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是帝王专制制度培植出来的畸形人群。有人说:“灵与肉的极度分裂,一方面出现了修道院,另一方面出现了妓院。”宦官是被阉割的男人,也是灵与肉极度分裂的人。加在他们身上这锋利的一刀,绝对不是温柔的一刀,而是残忍的一刀。
这残忍的一刀使一个体魄健全的男人成为身无阳物非男非女的人,可这个残缺的男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另一个健全男人的全部生活:坐在前殿龙椅上的绝对权威,闲在后宫的倚红偎绿,以及餐桌前的美味佳肴。自己身上的残缺和眼前这全部的美景足以使他们性格发生变化,或者说是变态。阴险、冷漠、偏狭、自私、投机、谄媚、残忍,这就是那些嗜权宦官性格的真实写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和皇帝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以特殊的身份亲近皇帝,染指皇权。有的宦官权力非常大,甚至可以任免百官,废立皇帝。
中国最早的宦官有记载的是在周朝,而第一个把一个封建王朝送上西天的宦官就是赵高。赵高,一个被阉割的替皇帝管理车马的奴仆,他篡改始皇帝的遗书,赐死扶苏,拥立胡亥继承大位,继而怂恿胡亥这个弱智皇帝杀掉所有的兄弟姐妹以确保皇位,又以企图谋逆的罪名干掉了李斯父子,在全国实施了空前残酷的苛政,处死了成千上万的达官贵人和黎民百姓。再后来,赵高杀掉胡亥,另立公子婴为王。他的权力达到了指鹿为马、说一不二的境地,一个新的赵氏王朝差点建立。
唐代宗李豫就是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的,李辅国曾高声对代宗说,你只许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由咱家亲自抓。跋扈之态毕露。代宗虽然心里不高兴,但因李辅国手握禁军,不敢不听,仍尊他为“尚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做皇帝后的第十七年,在皇宫中立了一块三尺多高的铁碑,上面刻着“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朝事,预者斩”,同时还规定宦官不得担任文武官员,不准读书识字。谁料想朱元璋老先生尸骨未寒,遗言犹在耳边,他所立的这块铁碑就被宦官们移出皇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明朝成了历史上宦官为害最严重的朝代。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就是明朝作恶最甚的宦官。
魏忠贤年轻的时候是河北肃宁的地痞流氓,为了逃避巨额赌债,无奈进宫做了一名太监。凭借与熹宗的奶妈客氏的暧昧关系,虽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却成了代替皇帝批改公文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义子走卒遍布天下,巴结谄媚者还为他建造生祠,被捧为半人半神的九千岁。可谓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竟不知足,打起了谋权篡位的主意。慈禧的亲信太监李莲英,平时狗仗主势,欺凌皇帝。据说李莲英怕慈禧死后光绪皇帝再掌权柄,于己不利,所以先下手为强,将皇帝毒死。
纵观历史,不论宦官一时多么专横跋扈,最终少有几个落得善终,倒是一些不谋权、专谋事的宦官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不辱使命,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比如东汉的蔡伦、明初的郑和等,成为宦官中的出类拔萃者。
相比之下,外戚专权似乎比宦官容易些,“娘亲舅尊” ,外甥当了皇帝,舅家人自然想分一份权力。要说外戚之中的篡权高手,当属王莽,他为了专权可谓煞费了一番苦心。
汉成帝即位后沉湎于酒色,皇太后王政君乘机掌权,对娘家人大加重用,王家一门,权倾一时,许多王家人广占田宅,骄奢淫逸,气焰熏天。而王莽在以大司马身份掌权后,却树立了另一种形象,官爵愈高,行为愈加恭谨,生活愈为俭朴,谦恭下士,广施财物,笼络人心,蒙蔽、欺骗了许多人,一时间当权者推荐他,在野的称赞他,竟有四十八万之众要求加封王莽为“安汉公”,以表彰他使汉王朝得以安定的“功德”。
当强大的政治势力形成之后,王莽由摄政的“假皇帝”,变成了亲政的真皇帝,进而踢开姑母王政君,索玉玺,废国号,埋葬了西汉王朝。为篡权,王莽真可谓机关算尽,不料却逼反了天下豪杰,自己也被长安市民所杀。又一说,汉高祖斩蛇(蟒)起义,蛇(蟒)并不想威胁高祖,只是想讨封,高祖斩蛇为两节,莽让汉分为西汉、东汉两段,此乃天数。
历史上,居功自傲忘乎所以从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外戚不乏其人,如雍正皇帝的大舅子年羹尧,自恃为清王朝江山一统出生入死东征西杀立下汗马功劳,擅作威福,专权跋扈,结党营私,贪财敛富,最终被多疑的皇帝妹夫以九十二条罪名诛杀。当然也有居功不自傲而又美名扬天下且善终天年的皇亲国戚,像再造唐室的郭子仪,就是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侈穷人欲而人不非,真乃凤毛麟角。当然,郭子仪也只是皇帝的姻亲。
权欲入心要发芽。宦官与外戚大都嗜权如命,为了权力,他们残酷地争斗,激烈地火并。宦官、外戚争权夺利,犹如在悬崖边起舞,败者会粉身碎骨,胜者或许也只能在庆功的盛宴上喝一杯残酒。胜者、败者斗争时是很残酷的,与自己的性命攸关,与九族的性命攸关。
东汉时期,年仅十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总揽大权,一时政令皆由己出,亲朋故吏也都飞黄腾达。和帝十四岁时不甘心当傀儡,他依靠宦官郑众等,诛杀了窦氏集团,郑众因功封侯,开始参与朝政。以此为开端,外戚、宦官相互攻杀,交替专权,手段非常残忍,无数人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东汉政权也在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中走向衰亡。
《三国演义》也给我们演出了一幕最为惨烈的外戚、宦官夺权斗争的活剧。屠夫出身的大国舅何进仗着贵为太后的妹妹的势力,掌握了帝国的军权,他与“十常侍”(实指十二个把皇帝摆弄得团团转的大太监)之间的斗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提高自身的赢数,何进不计后果地做出了一个选择:借助外来军事力量,剿除异己。结果,就在何进与“十常侍”斗得两败俱伤,双方或尸横街头,或命殒河中之时,董卓这个此前被何进假借君王命令召来的外部军事力量,就踩着他们的尸堆进入了都城,成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政治是残酷的。为了满足无限的权力贪欲,外戚与宦官都不择手段。君臣反目,兵戎相见,姑侄成仇,骨肉相残,到头来,刀光血影人头落,水中捞月一场空。嗜权就像玩火,玩火者必自焚。因此,嗜权的外戚与宦官有好下场的没有几个。
王华旭,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冬考试入学,从医数年获主治医师职称。后又在乡、县、市机关供职。退休后任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顾问、西安市象棋协会会长。出版有《往事如风》、《远方有约》(合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风花雨花千树》等作品。
—————————————————————————
那时我们年少
曾把青春当作鲜衣怒马
而今我们渐老
愿从容岁月依旧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