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管公司掀起自购潮,可以抄底了吗?

理财周刊 2023-08-25 14:54:20

近段时间,一系列利好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涵盖扩大资本市场资金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利益保障等多个维度。其中,着重提出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但A股市场仍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仅8月以来,截至8月22日,上证指数下跌了5.6%,一度跌破3100点,深证成指下跌8.12%,创业板指下跌7.67%,科创板指下跌8.18%。

“政策底”显然已经出现,而“市场底”似乎仍然不知道在哪里,就在这个时候,基金自购潮掀起,向市场释放了一系列积极信号。

14家公司自购8.7亿元

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其中包括加快投资端改革,六大重点措施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从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市场投资生态、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是投资端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措施包括:一是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二是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三是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四是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六是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放宽公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投资限制。

8月21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兴全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中信证券、招商资管、国君资管、鹏华资管等14家公募基金、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发布自购公告,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合计8.7亿元。

部分基金、资管公司自购信息(截至8月22日),据市场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众多基金公司及资管公司选择在此时自购,无疑向市场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各家基金、资管公司也纷纷表示,基金自购更多出于看好未来A股市场走势,同时也是为了提振基民信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大规模开启自购,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响应监管层号召,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权益类资产估值回撤后,进行价值投资、坚守长期主义的表现。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时,大部分时候市场也处于筑底阶段。如今,基金自购潮再现,可以说继“政策底”之后,“基金底”也来了。但市场上也有声音称,基金、资管公司自购的象征意义更大,毕竟相对于这些公司总体的管理规模而言,8亿多的总额也只是杯水车薪,真正的“市场底”或许还需要再继续等待。

基金自购潮=聪明钱?

不管“市场底”何时出现,大多数投资专业人士都认为:至少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说,已经是机会大于风险。在A股市场反复筑底的过程中,往往也有一些“聪明钱”开始了左侧布局,而一批基金公司在此时选择“自购”也有利于自身的长线布局。

回顾近十年的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的历史来看,虽然基金公司自购的目的并不全是在市场低点买入获利,但事实上这些自购资金大多数时候成为逆势抄底的“聪明钱”,自购资金获利颇丰。

比如2022年10月,也是在沪指向下试探3000点重要关口之时,出现了一波基金自购潮,同时购买自家股份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加。当时上证指数最低跌到2885点,据公开信息,当年的10月17日,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累计金额达11.5亿元。接下来的数日,又有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睿远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机构相继发布自购公告。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022年10月中下旬,至少有27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合计金额达17.74亿元。而在2022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之下,已有超过100家基金公司参与了自购行动,累计自购金额超过80亿元。

而在这波基金自购潮后,2022年11月A股展开强劲反弹,随后几个月总体延续升势,到今年5月一度摸高3400点以上,当时在3000点下方买入的基金公司也都获利颇丰。

历史上的基金自购潮

不过,并非每一次基金自购潮出现的时候都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跟风抄底了。历史上虽然也有不少基金自购潮恰好抄在底部的案例,但抄底抄在半山腰的时候也有不少。

盘点一下近十多年来的基金自购潮,会发现“基金底”并不全都是真正的市场底部,同时与“市场底”往往存在时间差。

据浙商证券研究报告,自2010年至今,基金公司有过好几次自购潮,但之后的市场表现却有涨有跌。

2010年2月~3月:在2008年的大熊市,2009年又经过“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推动下的翻倍行情之后,2010年初A股再次转入弱势。随后基金公司开始发起自购潮,指数阶段性企稳,但4月份之后再次破位下行,沪指直到当年7月才见底。

2011年4月:当时大盘一直在3000点区间震荡,随后几年是漫漫熊途,2014年上证指数一度跌破了2000点,所以这一次基金的自购潮,实际上买在了一个相对高位。

2015年7月~8月:经过2015年上半年的杠杆牛市后,沪指在5178点见顶后有一轮“千股跌停”的股灾,当年7、8月份,沪指跌到3500点~4000点区间时基金再次开始自购潮。从长期来看,这一次还是买在了高点,随后几年市场总体处于震荡下跌趋势,直到2018年见底2440点附近。

2018年12月:这一次也是历史上基金公司最成功的一次自购潮,在2440点附近抄底,2019年-2021年,上证指数一跌涨到3700点上方,公募基金也在这一时期迎来大发展,同时也是基金公司重仓的蓝筹白马股最受追捧的时期。

2020年2月: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不少行业停工停产,随后基金公司再次开启自购潮,此次自购对于稳定市场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证指数也在当年3月见底2646点之后开始了一波近一年的上涨,至2021年2月摸高3700点上方。

2022年1月中下旬,包括易方达、富国、中欧、嘉实、南方等基金公司都公开表示自购,当时沪指还在3500点附近,到4月份跌到了2863点。而且该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产品几乎是全行业亏损。

2022年3月,大盘遭遇一波急跌,随后睿远、易方达等基金公司开始了第二轮自购。但A股市场真正见到市场底,是在一个多月后。

盘点历史上的多次基金自购潮可以看出,“基金底”并不等于“市场底”,大多数时候,“市场底”离“基金底”虽然不远,但也存在时间差。

事实上,基金自购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些基金公司的看法,认可当前估值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但也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作为择时指标使用,投资者仍要根据当前所处的市场内外部环境具体来分析判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在自购时,都会及时发布相关公告,但在赎回或卖出时,往往并不一定会进行公告。因此这类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并不对等,因此尤其需要谨慎对待。(财事汇 吴悦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主编联系:gefanmei@moneyweekly.com.cn。商务合作:public@moneyweekly.com.cn)

0 阅读:1

理财周刊

简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