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揭秘三大南明政府的内斗

小龙文史哲 2021-10-22 16:28:51
背景

公元1644年3月19日,新顺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大明首都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在煤山自缢身亡。李自成还没把崇祯的龙椅捂热,仅仅1个月后,曾经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就联手击败李自成。

刚刚攻下北京城的女真人,为了取得政权合法性,顺治皇帝亲自主持祭拜了崇祯皇帝,以为前朝崇祯皇帝发丧的方式,向天下宣布:满清才是明朝的继承者,满清入关是为了替崇祯皇帝报仇。如果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要是认同攻占北京的清朝为合法政权,多半会被当成笑话。因为,相比于在南京的南明政权,刚刚入关的清政权其实是弱势的一方。而和历史上偏安于南方,延续国祚152年的南宋相比,南明政权的名气无疑要小得多。因为现在的人们对于南明的印象主要是两点:一是国祚太短,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勒死是标志着南明的彻底灭亡,这距离1644年崇祯自杀也不过17年而已,实在不值一提。

二是百姓悲惨,满清军队对南明发动的战争总体攻势都是顺利的,另外,满清向南进攻的过程中,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全城人皆战死的江阴之战,这些都为南明增加许多悲壮的色彩。

如果我们单看这些孤立事件,给我们的感受是南明抗清与南宋抗元一样,都是弱小的一方顽强抵抗强敌,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可歌可泣。但其实,至少是在弘光政权时,南明的情况要比南宋好得多。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南宋可以对元军形成较为有效的抵抗,而南明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一败涂地呢?答案就是内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南明不同政权之间的内斗程度以及灭亡过程。

弘光大明:‍

1644年5月,在得知崇祯皇帝已死的消息后,江南的明朝权臣立即拥立福王朱由崧于留都南京即位,年号“弘光”。南京是朱元璋时期明帝国的都城,虽然经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作为留都仍然保留下一套完整的官僚系统,理论上讲,只要有朱家人即位称帝,南京这个备份政府就能立即开始运转。

而此时的弘光政权看起来很有希望。首先,即位的福王朱由崧血统较为纯正,这样的血统给了弘光政权的较高的合法性。其次,弘光政权手中的牌很是不错:

1.拥有帝国的经济中心——东南沿海地区,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的战乱相比,这一地区相对稳定,其财政状况有较好的保证。

2.地势与兵源的优势,除了长江这道天险外,还有大约十二万的“江北四镇”兵马,如果南明政权能把“天险”和四镇兵马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延缓势如破竹清军的攻势,甚至可以对清军进行有效的反击。

3.在兵力上南明占优,此时的满清八旗兵(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总兵力不到15万;而单江北四镇的兵力就有至少12万,而且在武昌的左良玉还号称佣兵50万,即便把左良玉的军队砍掉一半,南明依然还有30多万的兵力,即使不能反攻满清,防御抵抗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高杰与黄德功素来不合,高杰甚至曾经伏击过黄德功,而黄德功也不是省油的灯,在高杰被刺身亡后,马上就去抢高杰的地盘;江北四镇各将领面和心不和,南明给的激励政策,已经把江北四镇搅成一锅粥。而湖北的左良玉闹得更欢,他不仅与当时的内阁首辅马士英不合,而且对弘光帝不满。被弘光帝寄予厚望的“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除黄德功战死之外,刘良佐、刘泽清和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先后降清。

满清的军队可谓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最终,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南明弘光政权,除了史可法、黄德功以外,几乎都是不战而降。公元1645年5月23日,南京城破,弘光帝被俘后于翌年被清军处死,弘光政权灭亡。而与清军对战中,南明君臣则忙于内斗,驻守扬州的史可法部此时仅有一万多人,虽然在战争期间史可法曾几次向弘光帝求援,但均未等来援兵。弘光政权灭亡之后,满清和南明的实力才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逆转。

隆武大明:

1645年6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的支持下称帝,年号隆武。

隆武皇帝与弘光帝不同,他对于收复失地的愿望很强烈,一即位就宣布要“光复帝室, 驱逐清兵, 以缵我太祖之业”。隆武帝不但有决心,也有具体方案,他先制定了先南京(半功),后北京(全功)的战略方针,先在7月派大学士黄道周出征,前往浙皖地区。8月命黄斌卿率水师, “从福宁出宁、绍、金、衢等处, 合兵进剿, 恢复南都”。而在弘光政权覆灭后,因为剃发令,引起江南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这让满清军队南下的进度得以延缓,与此同时,隆武帝的北伐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但是,作为地方豪强的郑芝龙,却对“收复失地”“出兵北伐”积极性不高,他更关心自己的实力受没受到损害,于是,郑芝龙对隆武帝的战略消极应付,而在满清军队南下进攻时,郑芝龙更是果断投降。隆武政权的建立离不开郑芝龙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但是,郑芝龙们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保证南明政权的存续,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维持自己的势力不受损害。所以,隆武政权制定的国策得不到当地豪强的支持,失败也就在预料之中。1646年9月,隆武帝朱聿键被俘,随后绝食而死,南明隆武政权灭亡。

