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当汉奸让母亲蒙羞自缢,建国后被处决时,公安厅长:枪下留人

同巍聊历史 2024-04-19 08:46:01

1951年,湖北省公安厅接到下级公安局报告,称抗战时期著名大汉奸黄标已落网,现向上级请示是否上报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对其执行枪决。

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结果文件递到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手中,却立即被其叫停。

原来,秘书前来递交文件时,按照惯例先向陈一新简单阐述文件基本内容。

不曾想,他一听到黄标要被枪毙的消息,当即激动地从办公椅上站起来。

“什么!要枪毙黄标?”

说完,又深觉自己有些失态,定了定神,严肃地吩咐秘书立即致电下属公安局,言明此人身份特殊,不得执行枪决。

“汉奸当然要惩处,可黄标他不是汉奸,而是大功臣啊!”

那么,陈一新为何要阻止枪决“大汉奸”黄标呢?黄标究竟是什么身份,最后结局怎样?

从革命志士到仁义大哥

1938年年底,日军攻占沔阳县,但因遭到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殖民统治进行得极不顺利。

日军便想找来一个傀儡,可是选谁呢?最后在汉奸雷筱圃的建议下确定了人选:黄标。

那为什么会选上黄标呢?

黄标少时因家庭贫困,曾与母亲一同流浪乞讨,结果不幸和母亲失散。

幸而遇到一位道士,不仅将他带回道观,给予吃食和住宿,还教授他武功。

等他得知母亲消息,下山寻她时,早已练就一身武艺。

回到家,黄标才发现母亲原本双眼炯炯有神的双眼,在他走丢后竟生生哭瞎。

1925年,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黄标带领数百名村民在沔阳县发起农民运动,反抗恶霸劣绅的压迫,政府的苛捐杂税,声势浩大。

不过这场农民运动很快被镇压,黄标等人也因此被通缉,无奈之下躲藏上山。

在黄麻起义之后,他又带领众人参加革命,凭借英勇的表现被组织所看中,成为沔阳县苏维埃政府经互会主席。

在这段时间里,黄标还是一位革命志士,那后来究竟发生何事,让他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呢?

变故发生在七年后,他奉命所领导的洞庭湖农民运动,因叛徒告密而惨遭失败。

情况危急之下,队伍被打散,为留存革命力量,黄标不得不四处逃难。

巧合之下,他因救下金华寨寨主的侄女,而被邀请上山。

在此期间,他凭借一身武艺和过人胆识,深得寨主器重,受到多次提携,最后还成功接手金华寨,成为洪帮首领。

成为首领后,黄标对洪帮进行了一番整顿,不仅立下诸多规矩来约束手下,还时常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不久,洪帮彻底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为深受百姓爱戴的帮派,黄标更是因此被亲切地称为“仁义大哥”,声望极高。

那要找傀儡,必定要找当地声望最高的,黄标便成为日军的首选目标。

日军多次上门威逼利诱,黄标却不为所动,坚决不做卖国贼。

汉奸之虚,卧底之实

就在黄标怎么也不肯答应日军时,他昔日的老领导却突然找上门,要求他去做“汉奸”,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当时,中共襄南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等几位黄标当初所在队伍的老首长,扮作售卖货物的老乡上了山找到黄标,希望他能够答应日军的邀请。

本来黄标怎么也不肯同意,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五尺男儿,无论如何都不能向日军屈服。

“我们知道你对此有所抵触,但是现在与日军相比,我们的力量很是薄弱,许多活动都需要里应外合,如果没有内应,那损失一定是惨重的。”

见黄标还是有些犹豫,李人林继续开口说道:

“组织上交给你这个任务并不是有意为难你,只是你恰巧正在被拉拢,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日军的信任,获取情报会更及时,对革命的帮助也更大一些。”

做一个卧底并不容易,除了需要时刻谨防被敌人发现自己的身份,自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不是所有人在面对同胞、亲人朋友的白眼谩骂时,都能够坦然接受的。

不过黄标在再三思虑之下,还是答应在日军做卧底,他说:

“既然党和人民需要我,那我就要站出来!”

