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是我军有名的“开心果将军”,他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不光老帅们乐于跟他共事,就连孩子们也喜欢跟他打交道。
陈知非受到父亲的感染,性格也非常开朗。在延安的时候,老帅们问他:“你爸爸是什么将啊?”陈知非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那么,陈赓父子之间有着怎样动人的亲情故事呢?
父子重逢从记事开始,陈知非就是跟着外婆生活,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慢慢长大后,陈知非会向外婆询问爸爸的消息:“爸爸长什么样啊?”
外婆每次都跟他说:“你爸爸穿个长袍、马褂,戴副眼镜,文质彬彬的。”
看到其他小伙伴都有爸爸的陪伴,他非常羡慕,不止一次地问外婆:“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不回家啊?”
外婆总是小心地告诉他:“你爸爸是干大事业的,你不能跟其他人说。”
1937年,陈知非在上海居住的老房子被日军的飞机炸成废墟,外公撒手人寰,只留下他和外婆相依为命。
这一年,陈知非才8岁,不得不当报童维持生计。有一次在街上卖报的时候,因为避让不及,陈知非撞上了一位巡捕,巡捕抽出棍子就给了他一下。

伤心的陈知非跑回家,哭着问外婆:“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外婆抱住陈知非,抚着他的伤口,眼泪止不住地掉了下来。
直到有一次,舅舅从外地赶回来,特意给他换了件新衣服,兴冲冲地把他带到照相馆拍照。
舅舅高兴地说:“你爸爸来信了,问你长什么样了,他很想念你。”
他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惦记着他,也更盼望着和父亲早点团聚了。
1946年,陈赓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终于不用东奔西跑了,他决定把儿子接到延安。
一路上,想到即将见到日思夜想的父亲,陈知非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但是多年未见,听说父亲脾气很大,又很紧张。

陈赓早早地守候在村口,一眼就认出了陈知非:“都长这么大了,真像你妈妈!”一句话让陈知非的紧张情绪烟消云散。
学习比赛晚上,父子俩坐在炕上聊天。
陈知非好奇地问:“爸爸,外婆总说你穿长马褂,原来不是啊!”
陈赓哈哈大笑,说:“爸爸是军人,当然得穿军装了!”
“听外婆说,你做了大官,拉了两汽车的钞票都不要啊!”陈知非心里有很多疑问。
陈赓笑着说:“那是南昌起义的时候,我接管江西银行,把钞票运回司令部呢!”
陈知非懂事地点点头:“我也想去参军,跟爸爸一样!”
“仗不会打太久了”,陈赓摸了摸陈知非的头,想了想说:“你去报考工学院吧,等全国解放了,可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等陈知非睡了,陈赓却怎么也睡不着,一晚上他就坐在那里,一会捏捏儿子的小手,一会给他拉拉被子。

这也是陈知非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
“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陈知非后来回忆说。
当时陈赓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陈知非则进入了华北大学。
陈赓经常给儿子写信,勉励他刻苦读书:“学习就跟打仗一样,要有牢固的基础和扎实的装备。”
陈赓还和儿子开玩笑:“要不我们搞学习比赛吧?看谁的本领大!”
他对陈知非一直心怀愧疚,尽力地给他弥补小时候缺失的父爱,但是尽管如此,陈知非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来自父亲的特权。
毕业后,陈知非被分配到长春市第一汽车厂工作。他觉得离家太远了,多次跟父亲写信想要调回去:“爸爸,我不想跟小时候一样,现在我长大了,想多些时间和你在一起!”

但是陈赓一次次地拒绝了他:“在哪里都可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今后的路要靠你自己!”
陈知非一生低调、勤俭,后来凭借自身的努力进入航天部门工作,成为航空领域杰出的专家。
结语1946年在延安,老帅们问陈知非:“你爸爸是什么将?”
陈知非顽皮地说:“芝麻酱!”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陈赓经常对儿子说:“做事要先做人,有才更要有德。”

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陈知非,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他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始终记得来自父亲的教诲。
挺感人
英年早逝[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