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b5baa7f30c0b500a58a15f80732796.jpg)
近些年唐山银行的业绩情况非常亮眼,尤其是自2021年以来其营收和净利增速均能保持住两位数增长。
文/每日财报 张恒
春节前后,作为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河北省,其银行业迎来一波重磅换帅潮。
继1月3日廊坊银行原董事长邵丽萍退休离任而由“中行系”地方老将崔建涛顺利完成接棒之后,被业内称为河北“城商行一哥”的唐山银行,同样也迎来了“一把手”的换防。
1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刘立君唐山银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这意味着空缺近半年后,唐山银行终于正式迎来了新一任董事长。
先将时针拨回至2024年7月12日,彼时唐山银行公告称,因工作调整,王卫国辞去唐山银行董事长职务,由时任执行董事、行长刘立君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也就是说,从当时原董事长王卫国挂帅而去,直至如今刘立君升任为新掌门的正式获批落定,刘立君就一直“一肩挑”唐山银行行长和董事长之职,身上肩负着“一二把手”双重压力。
就在市场还在猜测唐山银行会选举谁来接棒刘立君来担任新行长之时,该行于1月22日率先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由刘立君代为履行唐山银行行长职责,并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备案。
可见,虽然唐山银行的董事长一职实现了平稳交接过渡,且刘立君依旧“一肩挑”,但是该行行长职位也并不太可能一直由董事长来代职很长时间,意味着该职位空缺出来后仍需要合适人选来补位,进而与新董事长刘立君形成新搭档,而后期人选何时才能落地?可谓看点十足,非常值得市场期待。
行长刘立君接棒前任掌门王卫国
正式履新唐山银行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履新唐山银行董事长的刘立君,是于1973年12月出生,刚过完51岁生日,拥有本科学历,正高级经济师,一直在金融界展业多年,是从基层做起并一步步走向银行管理层的金融老将,兼具丰富的基层和高层管理经验,曾长期在唐山当地的农业银行系统工作。
早从1995年7月起,刘立君就来到农业银行唐山市分支机构工作,从唐山市直属部营业部出纳做起,先后担任会计、信贷员、办公室秘书、客户经理等职务,2015年11月起先后升任为农业银行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支行副行长、行长,后于2018年5月被擢升至农业银行唐山市分行出任党委委员、副行长。
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刘立君临危受命从农行系统转战调任至唐山银行,于2019年11月25日起正式履任该行行长一职,同时也担任着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务。
可以这么说,刘立君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稳扎稳打。而这次接任唐山银行董事长,对于刘立君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毕竟,唐山银行在前任董事长王卫国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刘立君的此次接棒开了好头和打了一个样本。
相较于刘立君出身国有大行系统,这位被号称为“地震局来的银行董事长”王卫国,则是一位跨界高手,此前并非在金融体系有过展业经历。
根据履历,王卫国出生于1970年10月,博士研究生学历。此前曾一直在政府系统内任职,先后担任过唐山市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站科员、主任、副站长、站长,唐山市地震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局长、党组书记,路北区委副书记(正县级),路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政府党组书记。
直到2018年8月16日,唐山市委任命他为唐山银行党委书记,他才正式转入金融体系。三年后,也就是自2021年9月起,王卫国才正式被擢升为唐山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直至2024年7月12日因工作调整而卸任,王卫国掌舵该行已有近三年时间了。
经过以上职务调整,目前该行高级管理人员共计14人,除了董事长且代为履职行长的刘立君、监事长杨泽民之外,其他高管分别是:四位副行长王鹏、王全、高绍岭、赵文海;四位行长助理段卫国、李凤琳、周星、张华泽;董事会秘书张鑫;财务负责人周真辉;首席信息官刘玉昆;内审负责人于明芳。其中,王鹏、李凤琳、张华泽、周真辉均为80后。
营收盈利双增
投资业务“给力”主业面临滑坡
事实上,在前任董事长王卫国和行长刘立君联手搭档的带领下,不仅让唐山银行的规模和经营业绩一步步走的稳固扎实,而且也使得该行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先来看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唐山银行资产总额达3362.89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77%,在河北省共计11家城商行中排名第三。贷款规模为1707.9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5.41%;存款规模2473.2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1%,存贷款业务在唐山市同业中的竞争优势较强而稳步提升,且这两项业务存量增量在唐山市金融机构中均位居前列。
此外,截至2023年末,该行拥有正式在岗员工1600余人,下辖 78 家支行,包括 18 家管理型支行和 60 家经营型支行,均分布于唐山市区及县域。
业绩方面,2020年-2023年,唐山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1亿元、39亿元、46.76亿元、61.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53%、11.13%、19.89%、31.90%;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3.56亿元、15.49亿元、21.58亿元、30.15亿元,期间增幅分别为-12.55%、14.26%、39.32%、39.72%。
可以明显看到,近些年唐山银行的业绩情况非常亮眼,尤其是自2021年以来其营收和净利增速均能保持住两位数增长,而且相比于2020年,唐山银行2023年的营收增长了76%,净利润更是直接翻倍,增长了122%,净利润增速常年快于营业收入增速。
不仅如此,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该行净利润首次超过河北银行,成为河北省内城商行中净利润最高的银行。
进入到2024年,唐山银行继续保持业绩增长良好势头,据其披露的最新三季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唐山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8.93亿元,同比增长8.94%;净利润达30.73亿元,同比增长12.69%,净利润增速依然快于营业收入增速。
对比可见,唐山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所取得的净利润总额,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净利润总额,如不出意外,2024年全年唐山银行净利润总额将会创历史新高。
