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周恩来,这两个名字代表的不仅是万人敬仰的丰碑,还代表了一段流芳百世的革命爱情,51年的真心陪伴,周恩来和邓颖超用时间证明了这世间最真挚的爱情。

这场美丽的爱情始于一场萍水相逢,周恩来主动热情地给邓颖超写情诗示爱,邓颖超好奇回应:“你不是独身主义者吗?”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21岁的周恩来已经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他,梳着前卫的“西式背头”,高挑潇洒,身穿一身进步西装,惹得无数女青年倾倒。
然而,在众多女青年中,周恩来却唯独注意到了15岁的邓颖超。邓颖超身材瘦弱娇小,留着短发,穿着普通的学生装,站在讲台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周恩来很诧异,一个瘦弱的女孩子为何会爆发出如此强大坚定的力量?相貌平平的邓颖超站在人群中央,整个人都迸发出了革命的光辉。
回想起这一幕,周恩来总是温柔地说道:“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小超第一个登台发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超的一双眼睛,很有神,很黑很亮。”

巧合的是,台上的邓颖超也注意到了台下的周恩来,穿着一身黄绿色衣服,脚蹬白色皮鞋,头戴帽子,彬彬有礼,一颦一笑都是风度。
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邓颖超的出身远远不如周恩来,但他们做到了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两人并肩作战,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奋斗,很快就成为了至交好友。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去法国勤工俭学,得知邓颖超在国内参加革命,并且干得风生水起,周恩来就对这个不到20岁的小姑娘产生了敬意,经常写明信片鼓励邓颖超。
有一次,周恩来寄来一张明信片,上面写了三句话,让邓颖超着实摸不着头脑。
周恩来用工整的字迹写道:“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
邓颖超来回看了好几遍,琢磨了半天,都没想到是啥意思,只能将明信片拿给李峙山看,李峙山接过来一看,发现正面画着三个女子在草地上奔跑,背面写着这三句话,立马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笑得前仰后合。

李峙山对邓颖超解释道:“这是伍豪(周恩来笔名)在向你表示呀!”
邓颖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首情诗,连忙红着脸从李峙山手中抢过明信片,跑回了房间。
周恩来希望邓颖超可以像明信片上的法国女孩子一样,冲破束缚,勇敢地做自己,无所顾忌地自由奔跑。
想了很久,邓颖超还是想不明白,提笔回应道:“你不是独身主义者吗?你现在是有什么新想法吗?”

周恩来很快就寄来了回信,信的前半部分都是关于革命工作,后半部分中,周恩来开始写他和邓颖超之间的事。
周恩来提到了马克思和燕妮,提到了自己的几个好朋友,然后羡慕地说大家都找到了革命伴侣,并且一起并肩作战,这样的生活让自己十分向往,开始后悔曾经的“独身主义”,并且开始期待谈恋爱这件事。
最终,周恩来只写了一句话:“希望你可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看来有些含蓄,在那个年代却是大胆极了,即便是邓颖超这样的革命青年,看了也不免羞红了脸。

最终,邓颖超答应了周恩来的示爱,也就有了后来那么多的浪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