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生无法望闻切,DeepSeek当中医,开的药真的靠谱吗?

昭华文使 2025-03-25 16:58:02

DeepSeek以惊人的中文理解能力和本地化支持在2025年1月面世后迅速走红。

到2月初,社交媒体已经掀起了一股DeepSeek问诊热潮。

用户们纷纷尝试让AI解决从感冒发烧到慢性疾病的各种健康问题,甚至有人将AI处方与真实医生处方进行对比,发现相似度高得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正规医疗机构也开始拥抱AI技术。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宣布接入DeepSeek助力医疗智能化。

香港医管局更是从3月起在六家医院试行生成式AI辅助医生工作。

这种医患两端的热情,使得AI医疗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

她最初只是出于好奇下载DeepSeek尝试算命,后来发现有人用它问诊,便抱着实验心态先为自己分析体质,感觉准确后再将女儿情况输入。

令人惊讶的是,DeepSeek仅用53秒就生成了一份中成药处方。

按照这个方案服药后,女儿的身体状况日渐改善:手心热度恢复正常,大便通畅,食欲增强,皮肤也变得红润起来。

这个曾经病痛缠身的孩子,竟在15天内展现出显著好转。

当质疑声浪袭来,指责她鲁莽、盲目信任AI时,妙妙妈妈的回应简单明了——她只看重最终效果。

湖南的袁莉有两个孩子,她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共同困境:医生问诊时间极其有限,即使做了检查,医生也少有耐心详细解释各项指标含义。

相比之下,DeepSeek不仅能立刻分析检验单,还会展示完整思考过程,提供专业分析和用药建议,满足了患者被忽视的信息需求。

——【·医生们怎么看?·】——

这股AI医疗热潮也引起了医疗专业人士的好奇。

作为专业人士,他深知信息输入的关键性。

他不只提供基本症状,还包括个人信息、地理位置、发病背景等全面细节,甚至指定了希望AI使用的辨证系统。

这些专业引导下,DeepSeek给出的处方经过他微调后确实有效,但他仍保持理性评价:AI开方模式相对机械,离真正的中医辨证论治尚有距离。

奉贤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医生严烨通过测试发现,DeepSeek能提供合理方剂,但缺乏医生必要的追问能力。

——【·为何AI难以完全复制中医精髓?·】——

有趣的是,ChatGPT在西医领域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202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显示,专家认为ChatGPT的诊断质量超越真人医生,同理心得分更是人类医生的9.8倍。

德国研究团队2024年得出的结论也相似。

然而,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差异使得AI复制中医诊疗过程面临独特挑战。

西医依赖统一指标和标准化流程,适合AI学习;而中医流派多样,理论体系经历数千年演变,各流派对同一症状的理解和治疗思路可能截然不同。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睿进一步指出中医的高度个性化特点:同样是咳嗽症状,经过全面问诊后,十个患者可能得到十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

更令人担忧的是药物安全问题。

但像麻黄、附子等药性强烈的中药,理应需要专业中医处方和药师审核才能购买。

然而现实是,这些需要专业监管的药材在网络平台和实体药店都能轻易购得,唯一的不确定性可能只是药材质量。

这种监管漏洞使得AI处方的潜在风险大大增加。

自行用药的危害已有大量案例证明。

目前的法律框架也存在空白,根据中国《医疗器材监督管理条例》,AI尚未被认定为法律主体,无法为医疗事故承担责任。

虽然2025年2月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已明令禁止网络医院使用AI生成处方,但个人使用领域仍处于监管盲区。

——【·如何安全驾驭AI医疗·】——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AI医疗,研发者和用户正在探索安全边界。

二是采用经典名方并经专业中医师审核;

三是基于标准体质分类系统设计问题,确保准确判断用户体质。

妙妙妈妈也采取了类似策略,主要让AI推荐中成药并先自行尝试,确保安全。

值得肯定的是,DeepSeek也展现了责任意识。

测试表明,当被要求开具中药处方时,AI会主动提示风险并建议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这种自我约束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经历了完整AI问诊周期后,妙妙妈妈的态度更加理性平衡。

她认识到AI虽有惊人能力但也存在明显局限,某些复杂问题上仍无法替代专业医生,这种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过度依赖的态度,或许是当前阶段最明智的选择。

在医疗这一关乎生命的领域,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完全替代医者的专业判断与临床经验。

AI与中医的结合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融合之路。

只有正确定位AI的辅助角色,才能真正让技术为人类健康服务,而非制造新的风险。

在这个AI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拥抱创新,也要保持理性。

这,才是技术与传统智慧和谐共存之道。

参考资料:

0 阅读:0

昭华文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