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漂亮国,最害怕咱“围而不打”?

杰燊 2024-12-16 14:42:06

大漂亮,为啥对咱们的“围而不打”,紧张起来了?

一、围而不打战术的厉害之处

(一)慢慢耗死敌人

围而不打这招,在军事上可厉害着呢,能把敌人的有生力量,一点点消耗掉。

就说在台海这边,如果咱们用这招,美国那些航母就头疼了。

美国虽说有 11 艘航母编队,但真正能马上投入战斗的没多少,好多都在船厂修或者在休息。

咱们要是时不时,搞点大规模军事演练,美国就得派航母来盯着,来来回回折腾,他们的精力和资源,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再看以前的淮海战役,解放军把杜聿明的 20 多万人,围了快 30 天,敌人的战斗力和后勤储备,都被耗光了。把他们困在永城陈官庄,不但让敌人没了打仗的劲头,还能减少后面进攻的伤亡,而且对北边平津战役的发展,也有帮助。

还有俄乌冲突里的巴赫穆特战役,俄军搞“围而不包”,因为他们知道,西方国家不让乌克兰丢掉巴赫穆特,所以就把这,变成消耗乌克兰有生力量的地方。

据说乌克兰在这,死了 1.5 万到 2 万人,受伤的,更是数都数不清。

反正围而不打,就像给敌人套上了紧箍咒,时间一长,敌人的人力、物力就被耗没了,说不定不用打,他们就投降了。

(二) 情报随便拿

围而不打的时候,还能拿到好多情报。

把敌人围起来,咱们就能近距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用各种办法收集军事、经济等情报。

解放战争的时候,东野早在辽沈战役前的 5 月份,就开始围长春了。

这几个月里,城内敌军的兵力咋调动、物资还有多少、士兵的士气咋样,这些情报,都被咱们摸得清清楚楚。

有了这些情报,咱们就能更好地决定,下一步是接着围还是找机会进攻。

在现代的一些局部冲突里,用围而不打战术的时候,有无人机侦察、电子监听这些高科技手段,敌人的通信情况、武器装备咋部署的,咱们都能知道,这样就能找到敌人的弱点,后面打仗就能更有针对性,让咱们在情报上占优势,打赢的可能性就更大。

(三)战术灵活多变

围而不打可不是死脑筋的战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根据敌人的动作和外面的情况,灵活地改变围困的范围和强度,这样咱们就能一直掌握主动。

平津战役的时候,解放军用“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办法,把傅作义的部队,困在一个地方,让他们跑不了也聚不起来。

一开始华北第 3 兵团,在平绥线围了张家口,傅作义就派主力去救,这时候华北第 2 兵团,就把傅作义的 35 军困在了新保安,东北先遣兵团,还把来接应的部队给灭了。

后面又根据整个战局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对各个地方的围困节奏,最后把傅作义的部队,各个击破。

古代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的时候,曹操用围而不攻,让士兵守着营地,不出去正面打,还派人去偷袭袁绍的运粮道。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肯定会根据袁绍军队的反应,比如有没有加强粮道防守、有没有派兵来打自己这些情况,灵活地改变,偷袭的路线和次数,慢慢地把袁绍的军队逼到绝路,最后抓住机会进攻赢了这场仗。

所以说,围而不打战术很灵活,在复杂的战争里,能让咱们一直掌握主动权。

二、 美国军事远征的高成本难题

(一) 潜艇造价高得离谱

美国的潜艇造起来太贵了,这就限制了他们潜艇的数量,也让军事远征的时候,成本高得受不了。

就说核潜艇,为啥贵呢?

