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扩供给、促便利、强保障、优环境"四大维度推出12项具体举措,旨在破解家政服务"供给不优"" 消费不便 ""保障不足"等痛点,推动家政服务从基础劳务型向品质服务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生活需求。
新政聚焦供给质量提升,首次提出发展"深度保洁、整理收纳、室内空气治理" 等10类新兴服务领域,鼓励家政企业与装修、家居行业跨界融合,开发"家政+养老"" 家政+育儿"等复合型服务产品。针对人才缺口,明确将紧缺家政职业纳入地方急需紧缺目录,依托"家政信用查"平台开展百万家政服务员免费线上培训,并支持高职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培养职业化技能人才。
在品牌化建设方面,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家政企业等级评定体系,培育100家以上连锁化龙头企业,打造"巾帼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通过特许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行业整合,力争3年内培育5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家政服务品牌。
为解决"找家政难"问题,新政要求将家政服务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支持企业在社区设立嵌入式服务网点,提供"点单式、分时段"微服务,重点满足共享保洁、临时照护、接送服务等高频需求。特别提出"家政+养老"融合模式,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可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护理与日常保洁、康复照料等服务一体化供给。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明确支持家政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智能派单、服务溯源等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鼓励发展平台型家政企业,通过APP、小程序提供"服务方案定制-过程实时监控-效果在线评价"全流程服务,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80%以上规模家政企业数字化转型。
针对企业运营成本高、从业人员保障弱等问题,新政推出多项硬核支持政策:对新建社区家政网点给予租金补贴,水电费用按居民价格执行;支持企业为家政员购买意外伤害险和职业责任险,符合条件的可获财政补贴;推动灵活就业家政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将其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金融支持方面,要求银行机构开发"家政快贷""员工制企业专项贷"等产品,简化审批流程;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家政服务质量险""雇主责任险"等险种,构建覆盖企业、员工、消费者的三维风险保障体系。预计2025年家政行业信贷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参保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
为破解家政服务"信任痛点",新政提出升级"家政信用查"平台,实现全国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消费者可扫码查询服务员从业记录、培训情况和信用评价。同时修订合同示范文本,推广电子化签约,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权责划分,从源头减少纠纷。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将加快制定整理收纳、养老护理等细分领域服务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标的团体标准,并通过平台向社会公示。建立服务质量"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