永历大明:

隆武政权灭亡后,1646年11月,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年号永历。此时,南明先前的优势已经消去大半,自身的优势已经没剩多少了,而真正能与满清军队一较高下的是原大西政权的余部。张献忠战死后,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其部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率众归附南明永历政权。

此后,原大西军将领开始了积极组织对清军的军事行动,在其后的军事行动中,李定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攻桂林的战斗中,李定国大败清定南王孔有德,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而在湖南衡州的战斗中,李定国又在阵前斩杀清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接连斩杀清廷两王,史称“两蹶名王”,这样辉煌的战绩,令李定国名声大振,甚至让清廷有了与李定国分江而治的计划。

然而李定国的不断胜利,引起了孙可望的猜忌和嫉妒,留守大本营的孙可望便处处算计李定国。曾经的战友最终发展成死地。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八月,孙可望亲率十万大军向李定国发动进攻。虽然,李定国仅三万余人,但孙可望依然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孙可望部下临阵倒戈,最后十万大军仅剩50余骑随其逃走。不堪失败的孙可望一溜烟跑到长沙,投降清廷,当了清廷的带路党。有了孙可望这个“带路党”,清军终于摸清了南明军队的底细。风雨飘摇中的南明永历政权,不仅要面对军队的内讧,还要面对一个胆小如鼠的皇帝——朱由榔。

永历皇帝朱由榔极其害怕满清打过来,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为了保命还受洗入了天主教,期望上帝能保佑他。然而,前方有带路党,后方又有多方掣肘,李定国军对清军的战略逐渐由主动转变为被动,李定国最终也没保求生欲极强的朱由榔活命。1659年,朱由榔逃到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达收留。1661年,吴三桂率大军压境,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随后,篡位的莽白将永历帝朱由榔“送回”云南,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至此,南明政权彻底终结。

总的来看这三个政权会发现:

这三个政权在衰败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内耗。病入膏肓、充满内讧的南明政权,在面对一个新兴帝国的全力一击时,自然没有对抗的可能。也更不可能像南宋那样军民同心,抗击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几十年之久。归根到底,南明的翻盘机会活活地被自己耗死的。

3 阅读:5840
评论列表
  • 2021-11-01 15:09

    南明完美地继承了明朝的所有缺点并将之发扬光大,要做到这一点也算是奇迹了。

  • 2021-10-22 17:15

    南明连地方割据都算不上。要不是大西军的投靠,老早完了

  • 2021-10-22 17:39

    弘光政权不行啊,空有强大的兵力没有能征善战的良将。永历政权倒是有良将,可惜大势己去无力回天。

  • 2021-10-26 10:17

    南明缺一个宋高宗

    子夜 回复:
    有宋高宗那不更完蛋?
    buickcxw 回复: 子夜
    宋高家延续大宋150年
  • 2021-10-29 22:14

    明亡,着实可惜!

  • 2021-11-01 16:53

    南明的覆灭东林功不可没

  • 2021-10-24 12:18

    永历帝既然都是天主教的,可以邀请十字军来东征满清蛮夷

    碎折 回复:
    请了没用
    子夜 回复:
    怪不能早点发明飞机,运过来可以试试
  • Kk 3
    2021-11-10 14:43

    蜻蜓:请坚持一个青嘲原则![得瑟]

  • 2021-11-01 20:57

    弘光的时候左良玉反叛,隆武的时候郑芝龙投清,永历的时候孙可望叛变,南明三大政权内部都不肯齐心协力抗清反而内斗不止,这注定了明朝的彻底灭亡,李定国和夔东十三家再厉害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 2021-10-23 12:53

    还有 绍武 没说呢

  • 2021-11-01 03:06

    就一句,末流文人武将瞎哄哄,最乱的一段史,所以随便人都瞎逼逼,反正已没有真相,只有一个无能垮塌的结果!

  • 2021-11-02 13:26

    有众多原因,第一,思宗皇帝固执不肯放太子,或者哪怕一个皇子,去南京坐镇,以防不测,导致南明到处为王,军阀尾大不掉, 第二,成立南明政权后,权力被一群迂腐的士大夫文人给长期占据,政策,战略率率失误,比如王辅臣叛变时,没有出击,比如大顺军投降来归时,排挤甚至扼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还表示不接纳这些汉族同胞,不给一点给养,生怕吃亏,而这个人就是史可法之流,明明自己战略不行,还拖累死了几十万军民,可悲可叹,迂腐不堪

    旧人 回复:
    我也是这个看法,崇祯派一个皇子去江南,那就是正统大纛。就像当年赵构一样。后来江南那群王爷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都不是大宗正统。清兵还没南下他们就自己内讧。
  • 2021-11-04 08:59

    垃圾南明!

  • 2021-11-06 14:49

    中国联通唐雄燕:IPv6+技术体系是算力网络的坚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