在日军做卧底的滋味并不好受,除当时的几位首长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外,所有人都以为他被权财蒙蔽双眼,投敌叛国,当了汉奸。

平日里对他笑脸相迎的百姓们,现在见他却没有一丝好脸色,要不是食物珍贵,恨不得将手中的鸡蛋、烂菜叶都扔向他。

更让他痛苦的是,他的母亲以为他是真汉奸,悲愤交织之下,竟上吊自缢。

得知母亲死讯的他悲痛欲绝,急忙赶回家,却被哥哥挡在门前,告知母亲死前拒绝他为自己服丧。

母亲的去世、哥哥的误解,都令黄标痛不欲生。他跪在家门前,几次欲把事情的真相宣泄而出,可他不能。

一旦说出来,那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于是,黄标只能默默承受着哥哥的谩骂,亲人的指责。

在做卧底的期间,黄标多次利用“偷梁换柱”的方法,用被拷打得面目全非的土匪、重刑犯,代替被抓的地下党员执行枪决,解救出不少革命战士。

此外,他还曾建造过一座玄灵宫,将得来的香火钱上交组织,作为军费开支。

据记载,他所在党组织的上交款项是当地党组织的主要财政支柱。

可他做的这些事情却没有人知道。

忍辱负重,四十年终得正名

好在五年后,日军宣告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他终于能够挺起腰杆做人。

不久,黄标便带着手底下几百号人,来到鄂豫皖湘赣根据地。

当时,李人林还特意为他的到来举行一场欢迎会,并在会上昭告众人他的真实身份。

可惜很快到来的解放战争,却没能让这一消息在军中传播开来。

战乱打散了队伍,以至于建国之后黄标却难以自证清白。

1951年,黄标被突然到来的警察抓进监狱,即将执行枪决之际被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拦下。

可当年知道实情的人少之又少,许多知情人还因战乱牺牲或失联。

虽有陈一新作证,但黄标最后还是因证据不足,被判刑十年,两年后郁郁而终。

直到1955年,黄标的儿子黄忠汉在偶然翻看父亲遗物时,才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很可能并不是大汉奸。

想到父亲极有可能是含冤而死,黄忠汉顿时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要搜集到更多的证据,让父亲沉冤昭雪。

于是,他根据父亲与他人书信往来中的只言片语,提炼出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再根据这些线索寻找相关的史实记载。

由于黄标的卧底身份十分保密,在当时的许多记载中,他都是以汉奸的形象出现。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忠汉最后在《洪湖革命史》中,找到可以证明父亲身份的一段话:

“1940年6月,我们派遣出诸如黄标、刘凤亭等秘密工作人员,打入敌伪内部……”

这个线索的出现让黄忠汉十分惊喜,但为避免同名同姓的可能,他前后将书翻阅几遍,对比出身、事迹、身边人物,才最终证明这确是父亲黄标。

为洗清父亲身上的冤屈,为其正名,他奔走呼告二十多年,最后终于等到父亲被宣判无罪的那天。

1979年9月15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复查,决定撤销对黄标的叛国罪判决,宣告其无罪。

事后黄忠汉来到黄标的墓前,哽咽地向其宣读这份判他无罪的判决书,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三十五年后,在黄标去世后的第六十一年,2014年,这位人民英雄被移葬于湘鄂西苏区的革命烈士陵园,供人纪念。

结语

自古忠孝两难全,黄标本想在双眼失明的母亲膝下好好尽孝,可民族危难,国土被侵占,人民备受压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标毅然地站了出来,为人民、为国家抗争。

在那段艰难岁月之中,像黄标这类卧底英雄,他们身处敌后,肩负重任,不仅需要时刻提防身份暴露,还需要忍受来自亲人的不解和谩骂。

其中的孤独与痛苦令人难以想象,可他们却从未动摇过心中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是他们的忍辱负重,换来了现今的安宁生活,向他们致敬。

-END-

【文|过冬】

【编辑|长庚】

25 阅读:8924
评论列表
  • 2024-04-20 17:00

    民族英雄

  • 2024-04-20 17:27

    真如风筝,断线后黑白难以自证。英雄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