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这一辈子,跟陈皇后、卫皇后、李夫人还有钩弋夫人这四位女性都有过那种缠缠绵绵的感情,不过最后都成了悲剧。
陈皇后失宠后被废,最后郁郁而终;卫皇后,因为巫蛊事件就自杀了;李夫人患病早早就离世;钩弋夫人则由于可能威胁到皇权,被武帝给处死了。这么看来,汉武帝和他那些后妃们之间的感情故事,就像一首哀伤的悲歌。
汉武帝的第一个皇后是陈阿娇,她老妈就是汉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刘嫖。
刘嫖这个女人特别有心机,她女儿阿娇就被她当成了政治筹码。一开始,她打算把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可刘荣的妈妈栗姬没同意。然后,她就把阿娇许给了那时候还只是普通皇子的刘彻。
后来刘嫖想了个法子,让汉景帝把太子刘荣给废掉了,然后把刘彻推上了皇帝的位子。
刘彻当上皇帝之后,陈阿娇自然而然就成了大汉的皇后,汉武帝早年“金屋藏娇”的承诺也兑现了。
可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就过了没几年,汉武帝就变了心,喜欢上卫子夫了。陈皇后就这么失宠了。最后,她因为用巫术去诅咒卫子夫,被汉武帝发现了,就被废掉了,落得个特别凄凉的下场。
阿娇被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她太骄横、任性了,而且不愿意去迎合讨好武帝,武帝那可是惟我独尊的,婚后就对阿娇越来越看不惯了。
妻子希望丈夫对自己专一,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可在封建社会里,这却成了奢望。陈皇后很任性,她忍受不了汉武帝宠爱卫子夫。她这么一嫉妒,就使得她和汉武帝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了。
陈阿娇结婚之后老是不生孩子,而且她可比武帝大了好几岁,这也是汉武帝越来越不待见她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阿娇想重新得到武帝的爱,就冒险干了件事,用巫蛊之术去咒卫子夫。结果这事被发现了,汉武帝一点都没犹豫,直接就把陈阿娇给废了。
汉武帝和陈皇后的婚姻,政治味儿可浓了。被汉武帝给废了之后,可怜的陈阿娇天天在长门宫盼着武帝能回心转意。可结果,就只能守着孤灯,满怀着哀怨和寂寞,一直到生命结束。
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以前是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歌女。武帝在姐姐家见到卫子夫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然后就把她带进宫里去了。进宫过了一年多,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了太子刘据,接着就被立为皇后。
卫子夫受宠之后,她弟弟卫青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再后来,卫青凭着军功被封侯,还当上了大将军,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为列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当上了骠骑将军,被封冠军侯。
那时候就有“卫子夫,霸天下”这样的话。在汉武帝的所有后妃里,卫子夫受宠幸的时间最长,这是没跑的。
卫子夫长得可漂亮了,性子还特别温顺。这和专横又跋扈的陈阿娇比起来,那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卫子夫这样的性格,汉武帝特别喜欢,要知道汉武帝向来就喜欢自己说了算,卫子夫正合他意。
好长一段时间,汉武帝的后宫事儿都是卫子夫在管着。她有儿子刘据,娘家又战功卓著,这就像两大支柱似的。照理说,她这个皇后的位子那得相当稳当才对。
可是,卫子夫慢慢上了年纪,美貌不再了之后,汉武帝就变了心,开始去宠爱那些年轻又漂亮的妃子了,卫子夫也躲不过失宠这一劫。
可惜,性格温顺的卫子夫最后也没个好下场。征和二年的时候,有权有势的大臣江充诬陷太子刘据,刘据没办法只能起兵去杀江充,汉武帝却觉得刘据这是要造反,就下命令去追杀刘据。
