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一篇《红楼梦》的柳湘莲,很多朋友要我再写,《红楼梦》里的主题太多,我不专业,但可以来聊聊这本书蕴含的解脱之道。
因为搞修行的朋友都知道,这本书其实是一本修行之书。
何谓修行之书,这有几个点,第一是它蕴含了修行的道理,第二是,他揭示了 人性和修行的关系。第三是,他展示了修行的途径和道路。
红楼梦里面的解脱之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点来叙述。
第一是,做梦中人,不如做旁观者。
红楼梦原来叫做石头记,我觉得红楼梦更好,三个字已经把人生说完了,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大观园就是大梦园,这里面大大小小的人物,喜怒哀乐痴男怨女,苦也好乐也罢,最后皆是梦破人散,一场梦而已。
整部书其实就是给我们造一个极致美丽的梦,这个梦是大梦里有小梦,核心梦围绕着的是零星梦,
爱情的梦、主仆的梦、亲情的梦、自由的梦、荣华富贵的梦。
然后又一个一个给我们撕碎毁灭,可谓残忍至极。我常说曹雪芹是人间最残忍的作家,
让你在梦里缱绻缠绵,然后当着你的面,还没有等你缓过来,还在沉浸的时候,撕得粉碎。
整本书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旁观这个梦幻局。
第一个是柳湘莲,看透了三分之一,柳湘莲对宝玉说:你们两府里,只有门口两对石狮子是干净的。这话让宝玉很不爽,但这也算是一种看透。然而柳湘莲也并没有真透,他还是糊涂人。因为误会尤三姐而导致三姐惨死因此出家。
还有个看半透的局外人,贾元春,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临走也说,下次再有机会,可万不能这么奢华了。
贾元春在深宫中,深知人事荣华的无常变化,她也是清醒的,所以她的郁郁寡欢,除了身不由己,其实是因为清醒了。知道繁华皆是梦幻,生死荣亡说到就到,不可执着挥霍。
大观园里还有一个人,也算得上是半个清醒人。那就是惜春,惜春对男女和家族的事情,一概不参与,一心修行,最后常伴青灯。
我们不管她是不是真清醒,但是在这种极致奢华的梦里,曹雪芹是特意安排这样一双清醒的眼睛。
“四姑娘小,也是一位不管事的。”
不管事的,就是她的清醒,虽然小,但是不愿意掺和,人我是非恩怨,她都是避之不及。这是弱势边缘群体的本能,但也是一种清醒。可以说,是对这个园子的梦幻,做一个旁观吧。
而真正的解脱之人,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终极观梦者。她进去大观园,很开心参与其中,不像柳湘莲那么矫情,也没有焦大那个激愤。
刘姥姥随缘的很,见人就夸,且是真心的夸赞。人家笑她戏弄她,她也无所谓,甚至真正地不放在心上,这是无辱可忍,不修而修。
她只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而已。因此,她进了大观园,好像进了别人的人生梦。
刘姥姥三次进去,是带着读者去看这个梦幻的荣衰。
本来我们读其他章节,是进入这个梦里面代入感去看,但是刘姥姥是旁观的角度局外人的角度进去。自然看的通透。
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无论王熙凤还是宝玉黛玉还是贾母,在刘姥姥的眼里,无非是一场富贵之梦,
她从不嫉妒也不攀附、不卑不亢取之有道有情有义,她一直生动陪着这些做梦的人做到了最后。
而刘姥姥自己却不为所动,那这个刘姥姥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破梦之人。
她是从一个底层人物的角度勘破这个大梦。破梦之人,是宝玉、也是黛玉、是其他的各式各样,但极其重要的,是刘姥姥。
刘姥姥的特质,是返璞归真,是人间清醒、平凡而鲜活、也活得本能而自在。要说红楼梦的解脱之道,非看懂刘姥姥不可。
第二是,警醒人对于名利权色和情爱的执着。
红楼梦几乎是在说人对于名利权色情的各种执着,这里头每一个人都差不多逃不过去,即使妙玉那么清高,也逃不过。
这书的解脱之道,就在这里,每个人都在执着着,都在痴痴傻傻,宝玉痴儍,其他人不痴儍吗?当然也痴儍,贾政比宝玉更痴儍。
最不痴儍的人,比如宝钗,其实反而是最为痴儍的人,
因为她是挂锁的,心锁被这一园子的富贵荣华锁住开不了,自认为掌控全局左右逢源,但也锁在痴儍中不得解脱。
所以如此看来,贾宝玉的痴儍,倒显得更加天真烂漫。古人说如痴如醉,痴其实才可以通醉,什么是醉,就是享受啊。
一个人不痴痴傻傻的,根本享受不到比如爱情的美好甜蜜和友情的珍贵隽永。
红楼梦里面,贾政贾赦、贾雨村,等等贪恋政治权利荣华的人物,最后都不得好下场,
情痴的人,也没有一个得到好的归宿,看起来满盘皆输,可以说是梦惨,我常说,红楼梦惨也。这里头的人物全是很悲剧的。
这就是人生,无论你的梦有多美好,只要你贪恋,那很大几率是个悲剧,只有放下贪恋,自在随缘,好像刘姥姥般平凡自然,才不是人生悲剧。
因此红楼梦的诗词这么多,一首《好了歌》,便是核心。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个词,写的是人世无常,一切如梦似幻,不可把握。这就是红楼梦的解脱之道。宝玉最喜欢的戏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也是如此。
不过,谈解脱,并不容易,曹雪芹是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带我们去解脱,到底真正的解脱是什么呢?
其实,并非是弃梦而去,如跛道人一样逍遥似神仙就是解脱了吗?
红楼梦里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曹雪芹写这个故事,不是要我们连梦都不要做,他把人性的梦写的很美,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美到了极致,
可是,他要我们解脱的不是连这个美梦也不要做,而是照做不误,应该至情至性的去做。
三、因此,这就扯到了红楼梦的一个很大的主旨:人的至情至性。
人的至情至性,其实是我们最美的东西,人是有灵性的,这个灵性也正是宝玉和黛玉,是晴雯、是湘云、等等如此美好的根源。
可是,至情至性和痴情执着,其实也就是一线之差。因此,只要执着,便难以解脱。只要不执着,便是本来的美好。
而红楼的情,都是执着的,不执着又何来谈情爱呢?宝玉不执着黛玉不执着,便没有故事可讲了,
即使妙玉看着不执着,也在执着着,用的杯子都执着,更何况人呢?因此,人生来来去去,也都总在这个执着二字当中。
因此,《红楼梦》是要你先入梦,再破梦,再回过来知梦。这其中的诀窍,就在这个执着二字上,其实就是书中写的情天孽海,为何非要聚焦这个情天孽海呢?
其警幻仙子自述云:“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贾宝玉梦中所去之地,这个太虚幻境,其实就包含着整本书的解脱窍眼。
朱批云:
警幻之名,寓借幻设警,警其痴顽。其警示之事有三:
一曰痛斥皮肤滥淫之蠢物。
二曰赞美、咏叹、激赏、歌颂青春儿女真情,叹惋、伤悼金陵十二钗的爱情悲剧、青春悲剧。
警幻以十二钗判册、曲子示警,但她并未游离于青春儿女真情之外。她自己就是一位多情重情的清净女儿,对大观园女儿悲剧一样感同身受,词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三曰情悟。“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希冀情之了悟,看破意淫,自求大解脱,得大光明。
这里头,就是红楼梦的解脱关键,也就是至情至性中,不执不迷,然而这也是人世间最难做到的事情,也是修行人最终极的课题之一。
那就要感悟一下,我们到底怎么去看待执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