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1087.BJ)的一纸公告,将这家种业龙头再次推向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原董事长侯传伟因年龄原因卸任,深耕金融领域20年、主导公司北交所上市的李敏接棒。这场人事更迭,恰似秋乐种业近年发展的缩影:从高光上市到业绩承压,从股价过山车到种业振兴大潮中的艰难转型。
股价“冰与火”:从北交所新星到业绩变脸
时间回溯至2022年12月7日,秋乐种业以“河南种业第一股”身份登陆北交所,首日开盘价5.99元/股,发行价10元/股一度破发,但随后在政策红利下开启逆袭。2023年,其股价全年涨幅达107.66%,最高触及15.29元,成为种业板块“黑马”410。然而,2024年画风突变:玉米种子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6.77%,净利润缩水35.99%,股价年内跌幅超30%,市值蒸发近10亿元56。截至2025年3月14日收盘,股价报13.46元,较历史高点腰斩,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
年报里的“种业寒冬”:玉米红海与研发赌局
翻开2024年年报,秋乐种业的困境跃然纸上:主营业务中,曾占比66.34%的花生种子收入锐减,玉米种子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滑,而研发费用同比激增超70%。这背后是行业的集体阵痛:全国玉米制种面积连续三年过剩,库存量突破10亿公斤,头部企业被迫“以价换量”。但秋乐种业选择逆势加码研发,年内新增8项植物新品种权,测试点覆盖黄淮海至西南地区,试图以品种迭代破局。
换帅谋变:资本老将的种业新棋局
新任董事长李敏的履历颇具象征意义——从交通银行支行行长到种企掌舵者,她的上位被解读为秋乐种业从“科研驱动”向“资本+科技双轮驱动”转型的信号。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已启动并购计划,目标锁定北方春玉米市场份额扩张。这一战略与国际种业巨头先正达、拜耳的成长路径不谋而合,但能否在行业低谷期“抄底”成功,仍是未知数。
政策暖风下的生死时速
尽管短期承压,种业振兴的国家战略仍为秋乐种业留出想象空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河南省更将其列入种企雁阵“头雁”名单。公司最新动作显示,其正加速建设生物育种实验室,并在转基因玉米品种储备上悄然布局。分析师指出,若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落地,秋乐种业或迎来估值重构机遇。
记者观察
站在郑州农业路的秋乐种业总部,墙上“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的牌匾与实时跳动的股价行情屏形成微妙对照。对于李敏和她的团队而言,这场换帅不仅是权力交接,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何在行业洗牌期抓住政策风口,将资本运作能力转化为市场份额,将决定这家老牌种企能否穿越周期,真正成为种业振兴的“河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