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奇迹”后,年轻人躺平了,韩国何去何从?

花开半夏夜 2024-12-28 21:35:11

韩国人正深陷困境,成为真正的“寒国”,而这一困境率先冲击着年轻人。

他们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结不起婚,进而选择消极对待,不工作、不考试、不消费、不生育,沦为失去梦想、迷茫黯淡的一代。

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1年,韩国独居人口数量攀升至716.6万,同比增加95万,占韩国家庭总数的33%。韩国官方也深感困惑,试图探究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的内心想法,为此还出版了《我们MZ新时代》一书,书中提及年轻人走向了极端,企图通过冒险一搏实现阶层跃升。

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开始沉迷于彩票、炒股、炒币,幻想一夜暴富。

2021年,韩国虚拟账户多达500万个,有十分之一的韩国人参与炒币;2022年,股票交易账户超6000万,甚至超过韩国总人口数。

风险相对较低的彩票销售更是火爆,销售额高达6.4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在社交媒体上,韩国人刮刮乐的相关内容成为热门流量。

曾有媒体采访韩国年轻人是否知晓彩票中奖是小概率事件,得到的回答却是“买彩票能让我们心怀希望,因为我们这一代已然毫无希望可言”。

全球不平等实验室调查显示,韩国前10%富人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46.5%,而能进入大财阀企业——韩国最好的工作单位的,大多来自家境优越的家庭。

韩国的年轻一代士气低落,失去了拼搏的锐气与对未来的希望,致使经济发展停滞,沦为纸上谈兵。

去年,韩国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大学生就业艰难,毕业即失业。

辛苦读完大学,原本期望能风光进入财阀企业,成为人生赢家,现实却给了沉重一击,最终的出路要么是进电子厂当工人,要么送外卖,要么做个普通文员,像三星集团那样的岗位,普通人根本不敢奢望,即便顶级大学毕业生想入职,也要经历严苛考试,录取率仅4%,比最难考的大学录取率还低3%。

韩国青年就业率仅42.1%,远低于美国、日本,他们难以摆脱“孔乙己长衫”的困境。

在不愿读书的背后,是韩国年轻人长期存在的拜金文化。

他们饮食消费节俭,穿戴却追求奢华,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韩国人均在奢侈品上的消费为325美元,位居世界首位。

许多年轻人秉持“you only live once”的人生信条,意思是人生仅有一次,既然如此,买不起房就买包包。

如今,他们或许意识到生活充满挫折,人会逐渐老去,欲望也随之消逝。他们赚到钱后,要么用于享受,取悦自己,要么拿去投机,幻想一夜暴富,更有极端者甚至放弃生命。

年轻人纷纷表示“我觉醒了,与其做一头不停遭受磨难的牛,不如奋起反抗”。韩国的问题为何一直得不到解决?答案残酷,根源早在韩国崛起之时就已埋下。

1961年,韩国GDP仅24亿美元,人均GDP93美元,三分之一人口失业,是当时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为创造美好未来,韩国喊出“经济第一”的口号,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开启以轻工业产品换外汇的世界工厂模式,韩国财阀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

韩国政府责令银行向财阀提供低息甚至免息贷款,财阀拿到资金后,首先扩大企业规模,还必须完成政府制定的出口指标,赚取外汇利润后返还给政府,政府再用这笔资金升级产业,这套模式借鉴自日本。

为加速韩国企业成长,韩国还出台法规,购买外国产品的韩国人会面临牢狱之灾,这一举措如今看来颇为极端。同时,为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韩国选拔知识青年赴外国打工,如1964年,有15000名青年报名赴德国挖煤,最终仅250多人入选。

同年,时任韩国总统前往德国井下,对那些为挣外汇寄回国而辛苦挖煤的年轻人说:“即便我们这代人看不到,也要为子孙后代打下繁荣根基。”台下韩国青年闻言落泪,而这泪水背后,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启。

1962年至1994年,韩国GDP年均增速高达9%,持续狂飙32年,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年收入增长百倍,突破1万美元,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造船业位居全球第二,轮胎业全球第二,纺织业全球第四,汽车业全球第五,钢铁业全球第六,成绩斐然。

然而,成功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韩国人开始骄傲自满。从昔日清朝附庸、日本殖民地,再到战乱纷飞的农业国,如今经济腾飞,他们开始肆意消费,当时甚至有“有赌场的地方就有韩国老板豪赌”的说法。韩国的初高中校园攀比之风盛行,一瓶香水动辄上千人民币。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所有狂暴的欢愉,最终都将以狂暴终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瞬间面临绝境,离国家破产仅差7天,外债超200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仅有300亿美元。

