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然集体下狠手,大学生纷纷被降级清退,怎么了?

牛头湖人世界 2025-03-29 15:29:02

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份名单:737个学生被学业预警,134人第一次降级试读,81人第二次降级试读。然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清退了120人,广西师范大学清退了48人,南京体育学院也退了88人。连厦门大学都上了热搜,因为有14个博士生中期考核没过关,可能要退学或者转硕士。这些事看起来好像学校突然变严格了,但其实从2020年开始,不少大学就开始这么做了。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处理了125个超期没毕业的研究生,四川大学退了300多个联系不上的研究生。现在连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一起被清理,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数据里的清退潮

华南理工的规定很直接:挂科学分超过15分就预警,超过25分就要降级试读。他们这学期第一次降级的人数比去年多了12%。深圳技术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也搞了类似规定,还让家长签《学业帮扶承诺书》。成教生也逃不掉,湘潭大学2023年一口气清退了2263人,这些学生最老的从2006年就没毕业,最新的也拖了8年。兰州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也在计划清退超期学生,光网教生就要退1599人。博士生更惨,厦门大学那14个人要是补考不过就得走人,复旦大学从2022年开始搞末位淘汰,每批至少10%的人过不了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校清退超期学生的人数,比2020年多了40%。

严进严出为哪般

国家现在特别缺人才。比如人工智能行业,2024年产业规模快到6000亿了,但全国在校生才4万人,缺口有500万。制造业更夸张,缺3000万人,缺口率48%。可是另一边,2025年高校在校生都超过3300万了。有专家说,有些学校只管招人不管培养,还搞“清考”这种放水操作,结果学生毕业了啥也不会。国外大学其实更狠,美国四年制大学只有57.3%的人能毕业,英国淘汰率20%-30%,法国直接淘汰一半。中国学生以前总觉得考上大学就能混日子,现在这招行不通了。

教育部这几年出了好多文件。2019年说要搞学分预警和淘汰机制,2020年强调要严把毕业关,2021年开始抽查本科论文,抽检比例不低于2%,查出来问题多的学校还要影响评估。复旦大学现在连博士生都要提前考核,第一次不过还能补考,再不过就要转硕士或者退学。不过学生们压力也大,华南理工有个降级生说:“高中太苦了,以为大学能轻松点,没想到学分压死人。”研究显示,60%被退学的学生都有焦虑或者自我认知问题。

争议从来不会少

支持的人觉得早该这么搞。湘潭大学工作人员说,那些成教生占着名额十几年,清退了才能腾出资源。数据显示,2024年高校师生比超过1:30,实验室设备缺了35%。但反对的人也有道理,南京体院有个学生家长说,孩子得了抑郁症休学,学校没帮忙就直接退学,太不近人情。研究还发现,48%被退学的学生家里穷或者身体不好。

现在有些学校在搞折中办法。广东医科大学每个月给家长发学习报告,华南理工给降级生开补习班,不过第二次降级的人还是多了。专家建议学德国搞“双元制”,让学生边上学边实习,或者分学术型和技能型来考核。数据显示,工科生退学率最高,因为课程太难;文科生多是论文抄或者旷课。云南师范大学2021年退了51个研究生,有个博士因为数据造假被退学。

改来改去不容易

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2025年毛入学率都60.2%了。教育部领导说过,不能让所有人觉得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论文抽检不合格率倒是从2020年降了18%,说明政策有点效果。不过心理辅导还是跟不上,华南理工虽然开了心理咨询,但二次降级的人还是没减少。北师大研究说,高校心理辅导覆盖率不到30%,很多都是走形式。

说到底,清退学生这件事就像照妖镜,照出了高校到底是要质量还是要数量。华南理工那份700多人的预警名单,不过是这场大潮里的一朵浪花。当学校开始动真格,学生、老师和社会都要重新适应规则。

2 阅读:1952

牛头湖人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