲?要知道,丁盛将军可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实际上,就当时的情形而言,作为军长的丁盛有那样的想法,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杨勇把20兵团和54军这四个军的兵力一分为三,进行三线作战。

54军的基干力量被编入20兵团下辖的60、67、68这三个军之中,而54军的134师被列为预备役。需要提及的是,20兵团本就隶属于华北部队。54军的兵力大多都编入那三个军了,余下的人依旧充当预备役,将军当时的心境,大抵可以想见。

丁盛在东野可是赫赫有名的猛将。对将军而言,一生所求莫过于驰骋沙场,奋勇征战。丁盛也好,54军也罢,他们的实力众人皆知。让他们充当辅助部队,将军心里自是万般不甘,仿若雄鹰被缚了翅膀。就像杨勇将军那样,丁盛入朝未久,也渴望打出一场大胜仗,在那异国的战场上奏响胜利的华章。

会议一结束,政委王平就找到丁盛。王平理解丁盛渴望上战场的心情,也给予了肯定,可还是批评了他在会上的发言。王平觉得,丁盛的发言欠佳,既产生了不良影响,又会对后期指挥工作造成干扰。

丁盛提及的所谓“山头”问题,王平也作出了解释:“你称杨司令员搞山头,可他属于二野,又怎会去搞华北山头?”听王平这么一说,丁盛马上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那股不服气就如同被一阵清风瞬间吹散了,还端正态度表示了歉意。

这边杨勇知晓丁盛的心境后,迅速给丁盛下达了一项新任务。此次作战的对象并非美军,而是伪军,伪军的战力与美军相比那可真是天差地别。杨勇还为丁盛安排了一个厉害的对手——首都军,让他们前去作战。

闻听此言,丁盛当下便没了异议,兴冲冲地率部队返回做准备去了。众人皆知丁盛的脾性,他就是个直性子的人,心地纯善,毫无歹意。说起来,丁盛如此渴望建立功勋还有一个缘故,那便是54军组建未久,恰似初升的朝阳,正待发光发热。

二、54军

1952年,中央决定从44军和45军各自抽出一部分,组建一支新的军队。组建这支军队的目的,便是奔赴朝鲜战场作战。两军合而为一组建新军,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番号问题。

番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一方面,两支军队很难达成共识。两支军队都不愿裁撤自己的番号,因为一旦没了番号,就意味着这支军队将不复存在,就连往昔的辉煌战绩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这两支军队皆有着漫长的历史。双方各有其理,若依人数而论,当采用45军的番号,可44军的组建在先。谈及资历,两支军队也相差无几,我党诸多干部都曾在这两支军队中任职。

两军对峙难分高下,只能把此事上报军区。可军区也不便擅自决断,于是这一问题又被继续上报给中央军委,当时中央军委的大权掌握在周总理手中。周总理获悉此事后,立马把这两支军队召集到一处,为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便是从各支军队里挑选一个数字,由此组成一个新的番号,于是“54军”便应运而生了。54军军长之职则由丁盛将军担任。当然,为何选定丁盛,也是众说纷纭,其中较为主流的说法是源于解放战争后期丁盛在军中的表现。

众人皆知,丁盛在军中一直有着“丁大胆”这一外号,此称呼对将军而言颇为贴切。在解放战争的衡宝战役里,他的表现就颇受领导人嘉许。54军到了丁盛麾下,他自是希望将其发展壮大,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丁盛为何会在会议上表现出不满了。

三、两位贵人

丁盛的人生中有两位贵人,此二人对他影响极大。丁盛与我党诸多将军一样,出身贫寒农家。将军十七岁时就投身红军队伍,他幼时连饭都吃不上,读书识字更是奢望。

丁盛最早进入军队时,也是个懵懂无知的糙汉子。他识字,那是后来在军中慢慢学的。自打进了红军,他就一直担任通信员。他工作极为出色,深得上级领导的垂青,也正因如此,他才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丁盛受命来到王稼祥身旁,担任其通信员。王稼祥在军中可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人,他对这个小同志丁盛很是喜爱。在陪伴王稼祥的日子里,丁盛获益匪浅。

王稼祥一有空就会教丁盛读书识字。可一直当通信员毕竟不是长远的打算,于是王稼祥把丁盛推荐给了第三军团的领导。丁盛对王稼祥满是感激,感激之情宛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甚至说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般诚挚的话语。

由于受到上级的赏识,丁盛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从一名普通小兵成长为能够指挥战斗之人,解放战争时期是丁盛大放异彩的阶段,彼时他已是东野麾下一员猛将。也正是在东野,他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亦是他的第二位导师——林总。

丁盛在林总身旁时,亦汲取了诸多知识,正因为有这些知识的积累,才成就了他日后辉煌的战绩。

结语

丁盛所率的54军虽非首批入朝作战,但其在朝鲜战场上的功绩亦是极为耀眼的,直至1958年才归国。

1 阅读: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