曾经铸就“汉江奇迹”的财阀制度,此时却成为拖垮韩国的罪魁祸首,韩国前30大财阀平均负债率超400%,其中6家直接倒闭,三星、现代、大宇等巨头也濒临破产,财阀一旦倒下,债主银行也将遭受重创,整个经济体系濒临崩溃。

普通韩国民众惊恐万分,辛苦积攒一辈子买的房子,一夜之间价值归零,两周内自杀人数多达1万。为求生存,韩国向美国低头。

1997年12月3日,这一天成为韩国人刻骨铭心的国耻日,韩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署援助协议。韩国虽获得550亿美元贷款,避免了国家破产厄运,但经济自此进入IMF管制时代,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出让两家全国性银行给华尔街,引入西方银行制度,三星等大型财阀也被迫出售股权求生。

消息传出,韩国举国悲愤,斥责此举“丧权辱国”。但面对超900亿美元的外债窟窿,韩国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援助”。

在IMF管制下,韩国30大财阀中有16个倒下,26家银行中有16家退市,1998年,2万家企业宣告破产,130万人失业,人均收入退回十年前水平,经济增长率降至-6.5%。好在国家躲过破产危机,可民生艰难。后来有韩国人将这段历史拍成电影《国家破产之日》。

现实中,为尽快走出危机,韩国开启极致内卷模式,一次性清退15%的政府雇员,强行清算2万多家中小企业,将资源集中到财阀手中,例如将国有半导体研发机构并入三星,让其他财阀将电子企业交予三星,举国举债为三星注资,三星电子借此以低价击败日本半导体。

那时,韩国流传一句话:“一个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件事——死亡、税收以及三星。”

1999年,韩国GDP增长高达10.9%,各大财阀在产业集中优势下重新崛起,三星电子半导体位居全球第二,现代汽车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企业之一,LG在液晶显示屏领域跻身全球前列。但韩国再次陷入内卷困境,进入三星等大企业的普通职员年薪是小企业的3倍,全社会拼命向大企业挤。

但大企业门槛极高,需顶级大学学历,在高等教育普及的韩国,70%年轻人上过本科,而名校录取率仅2%,社会舆论认为考不上好大学等同于失败,考不上就得复读,持续内卷。

如今,韩国底层青年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升的梦想已破灭。

上世纪80年代,首尔国立大学三分之二学生出身贫寒,如今该校一半学生来自富裕的江南地区,他们自幼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即便考入名校,也并非高枕无忧,大企业岗位有限,入职后还得面临内部激烈竞争,未能进入大企业的名校生又不愿从事普通工人岗位。

三星集团营收虽占韩国GDP的20%,但其提供的就业岗位仅占0.2%,旗下最赚钱的三星电子每年盈利的51%要分给华尔街股东,造就了韩国如今的畸形经济格局:大企业赚走大量财富,财阀与外国人坐享红利,韩国青年只能通过拼命考试进入大企业或公职单位寻求出路,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指出,青年放弃经济活动、扎堆考公考名企,给国家造成年均17万亿韩元的损失。

不仅如此,2021年韩国总和生育率仅0.81,创全球最低纪录,成为世界首个生育率低于1的国家。

当前,韩国财阀也陷入困境,年轻人在困境中“觉醒”选择躺平,致使韩国创新乏力。

2023年,韩国财阀过往积累的产业优势逐渐消散,作为出口主导型国家,中国长期是其大客户,占出口份额30%,如今韩国已连续7个月对华贸易赤字,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新能源电池以及造船业等领域正被中国赶超。韩国曾引以为傲的楼市也濒临崩盘,韩国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如今,韩国试图重建中产阶级,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但年轻人已心灰意冷,父辈曾用汗水铸就“汉江奇迹”,他们这一代却不再轻信虚幻的承诺,依旧维持现状,浑浑噩噩度日。

韩国的未来究竟在何方?是继续在旧有的模式中挣扎,还是能痛定思痛,打破财阀垄断,重新分配资源,给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这是韩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周边国家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如果韩国不能及时调整,恐怕将在时代的浪潮中愈发沉沦。

但韩国也有着坚韧的民族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若能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变革的动力,从教育、就业、产业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或许仍有机会重拾昔日辉煌,让民众再次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只是这一路注定充满艰辛与挑战,韩国能否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文本来源@直男财经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