不过,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唐山银行一直被市场所担忧的是其净利润增速基本都快于营业收入增速,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自身稳健发展,主要是因为该行热衷投资业务,投资类资产规模一直过高,存在一定潜在的风险。
2013至2017年,唐山银行投资类资产从73亿元升至1550亿元,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从20%升至72%,而同期贷款业务占比却从51%降至16%以下。
尽管在监管多次强调银行业应回归“存贷业务”本源的要求下,唐山银行也开始压降投资类资产,但从数据来看,其投资收益依旧是盈利核心。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唐山银行投资资产净额分别为892.19亿元、983.74亿元和1145.19亿元,当期所占占总资产规模的比重分别为41.2%、38.87%、37.38%。
可见,虽然近些年唐山银行的投资资产规模占比相较于此前有一定缩减,但目前该类业务所占总资产快四成的比重显然仍处于较高位。
按投资资产分类来看,截至 2023 年末,唐山银行投资资产以债券及基金为主,另有部分信托受益权及资产管理计划,其他投资资产规模较小。其中,债券投资以政府债券为主,其余债券主要系金融机构债券和同业存单;基金投资品种主要以兼顾流动性管理与税收节约等因素配置公募基金为主,其余则为债券基金。
投资收益方面,2023年,得益于投资资产规模增长及投资组合结构优化等因素,唐山银行实现投资相关收益32.89亿元,较上年增长19.28%,竟然比当年净利润还要高。其中,金融投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余额分别为22.08亿元、8.32亿元和2.49亿元。而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两项合计就已经占据了2023年全年净利润的35.85%。
2024年前三季度,唐山银行的投资收益为8.16亿元,同比增长38.5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68亿元,较上年同期翻了近乎三倍,增幅高达164.96%,二者合计占当期净利润的38.53%,较2023年末增加了2.68个百分点。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6.31亿元,同比下滑0.64%;同期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0.67亿元,同比下降11.96%。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不难得出,投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快速增长,让唐山银行尝到了不少“甜头”,成为拉动业绩持续维持两位数增长的重要推手。
而对提振银行业绩稳健经营及衡量其开拓客户和市场能力的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两大核心指标上,唐山银行却出现了严重滑坡,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虽然这种经营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提升盈利能力,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可持续性的关注。
资产质量稳定
仍面临业务及贷款客户集中度双高难题
从股权结构来看,唐山银行呈现出典型的国有控股特征。在1625名股东中,虽然自然人股东数量为1556名,占据了大多数,但国有股权占比高达92%。其中,省属国企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持股11.66%,另有三家市属国企——曹妃甸控股集团、唐山唐曹高速和唐山控股发展集团持股比例均超过了5%,分别各持股6.52%,共同构成了稳定的国有股东基础。
在国有企业控股经营相对更稳定的优势加持下,这或许可以解释唐山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何能保持在1%以下,良好的资产质量也让该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最终使该行的净利率远高于其他河北省城商行。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唐山银行不良贷款率得到明显压降,分别为1.03%、0.91%和0.92%,而根据此前唐山银行在2025年校招宣传中透露,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直接大幅降至0.73%,为全省最优,是全省平均值的36%。
不过,相比于营利双增及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唐山银行却存在着贷款客户集中度上升、业务集中度较高的难题。
贷款行业分布方面,唐山银行政信类贷款规模较大,贷款客户多为唐山地方国有企业,此类客户的贷款行业划分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故唐山银行第一大贷款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23年,唐山银行进一步分散行业授信集中水平,加大对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的授信投放,加之因为化债而压降的贷款主要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第一大贷款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前五大贷款行业集中度亦有所降低,但数值依旧偏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唐山银行前五大贷款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相应行业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32.93%、16.68%、11.45%、7.56%和6.13%,合计占比为74.75%,较上年末下降5.31个百分点。
贷款客户集中度方面,一直以来,由于唐山银行加大对当地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及重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贷款客户集中度有所上升且处于偏高水平,需关注贷款客户集中风险。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从2018年末的57.69%上升至2023年末的73.50%;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也从同期的8.41%增至2023年末的13.33%,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从8.41%上升至9.32%。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
如此看来,唐山银行的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和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已经逼近监管红线了,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比例的指标,也已经突破监管限制了。这背后预示着该行业绩增长十分依赖大客户,展业能动性和对外延展性亟待加强。
总的来说,这次刘立君接任董事长,对于唐山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也期待他能够带领唐山银行在新的征程上,将业绩长板拉的更长,同时克服掉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和十分依赖大客户发展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