首先,核动力系统,特别烧钱,研发、制造核反应堆技术,还有保证安全,这些方面,都得花好多好多钱。

比如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冷战快结束的时候开始造,用了好多最新的技术,本来计划造 30 艘,要花 360 亿美元,一艘差不多 20 多亿,后来因为冷战结束了,就只造了 3 艘。

其次,核潜艇用的钢材很特殊,既要能承受很大的水压,又要适应水下的环境,加工起来特别复杂,得用高精度的技术和设备,这又增加了成本。

像“弗吉尼亚级”核潜艇,1998 年开工,2004 年服役,性能很好,一艘就超过 18 亿。

到了“弗吉尼亚级”Block V 型核潜艇,更是贵得吓人,2024 财年美国国会给两艘拨款 94 亿,如果追加拨款批了,两艘一共要 113.5 亿,一艘差不多 57 亿,以后说不定要超过 80 亿。

而且核潜艇配套的武器也很贵,鱼雷、导弹,这些都是高科技的精密武器,研发、生产、配备都得花大钱。

比如“海狼级”潜艇,能装 12 枚“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好多反舰巡航导弹、MK48 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这些,一共能装 65 枚,比“洛杉矶”级多一倍,这些武器,也让潜艇的造价降不下来。

总之,潜艇太贵了,美国没办法造很多,军事远征的时候,潜艇的数量,就受到成本的限制了。

(二) 航母花钱如流水

美国的航母从开始研发到造出来,再到后面的维护,都得花超级多的钱,航母远征,简直就是在烧钱。

研发的时候,为了让航母厉害,得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新技术。就像福特号航母,研发费用就 47 亿美元,这背后是好多科研人员费了好大劲做研究、做实验,就是为了给航母,配上先进的系统和装备。

建造的时候,航母本身就贵得要死。

福特号航母造价 128 亿美元,它长 337 米,宽 78 米,能装 10 万吨东西,光用的钢铁和加工费,就是一大笔钱,还要在上面给 5000 人住,停几十架战斗机,还要有生活设施,这些都让成本越来越高。

而且福特号用的是核动力推进系统,核反应堆的研发、维护和操作,都得有专业技术和人员培训,这又增加了造价。

航母上的舰载武器、电子设备也都很贵,像电磁弹射起飞系统和联合精确着舰系统,都是世界最先进的,这些都让航母的造价高得离谱。

航母造好后,维护费用也不得了。

每年都要定期维护升级,保证随时能打仗。

尼米兹级航母一次例行维护,就得花几百万美元,过几年还要全面大修,大修一次要几亿美元。

航母编队的其他舰艇,像驱逐舰、巡洋舰、补给舰,也都有自己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航母上的舰载机也很贵,F/A-18 战斗机一架 6500 万美元,F-35C 隐形战斗机更贵,要 1 亿美元以上,这些飞机的训练、维修、加油、换零件,都是不停地花钱。

总的来说,一个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包括航母、驱逐舰、巡洋舰、核潜艇、补给舰这些,造的时候最少要 200 亿美元,再加上后面长期的运营维护费用,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所以美国要派航母远征,得好好想想,不敢随便就去,成本太高了。

三、家门口演习让美国左右为难

(一)动手损失太大

美国要是对东方大国在家门口的演习动手,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从军事装备来说,美国虽然军事力量强,但是在这种家门口的对抗里,他们的装备很容易受损。

比如说美军自己做的兵棋推演,如果在台海打仗,可能要损失,上千架飞机和上百艘舰艇。

美国在亚太地区周边,有上千架作战飞机,但是这些飞机的基地,都在东方大国远程火力的打击范围内。

像解放军的远程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能打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的目标。

一旦打起来,那些从岩国海军航空站、安德森空军基地、冲绳那霸基地、嘉手纳基地起飞的飞机,还没咋发挥作用,可能就被打掉了。

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是他们干涉的重要力量,但是航母又贵又容易受损,维护成本还高,如果被击中,损失不可想象。

而且中国有好多反航母的手段,比如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从东风 - 21D 到现在的第二代,对美国来说,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在相关海域都不安全。

解放军的空射反舰导弹、岸舰导弹、舰舰导弹和潜舰导弹,的饱和攻击能力也很强。

像鹰击 18 反舰导弹,射程和精度都不错,是解放军驱逐舰、潜艇的主要对舰武器,美国舰艇面对饱和攻击很难顶得住。

除了装备损失,人员伤亡也会很严重。

现代战争武器厉害,杀伤力大,美国军队大老远跑过来,面对准备充分的东方大国军队,很容易被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而且一旦打起来,经济损耗也受不了。

战争就是烧钱和资源,武器消耗、战后重建都要花大钱,美国国内经济,也会因为大规模海外战争受到很大冲击,老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都会受影响。