卫子夫就因为支持自己儿子,结果被武帝给废了,最后拿条白绫把自己给勒死了。死了之后,就被放到一个小棺材里,草草地就给埋了。卫氏这一家子也遭受了灭族的灾祸。
刘据最后也上吊死了,就剩下个还在襁褓里的孙子刘病已,还被关进了监狱。
后来,汉武帝总算把事情的真相查得明明白白的了。他这才晓得卫子夫和太子是被人冤枉的。然后,汉武帝就把那些陷害太子的人全给杀了,还在太子自杀的那个地方建了思子宫和望思台,就为了表达对太子的思念之情。
可卫子夫自杀了,汉武帝跟她做了四十多年的夫妻,结果汉武帝特别绝情,压根就没表现出一点后悔或者谅解的意思,这真的让人寒心呐。
卫子夫在那个时候口碑相当好。她自己不掺和政事,可她家里人在抗击匈奴的战争里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司马迁夸她“嘉夫德若斯”,意思是她的光彩把同时代的女子都给比下去了。
卫子夫离世之后,长秋门后边的中宫椒房殿,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了新的女主人——李夫人。
李夫人老家是河北定州的,她特别懂音律,歌舞也跳得很好。她哥哥李延年在历史上可是相当厉害的音乐家。她弟弟李广利就不咋地了,比较平庸。李夫人发达之后,李广利就靠着裙带关系,当上了汉武帝的贰师将军,还被封了海西侯。
李延年在汉武帝的内廷做音律侍奉工作。有一天,李延年给汉武帝唱了一首自己新写的歌,歌词是这样的:“北方有佳人,长得那叫一个绝世无双,独自站在那儿就特别出众。看她一眼,能让整座城的人都被她的美倾倒,再看一眼,连国家都能被她的美征服。哪怕不知道这种美貌会让城和国都为之倾倒,可这样的美人儿也很难再碰到。”
李延年把这首歌演绎得哀婉动人,就像在哭诉一般。汉武帝听完后,忍不住问李延年:“这世上真有长得这么好看的美人儿吗?”
李延年跟汉武帝讲,他妹妹就是那种像歌里唱的“佳人”一样的人。然后汉武帝就召见了李夫人,这一见呐,汉武帝就喜欢得不得了,直接把她弄进后宫里去了。
过了一年,李夫人就给汉武帝生下了个儿子,汉武帝那叫一个高兴。但李夫人,因为生娃得了月子病,整个人就一天比一天憔悴了。
她心里明白,要是没了美貌,那失宠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为了在汉武帝心里一直保持“女神”的模样,就老是不让汉武帝来看她。
有一回,汉武帝实在忍不住了,就来探望李夫人。可李夫人,拿被子把头一蒙,说:“我现在是夫人,可我没好好梳妆打扮,这么邋里邋遢的,哪有脸见您。我现在头发乱乱的,脸也脏脏的,真的不敢跟陛下您见面。”
汉武帝只好走了。汉武帝走了之后,伺候李夫人的宫女们就问她为啥要这么做。李夫人讲:“人要是靠容貌让别人喜欢,一旦容貌变丑了,那宠爱也就没了。要是带着憔悴的样子去见皇上,以前那些好印象一下子就没了,还能指望他一直惦记着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嘿,真就像李夫人预想的那样,她去世以后,汉武帝那叫一个悲痛欲绝。他按照皇后的规格把李夫人给厚葬了。而且,就照着自己心里的印象,让人画了李夫人的画像,挂在甘泉宫里头,每天对着那画像,都得瞧上好长时间。
在“爱屋及乌”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李延年和李广利一个劲儿地被加官进爵,尤其是李广利,那可真是被格外纵容。
史料里说,李夫人去世之后,汉武帝就找了个叫少翁的方士来,就盼着能把李夫人的魂魄给召回来,好再跟她见个面。听人讲,那方士施了法以后,汉武帝真就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李夫人。这事儿完了之后,汉武帝还作了首诗: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汉武帝的女人们里,李夫人可算是最机灵的。她能把帝王的无情看得透透的,也能瞧明白一个男人对美貌的贪念,心里清楚着,只要自己的美貌没了,汉武帝对她的爱也就跟着没了。
真可惜,李夫人那可是用心良苦。可她一死,李家的富贵就没持续多长时间。后来,李家因为出了事被灭族了。当时李广利正在外面带兵,他直接就投降匈奴人了,再后来又被匈奴人给杀了,李家就这么绝后了。
钩弋夫人在汉武帝的女人们里死得最冤了,她跟汉武帝的相遇相识,那可太有传奇性了。
汉武帝有一回出去巡狩,经过河间国武垣城(就在现在河北肃宁县窝北乡垣城南村)的时候,他手底下负责观测天相的官员跟汉武帝讲,这地儿有个奇女子。汉武帝一听,立马就派人去找了。
