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经常会出现农民失去土地,然后变得流离失所的情况。但是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就是古代有那么多的荒地或者是空地,为何农民宁愿去外面流浪,也不愿意去开垦荒地呢?实际上并非农民不愿意去开垦荒地,而是当时的条件有限,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去开垦。
当时能被种的土地,实际上都是良田,有着优越的土壤和灌溉。但荒地往往土质不好,地里还有很多的碎石子。加上当时人们的工具落后,没有良好的垦荒设备,而且荒地的灌溉也不如已经开垦的土地。这些都导致人们不愿意去开垦荒地。就算有人愿意在荒地上种庄稼,但种下去的种子往往都比收成多,这就是白白浪费了粮食。古代粮食尤其是荒年的粮食及其珍贵,根本经不起浪费。
所以说,当时的农民宁愿租种地主土地,也不愿意去开垦荒地,并非因为他们懒吃不起苦,而是开垦荒地往往得不偿失。开垦了荒地之后,农民还要向国家缴纳赋税,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而言,开垦荒地往往需要牛和农业工具,农民一般都有工具,但很少家庭拥有牛。开垦荒地的难度无形中增大了,这也是当时的技术水平做不到的。并非当时人们懒,而是当时农民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不允许他们去开垦荒地。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冒着被饿死的风险,去外面乞讨。
所以说,古代荒地虽然多,但也不是都能开垦的。如果去山林开垦,说不定还会遇到猛兽,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只好出卖自己的力气,去租种地主土地为地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