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转业军人来农场嫌条件艰苦,闹情绪不下车,师长一把撕开上衣,露出伤痕累累的胸

修为之士 2024-07-31 17:31:31

1965年冬天,五师师长张顺国到八十九团六连检查工作。

这个连队分配了一批天津女知青,由于当时连队刚组建不久,条件比较差。这些远离城市远离父母的女孩子7个人住在一间小房里。

刺骨的寒风从门洞里长驱直入,房间和外面一样寒冷。挂在铁丝上的毛巾被冻成冰板,洗脸盆的水稍稍晚泼一会,就冻成了冰疙瘩。

每天晚上睡觉前,她们用毛毛柴把砖头烧热,放到被窝里,齐声背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然后鼓起勇气钻进被窝。

张师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把那位连领导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当时连队的确很困难,全连也找不出一块门板,就买了条稻草帘子给知青挂上。

可是不几天,风吹人拉,稻草帘就散了。半个月后,张师长又来到这个连队,一看就火冒三丈,责令那位领导立即解决这一问题;那位导又买了一条毡子挂在门上。

这就是这个连的天津女知青第一次看到张师长的情景。几十年年过去了,这件事她们都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兵团第五师是1960年开始开发博乐垦区的,一到博乐,部队就投入开荒生产热潮之中,住的是地窝子、羊圈,吃的是发霉的玉米面,条件十分艰苦。

1964年、1965年两年,从河南公安总队、北京警卫师等部队分配来一大批复员军人。

汽车一到各团团部,这些城市兵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荒凉。部分复员军人和家属思想开始波动,一些家属在车上抽抽搭搭哭泣起来。

情况比较严重的是八十六团,有9对军人、家属在车上待了一个星期,吃饭都不下车。他们在车上吃车上睡,谁说也没用。团领导无奈,只好向师党委汇报了这件事。

张师长听取汇报后,立即赶到八十六团。他下车,就被军人家属围成一圈,七嘴八舌的声音比师长的还大,提了一大堆

难题。

张顺国召开复员军人、党员大会,不下车的9人坐在最前面,那天他的确发火了,讲了足足有6小时。

“你们是北京警卫师的,是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真没想到你们的思想觉悟这么低(指那九人),你们当了几年兵就有资本了,就可以不艰苦奋斗啦。你们打了几次仗?你们身上受了多少伤?”说着,张顺国激动地一下撩起上衣,露出条条伤痕:“你们看看。”

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这里是艰苦、是荒凉,但再苦也没有扛枪打仗的时候苦呀。再说,军人要服从命令,党员更要听从指挥。广大的五师干部职工已经在这里奋斗几年了。他们也是从内地来的,不少是一路扛枪打来的老兵,他们不知道苦吗?可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有了这一点,再大的苦再大的难他们都克服了。”

那天他情绪激昂,滔滔不绝,从战争年代讲到现在,又把五师的发展前景描绘了一番。讲的那些军人坐不住了,那9个人更是羞愧满面,当场向师长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动员家属立即下车。

之后,师党委树立了“友谊农场好八班”为全师复转军人的先进典型。

这个班全是转业军人,他们不但安心边疆建设,而且创造了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的好成绩。

张顺国师长对这个班倍加关心,每次到那个农场都要去看看好八班的战士,勉励他们搞好生产,加强文化学习,提高军事素质,为全师的转业军人做出表率。并规定班长张书馨每月向师党委写一份书面汇报,以便及时掌握班里的情况。

张书馨到师里开会,张顺国师长总是让他到家坐坐。树立了一个班,安定了一大片,那批转业军人绝大多数在五师干了20多年,为五师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那些闹情绪不下车的转业军人,后来有不少也成了张顺国的朋友。

【编者后记】

张顺国 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南泥湾大生产时,他是开荒模范。因身体多处受伤,组织安排他回四川省公安部门工作。1955年,在他多次向组织提出请求后,终于回到新疆老部队--农五师。1988年,张顺国因战伤复发去世。

是师长,也是性情之人,有关张顺国师长的传说有很多。

他身上有七八处战伤,斜着膀子走路;他脾气特别大,有一一批转业军人嫌农场条件艰苦,闹思想情绪,不下车。张顺国一把撕开上衣,露出伤痕累累的胸。

他大声问道:“你们谁是师长?谁身上的战伤有我多?”转业军人全傻了。这时,张顺国大吼一声:“听我命令,全体干部战士下车。”转业军人都被镇住了,乖乖下了车。张顺国的这段铁事在五师流传很广。

作者:张光辉

推荐阅读:

60年代,孩子生病他四处借钱无果,我将10元钱悄悄塞进他衣兜,20多年后竟然发生这事

1958年我来新疆,三年后被遣返,再次来疆的几十年后,我成了全国知名企业家

1959年, 我们外出执行测量任务迷了路,深陷绝境,幸亏细心的王场长成功搭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