没过多长时间,跟着的官员就发现了一个年轻又好看的女子。不过,这女子打出生起就有个毛病,她的两只手老是握成拳头的样子,从来都伸不开。
真怪了,汉武帝伸手轻轻一掰这女子的手,少女的手就分开了,掌心紧紧握着的一只小玉钩也露了出来。汉武帝可高兴了,封这个女子为“拳夫人”,还把她带回宫里去了。
有个女子叫钩弋夫人赵氏。在太始三年(前94年)的时候,赵氏给汉武帝生了个儿子,这儿子叫刘弗陵。征和二年发生巫蛊之祸以后,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先后自杀了,从那之后汉武帝就一直没再立太子。
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是刘弗陵,这孩子智商超高,就跟汉武帝年少的时候特别像,所以汉武帝特别宠他。
汉武帝打算立刘弗陵做太子,可他心里犯愁,就怕自己一死,刘弗陵当上皇帝了,那年轻的钩弋夫人会在国家里乱来。这可咋整?汉武帝就把画师叫过来,让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去接见诸侯的画儿,他这是向身边的大臣们表明自己想要立刘弗陵当太子的想法。
过了几天,汉武帝躺在病床上,看了钩弋夫人那美丽的模样最后一眼,就派人把她给处死了。
《史记 - 外戚世家》里说,钩弋夫人被皇帝责备了。这夫人,就赶紧把簪子和耳环啥的都摘了,一个劲儿地磕头。皇帝就说:“拉出去,送到掖庭狱里去!”夫人回头看的时候,皇帝又说:“快走,你活不了了!”最后夫人就死在云阳宫了。
钩弋夫人被带走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想到汉武帝是要杀她,还以为汉武帝只是在生自己的气,等气消了就会原谅自己的。
所以被带走的时候,她还一个劲儿地回头看,就盼着汉武帝能改变主意,饶自己一命。可汉武帝特别绝情,对着卫士大喊:“赶紧把她带走!绝不能让这个女人活着!”这场景,把汉武帝作为政治家的绝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钩弋夫人死了之后,汉武帝可没有一丁点儿内疚的感觉,还理直气壮地讲:“以前国家为啥会乱套?就是因为君主年幼而母亲正值壮年。女主一个人待着就会变得骄横,放纵自己乱来,谁都管不住。你难道没听说过吕后的事儿吗?”
听人说钩弋夫人被处死的时候,天上就卷起了暴风,那风呼呼的,把长安吹得满是灰尘。老百姓们心里都特别难受,直叹气,都觉得钩弋夫人死得冤。
钩弋夫人离世之后,在后元二年的春天,汉武帝就把刘弗陵立为太子,还让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来辅佐刘弗陵。过了四天,汉武帝就驾崩了,这时候才八岁的刘弗陵就登基即位了,也就是汉昭帝。
汉昭帝登基之后,就追封他的母亲钩弋夫人做皇太后了,还让两万个民夫去给钩弋夫人修筑云陵。可这有啥用?哪怕陵墓修得再豪华,能把钩弋夫人的命换回来吗?
汉武帝到了晚年的时候,经历了“巫蛊之祸”,在皇位接班的事儿上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危机。
武帝的几个儿子里,“燕王旦、广陵王胥这俩儿子老是犯错,武帝宠爱的姬妾王夫人所生的齐怀王、李夫人所生的昌邑哀王,又都早早地就去世了”。这样一来,武帝就想立小儿子刘弗陵当太子。可是武帝又担心,“这孩子太小,他母亲也年轻,就怕到时候他母亲专权放肆,把国家弄得乱糟糟的”。于是,武帝就先把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给处死了,然后才立刘弗陵做太子,还把辅佐太子的事儿托付给霍光。
汉武帝用“立子杀母”这种手段,那可真是惊到世人了。不过在那个时候,好多人都挺赞同这做法的。就像西汉特别有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褚少孙就觉得:“武帝不管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孩子他妈都被处死了,这怎么能说武帝不是圣贤之人!他这眼光长远得很,是在为后代考虑,这绝不是那些见识短浅的愚蠢儒生能比得上的。他的谥号是‘武’,可不是随便给的!”
把汉武帝的这个行为称作“贤圣”,还讲是为身后的政治生态着想,这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真的是太厚颜无耻了。
“立子杀母”就真能把外戚专权这事儿给有效解决了?哼,恐怕不见得!