所以美国要是动手,损失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大。

(二)不动手没法交代

美国一直以来在国际上都当“世界警察”,和好多盟友有各种“保护承诺”。

东方大国在家门口演习,如果美国不动手,在盟友面前就没面子了,会被认为说话不算数。

比如说在东亚,美国和日本、韩国是军事同盟,一直说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但是面对家门口的演习却不管,盟友就会怀疑,美国到底有没有能力或者愿不愿意,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

以前也有这样的事,在一些地区冲突里,美国要是退缩或者犹豫,盟友就会在外交上给美国施压,让他们履行承诺,强硬起来。

像在中东的一些情况,美国因为国内原因,没按盟友期望行动,结果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就下降了,后面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不那么配合了。

现在面对东方大国家门口的演习,美国不动手,也会面临这样的外交压力和盟友信任危机,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受影响,以前靠盟友建立起来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会变小。

其他国家也会重新看,美国的实力和可靠程度。

这是美国最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一直想保住全球霸权的地位。

四、经济决定战争胜负

(一) 持久战中的经济智慧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特别重要。

这本书,首先从经济角度,分析战争走向的想法,到现在也很管用。

那时候,日本是帝国主义国家,虽然地方不大,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工业挺发达,经济在亚洲算好的。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农业,工业基础差,在物资、资源这些经济条件上,和日本差很多。

比如说造武器,日本能大量生产先进的枪炮弹药,中国很多时候连枪和子弹,都得靠进口或者自己少造一点,产量和质量都不行。

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得用持久战的办法,通过长期打仗消耗日本,慢慢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才能赢。

因为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少,发动战争的好多物资,像石油、钢铁,都得进口,长期打仗资源就不够了。

中国地方大、人多,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有很多人力、物力可以用,只要坚持持久战,就能拖垮日本。

这种从经济看战争走向,然后制定战略的想法,在现在的大国竞争里也很重要。

现在国际竞争,经济实力也是关键。

就像以前的持久战一样,大国对抗的时候,谁的经济更能扛得住长期消耗,谁就更有可能赢。

(二)博弈中的经济因素

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经济实力,对战争决策和军事对抗,特别重要。

经济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贯穿在大国竞争里。

制裁和反制裁,是大国常用的经济手段。

比如说美国和俄罗斯,美国一直制裁俄罗斯,在金融上,不让俄罗斯用美元、限制俄罗斯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活动,想把俄罗斯排除在全球金融体系之外。

俄罗斯也有办法,和友好国家扩大贸易,用新的结算方式,减轻了制裁的影响。

贸易战也是经济手段的体现。

中美之间就打过贸易战,互相给一些商品加关税,这不但影响了两国的相关产业,也影响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美国给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加关税,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就高了,利润少了,美国消费者买这些东西也贵了,生活成本增加了。

经济手段还能影响军事行动。

比如俄乌冲突,战争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经济都有影响,俄罗斯被制裁经济有压力,乌克兰为了打仗,花了很多 GDP,经济负担很重。

如果没有西方的经济支援,乌克兰肯定扛不住。

所以俄乌战争,最终还是要看,经济上谁能先扛得住?

美国等西方国家给乌克兰军事援助,其实也有经济利益的考虑,想通过乌克兰制衡俄罗斯,维护自己在欧洲的利益。

从这些最近的热点事件能看出来,经济对军事对峙的结果很重要。

任何一方考虑军事行动的时候,都得想想自己的经济能不能撑住。

7 阅读:2861
评论列表
  • 2024-12-17 23:00

    围而不打,和闪电战,只打不围,都是数学题!没有哪个好,合适,顺势而为才是最重要!!!

  • 2024-12-17 14:36

    少混淆视听,你说的那些围而不打和台湾问题是两码事。复兴之路需要一个标杆,攻台就是立威的标杆。英国人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树立了标杆,英国人成为蓝星霸主。美国人两战铲倒德国树立标杆,统治一半蓝星,耗死苏俄,霸主地位确定。如果中国攻击台湾,打败美国联军哪怕评分秋色。中国就是亚洲霸主,结果就是蓝星一家一半。中,美共治地球。

  • 2024-12-17 22:59

    都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