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兴教之本。三年来,曹妃甸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优化招考机制,扩充师资力量
曹妃甸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招聘计划,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重点补充紧缺学科和薄弱学校师资。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确保选拔出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3年来招聘招考教师1300余名(含南堡),极大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中学不再有任何一名代课教师,小学和幼儿园代课教师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
——推进“青蓝工程”,促进经验传承
积极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共结成“青蓝工程”师徒1013对。以经验丰富的各级骨干教师为导师,与新入职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从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定期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师徒给予表彰奖励,2024年授予李敬等35名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先进个人”称号,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青蓝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培训渠道,提升专业能力
曹妃甸区积极拓展教师培训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方面,组织教师赴北京、天津等教育发达地区参加高端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2024年3月17日至21日,曹妃甸幼儿教育团队一行22人,前往杭州市特色名园开展“浸润式”研修活动;9月曹妃甸区天津南开曹妃甸友谊学校派出6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南开区两所合作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沉浸式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校际交流培训,组织区内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如2024年组织名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等工作室示范课送教160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此外,还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涌现出河北省最美教师杨玉忠、省师德标兵王爱艳、市师德标兵郑秋菊等300多名先进典型。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工作中,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肃处理违反师德的教师,努力营造优良的教育生态。
——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发展
为教师搭建多元化的成长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2024年开展课题研究110项。组织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优质示范课评选等活动,中小学教研中心评选出区级优质示范课370节,部分优秀课例报送参加市级以上评选,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成果和专业能力的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活力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2024年对杨玉忠等193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同时,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制度,向一线教师和优秀教师倾斜,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六项举措的实施,曹妃甸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通过努力,全区教育呈现蒸蒸日上的蓬勃活力,小学“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中国教育报》在第一版作了宣传报道;全区中考质量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走在全市的前列;高考成绩也不断实现新提升。同时,各中小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