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个月,俄方涉台表态急刹车

明方风林界 2025-04-01 14:34:37

2025年3月,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的一席话,让关心时政的网友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半年前还在怒批美国“煽风点火”的莫斯科,如今突然改口称“中美都不想动武”,甚至暗示台海紧张是“人为炒作”。

这种态度上的急转弯,让人不禁想问:俄罗斯对中国统一大业的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01

时间倒回2024年11月,那时的俄罗斯可不是这般“佛系”。

当时鲁登科在公开场合火力全开,直指美国“嘴上说维持现状,实际在掏空一中原则”,把美台勾连形容成“往火药桶里扔火柴”。

那时的莫斯科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差给白宫贴个“亚太麻烦制造者”的标签。

可到了2025年3月,同样是这位副外长,语气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他说现在“中美都不想打仗”,还把台海危机归咎于“有人故意搞事情”,甚至都不愿点名批评美国了。怎么俄罗斯突然开始打太极了?

最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嘴上说着“不掺和”,身体却很诚实。

2024年夏天,中俄舰队还在台海以东搞联合巡航,演练拦截“可疑武器运输船”。

当时俄方专家私下嘀咕,说要是真打起来,俄军至少能在日本海方向牵制美日。

可如今莫斯科的态度,倒像是要把台海问题打包塞回中国手里,自己当个安静的旁观者。

这种变化绝非偶然。仔细看看时间线就会发现,俄罗斯的台海表态,几乎和美俄关系回暖的节奏完全同步。

鲁登科

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宫后,普京政府明显调整了外交策略。

当初骂拜登政府时有多狠,现在对特朗普就有多“温柔”。

说白了,莫斯科这是在玩“外交平衡术”。现在美俄正忙着谈乌克兰停火,俄罗斯需要华盛顿在制裁问题上松口,自然不愿在台海问题上刺激特朗普。

于是我们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俄方一边在联合声明里重申“支持中国统一”,一边又悄悄给台海紧张局势“降温”。

这种走钢丝的功夫,让人想起2024年中俄海军联合演习时的场景。当时俄军护卫舰跟着山东舰在菲律宾海转悠,表面看是给中国撑腰,实际上俄舰始终保持在公海区域,压根没进台湾海峡。

现在想来,这或许就是俄罗斯的“安全距离”——既展示存在感,又不真正蹚浑水。

02

要说俄罗斯真改变了挺华立场,那倒未必。

仔细分析鲁登科的话术,能发现莫斯科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批评美国的力度,不变的是对华承诺的底线。

首先给美俄谈判腾空间。 现在特朗普急着要“俄乌和平”当政绩,普京也盼着解除制裁。

这时候要是在台海问题上继续骂美国,等于给谈判添堵。把台海问题视为“可调节的外交杠杆”,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给自己带来麻烦。

其次呢,也是避免卷入中美摊牌。 莫斯科既怕被拖进大国冲突,又担心过度站队会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所以现在改口说局势“可控”,其实是在给自己留退路。

中俄联合巡航

另外,中国实力确实也强。 莫斯科也拎得清,以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收拾台当局根本用不着外人帮忙。

既然如此,何必为了表忠心得罪美国?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既保住中俄合作基本盘,又不耽误和美方谈买卖。

这种变化对中俄关系影响有多大?从表面看,双方配合依然默契。

2025年初梅德韦杰夫前脚访华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后脚中国就加大了对俄能源采购。但水面之下,暗流始终未停。

最明显的“温差”出现在战略协调层面。半年前俄方还说要“共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24年联合军演时,俄舰参与拦截“武器运输”演练,多少带点象征性支持的意思。

估计以后,俄罗斯应该不想再“掺和”进来了。

不过要说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背离”中国,那也言过其实。

毕竟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中俄始终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一致,这种“底线不动摇,手段更灵活”的策略,倒是很符合普京式实用主义。

03

俄罗斯的态度变化,就像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可能远超预期。

对大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机遇在于,俄方降低调门反而能减少“中俄结盟”的炒作空间,让西方更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考验则在于,要防止某些势力误判形势,以为中国“孤立无援”。

回看这半年风云变幻,俄罗斯的台海态度就像面多棱镜,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复杂光谱。

从激烈批评到谨慎旁观,变的从来不是立场,而是算计得失的砝码。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实力够强,足够让自己“静看清风拂山岗”。

0 阅读:4

明方风林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