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内部突现重大裂痕,美国被曝计划2025年后停止参与欧洲联合军演规划,此举将直接动摇北约军事体系根基。消息引发欧洲多国恐慌,德国媒体甚至疾呼“必须拆除美国埋在欧洲军备中的遥控炸弹”,暴露出欧洲防务自主化道路上的致命软肋。
据瑞典媒体报道,美国通知北约盟友将重新分配军事资源,削减对欧洲军演的投入。作为北约近七成军费承担者,美国的退出使欧洲突然直面现实:北约现有185场年度联合演习中,超90%依赖美军指挥系统与后勤支持。
更严峻的是,欧洲国家半数现役武器来自美国,包括德国新购的35架F-35战机,其运作完全依赖美方数据链与自主后勤系统。军事专家警告,若美方切断技术支援,欧洲先进武器可能集体“瘫痪”。
欧盟虽紧急启动千亿欧元防务基金,但现实困境接踵而至:欧洲军工产能仅能满足35%的弹药需求;战斗机研发需至少十年周期;北约内部对“欧洲军”指挥权归属争执不休。
法国推动的“未来空战系统”项目因技术分歧濒临流产,德国主导的“欧洲天空之盾”防空系统仍采购美国“爱国者”导弹。看似雄心勃勃的自主计划,实则难以摆脱美国技术体系掣肘。
欧洲防务暴露结构性危机:意大利F-35机队需每72小时向美国加密传输飞行数据;西班牙潜艇因美国拒供火控系统推迟服役;波兰“海马斯”火箭炮在软件升级前无法使用新型弹药。这些“数字锁”使美国能随时掐断欧洲武器效能。德国前外长坦言:“我们的军队挂着欧盟旗,但启动密码在华盛顿。”
面对美国战略收缩,欧洲陷入安全悖论:加速自主化需承受十年以上军力空窗期,继续依附则可能沦为美国对俄博弈的炮灰。乌克兰危机期间,美国已抽调驻德基地30%装备援乌,暴露出欧洲战备物资的极度匮乏。分析人士指出,若失去美国军演体系支撑,北约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将倒退至冷战前水平。
这场撤资风波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欧洲的防务自主幻梦。当“特朗普开关”高悬头顶,欧盟是咬牙承受万亿欧元的产业重构代价,还是重回受制于人的老路,将成为未来十年欧洲地缘政治的核心命题。
赶走美国佬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