宋朝的谢采伯,曾经拿王莽的事情来否定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做法。他讲道:“你看,汉朝因为元后而让王莽搞出那么多变故,唐朝,因为高宗把武则天给招来惹出大祸。谁说人的做法就一定能胜过天?圣人也只是说要修养品德来消除天变,可没听说过靠杀人来杜绝后患的!”
历史上,有不少人对汉武帝“立子杀母”的效果提出质疑。
你看,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女主执政者里有不少贤明的。像东汉的邓后,北魏的冯后,北宋的刘后、高后,这些人可都是女性政治家中特别杰出的代表。她们的执政能力,一点都不比男性差。
女主专政就容易任用外戚这种说法,可不能一概而论。钩弋夫人的爸爸是受过“宫刑”的男人,她自己也没什么兄弟,哪有外戚专权的担忧?
可汉武帝觉得,女主要是掌了权,那肯定会威胁到老刘家皇权的稳定。在当时那种宗法制的情况下,这绝对是个特别严重的隐患。不过有趣的是,汉武帝去世之后,汉朝就变成外戚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了,没有别的朝代能比。
到了西汉后期,外戚辅政居然被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儿了。就像有人说的:“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这可太讽刺!
哪怕到了东汉时期,皇帝年纪小的时候,女主出来辅政这种事儿也是相当常见的。可是,再也没有哪个皇帝会像汉武帝那样搞“立子杀母”这一套了。就算到了“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男尊女卑特别严重的宋、明、清这几个朝代,小皇帝登基的时候,还是会让太后帮忙辅政,而且,不少太后还被后人称作“女中尧舜”。
明、清这俩朝代,那可是中国女性地位低到不能再低的时候了。但就算这样,万历登基的时候,有李后出来执政;同治即位,慈安、慈禧也垂帘听政了。这就表明,多数少主登基的时候,他的老妈临朝帮忙处理政务,这都快成一种必然的事儿了。
女主辅政的本质,其实就是封建社会君主继承制度必然会产生的结果。当即位的人年纪特别小的时候,不管是从没有亲情联系的角度,还是从宗法关系的角度来说,最忠诚的辅政者那肯定就是皇帝的妈妈,毕竟没有谁跟儿子的关系能比妈妈跟儿子更亲近。
“吕后专权”这种事儿在历史长河里只是极少数的情况,可汉武帝却把它当成了常见的事儿,就这么把无辜的钩弋夫人给杀了,这纯粹就是一场人祸悲剧。
不管怎样,钩弋夫人被汉武帝给杀了,汉武帝还貌似深爱她,这事儿可没法改变了。瞧瞧汉武帝这一辈子,有四个女人都和他有过恩恩爱爱的缠绵时光,那时候多温馨美好,可最后,她们的结局全是悲剧,没一个能陪着汉武帝一直到老的。
在封建社会里,女的就算当上了皇后,那也是皇权的附属品。自己的命运根本就做不了主,立不立皇后,废不废皇后,是生是死,都得由皇帝这个男的直接说了算。
皇帝可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到皇权,哪怕是自己的老婆或者孩子。就像汉武帝,他觉得太子刘据造反的时候,立马就对儿子下狠手镇压;当他认为钩弋夫人可能威胁到皇权时,那也是毫不留情地处置了她。
在皇帝身边的女人们,像普通夫妻那样白头偕老、一直相伴的生活,对她们来讲就是个没法实现的梦。钩弋夫人既不是第一个遭此境遇的,也不是最后一个。
宋朝诗人徐钧有一首悼念钩弋夫人的诗超棒,给大家分享一下:“名门尧母将传嗣,取鉴吕皇预杀身。 燕翼贻谋宜有道,如何知义不知仁。”
文章的末尾,给大伙讲个传说的事儿。听人说,钩弋夫人被汉武帝赐死之后,她的坟头上就飘出一种特别的香味,十多里地之外的人都能闻得到。
汉武帝猜疑钩弋夫人已成仙了,就派人把钩弋夫人的坟给掘开去查看。这一查看可不得了,发现棺材里啥都没有,钩弋夫人的尸身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剩下一双丝织的鞋子在里面。
安子毓写了《西汉武昭之际政局辨疑》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