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引众怒,国家该出手管管外卖了!

餐宝典 2020-09-10 20:10:41
1

“你们要找人犯的错,那就更人性化些。”

这是电影《萨利机长》中的一句台词。电影讲述的是一名英雄机长,在成功挽救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后,却依然遭到调查的故事。调查委员会通过17次的模拟训练得出结论:在当时飞机完全可以安全降落在2个不同的机场,而不是只能迫降在哈德逊河河面。

在调查听证会现场,萨利机长略显无奈却又无比坚定地说出了开头那句话,掷地有声。果不其然,在加入了人为反应时间等真实变量后,委员会的2次模拟降落均告失败。

在理想环境下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不能作为真实环境下行为的唯一依据,更不能作为真实环境下考核的唯一标准。对于智力稍微正常的人来说,这样的道理不难理解。如果有人不认可这点,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他的智力确实难以理解;二是,他早就理解了,但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选择了不认可。

在《人物》那篇刷屏的文章里,不止一个外卖小哥抱怨,说外卖平台规划的导航路线和送餐时间等严重脱离实际。“它(算法)基于直线距离预测时间长短。但我们送餐不是这样,需要绕路,还要等红绿灯……昨天,我送了一个单子,系统显示五公里,结果,我开了七公里。系统当我们是直升机,但我们不是。”

对这种“拍脑袋”制定出的算法和系统,无怪乎有人建议:可以让外卖平台所有的产品经理和算法工程师都去当一个月骑手。这里再补充一点,为了避免这些产品经理和算法工程师都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的情况,那些拥有决策权的“领导们”也有必要去当一段时间的骑手,让他们的屁股换换环境,这样没准他们脑袋里想的会不一样,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昨天有外卖平台说“系统是死的”。没错,系统的确是死的,但制定系统的人是活的。罔顾事实去制定系统,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2

上个月,一段只有46秒的“外卖小哥三问王兴”短视频火了。视频中小哥的情绪很激动,言之凿凿,几乎是声声泣血。

小哥提了3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把配送时间由50分钟降到40分钟,又降到30分钟,有的订单甚至20多分钟?第二、为什么这个订单超时以后不问原因就扣款,申诉还不给通过?第三、为什么超时的订单有投诉有差评、封号一天,还有客户在线申请退款的这个订单,为何是由当时送餐这个骑手买单? 

这几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美团CEO王兴的回应。但很显然,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而骑手与美团等外卖平台的“矛盾”,当然也并不只是这几个方面,其中典型的还包括骑手没有“五险一金”。

据《消费者报道》此前报道,其在广州市天河区随机采访了多名美团“专送”骑手,均表示公司没有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一名专送骑手透露:“每个月会从工资里扣除几十元的保险费用。”而《人物》的刷屏文章里提到的案例则显示,即便缴纳了保险费用,但真要理赔的时候却也是困难重重,可以说希望渺茫。

文章说,一名叫石沉的专送骑手在送餐时遭遇车祸,正常情况下他可以获得一笔意外险赔付。但当他出院后联系配送站点时却发现,自己的骑手账号已经被删除。随着骑手账号一同消失的,还有账号上的保险缴纳记录,没有记录,他也没法找保险公司理赔。为了找回记录,他试图通过站点与美团沟通,却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站点群。

有律师表示,美团“专送”员工如果受公司管理,并要求按时上班,保证8小时上班时间,性质上“就跟普通白领一样”,就要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及时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显然,外卖平台并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3

昨晚央视的《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和采访嘉宾都认为,外卖平台并没有太把骑手当人,而是当成了机器。

机器自然是不需要“五险一金”的,机器也是不需要尊严和体面的,机器更是不用担心会撂挑子不干——反正工厂里还有的是。一个“流动的血汗工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亮如此评价现在的外卖平台。

“血汗工厂”与骑手的地位悬殊,于是可以无视后者的种种正当权益;“血汗工厂”与餐饮商家的地位同样悬殊,于是同样可以无视后者的种种正当权益。

外卖平台与餐饮商家之间的矛盾,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得格外集中、格外剧烈,餐宝典对此作过多篇报道。以美团为例,在疫情期间,餐饮商家对美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点:(1)美团随意调高扣点;(2)强制“二选一”;(3)随意更改商家密码、活动等信息。美团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让很多商家感到难受、愤怒、屈辱,“完全被美团骑在脖子上侮辱的感觉”。( )

当是时,全国多个省市的餐饮行业协会纷纷发文,或指责或呼吁或投诉,美团通通视若无睹;直到广东省餐协接连2次隔空喊话之后,美团才与其达成了一个“共识”,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与广东省餐协提出的诉求相比,声明是打了不小的折扣的;而且据餐宝典了解,与声明本身相比,声明落实的情况也打了折扣。

比如,声明中说“美团尊重餐饮商户自主选择线上各类平台”,但实际上强制商家“二选一”的情况依然存在。

当然,在强制“二选一”这方面,饿了么也不遑多让,似乎并不愿让美团专美。就在上个月,温州20家商户联名举报饿了么强制“二选一”,指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外卖平台之间的竞争,却让商家的利益受损,足见平台的强势与傲慢。而这种局面想要改变,单靠平台企业的自我约束是不可能的,急需监管部门发力。

4

今年第一季度,外卖平台与餐饮商家的矛盾集中爆发;如今第三季度,外卖平台与骑手的矛盾引起广泛讨论。商家、骑手、消费者,与外卖平台相关联的三方,已经有两方暴露了与它的深重矛盾,剩下一方呢?

对消费者,外卖平台惯常的说法是给其提供更好的体验,并且把这作为平台追求的核心指标之一。那么,什么是“更好的体验”?

更快,显然算。但这样的“快”,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认同骑手不守交通规则,不意味着消费者会漠视骑手作为人的体面和尊严。“更快”,不该成为外卖平台对骑手提出严苛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的“尚方宝剑”。

更何况,与更快相比,更卫生,才真正算是“更好的体验”。但很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外卖平台是做得不够的。

受制于平台的高佣金等多重压力,以及平台疏于核查监管,一些餐饮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或者在食材上以次充好,或者在店铺选址上专找城中村的犄角旮旯,或者兼而有之。餐宝典曾探访过广州某城中村的一些外卖店铺,里面的种种奇观简直让人三观尽毁。

比如一家沙拉店,我们从门口经过了两次,看不到一丁点餐饮店的样子,感觉更像是加工车间或化学实验室一样的小作坊,实在是不清楚它在外卖平台上展示的那些图片,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也不清楚它卖给用户的那些外卖,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

△图自餐宝典

如果说“顾客是上帝”,那么在外卖平台就同时存在两种“奇观”:一种是穷尽一切可能,尽快给顾客把外卖送到;另一种是只要平台上的店铺能做外卖就行,至于店铺有没有合规的资质,那就不是平台操心的事了。

有多少顾客愿意做这样的“上帝”?

5

经过新冠疫情之后,外卖已经成了越来越多餐饮企业的标配。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新增外卖相关企业超过38万,同比增长1364%。

然而在现在的情况下,外卖平台、餐饮商家、骑手、消费者这与外卖相关的4方,商家不得利、骑手不得利、消费者不得利,唯一得利的就是平台。

我只管眼前财报亮眼,哪管他身后洪水滔天。

这样的平台企业显然不值得尊敬。这样的行业生态也必然不可持续。

要想外卖行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靠企业自觉自律,不可能;靠地方性的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力度不一、效果不佳;急需国家层面的力量出手。

国家该出手管管外卖了!

0 阅读:0

餐宝典

简介: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